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网络文摘 >

躺在小城怀里的河

时间:  2024-03-27   阅读:    作者:  秋静人

  我住的小城是座山城,三面环山,山峰像母亲一样,将小城拥在怀里;小城是座泉城,分别有东汤河、西汤河和北汤河,每年冬日,带点硫磺味的暖气弥漫了半个小城。

  我住的小城也是座水城。小城南面有条大河,它像一条柔软的丝巾绕在小城的脖子上,使小城添了几分秀丽和灵动。

  伴着小城的河叫东河,它接纳了大半个县域面积的雨水,河水不仅肥沃了东河流域的庄稼,它还像血液一样宝贵,成了小城人生命的源头。

  东河是从莲花山下进入小城的。相传很久以前,莲花山上有个叫白莲花的姑娘,她继承祖上医缽,用神奇的药方为东河两岸的人除病解痛,深得人民尊重和爱戴。一天深夜,白莲花为救治病人深夜出诊,不幸坠崖而亡。乡亲们闻讯后,悲恸万分,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唁。为了纪念白莲花,人们在山上建了座草庵,年年月月香火不断,后来人们将这座山称为莲花山。

  莲花山的传说不论真假,它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缺医少药的精神寄托。救人苦难的观音菩萨不是与莲花有关吗?我每望到莲花山,像看到观音站在莲座上,托着净瓶,将沾了水的柳枝向小城洒来。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向佛之心,大多有之。那年我患一场病,特去莲花山拜佛,寺庙住持说,只要寻得乌龟三只,往山下河中放生,定保身恙早除。后来,我依所嘱,果然这场病如抽丝般离去。   与莲花山隔河对峙的山峰叫鸡鸣尖,它是小城背倚的最高峰,没人考证过山名的来由。鸡鸣尖半山腰处有座亭子,叫观浪亭。一日,我站在观浪亭,望着眼前蜿蜒的东河,河滩上的放牛娃,还有水面的漁舟,此情此景,呤了首绝句:

  东河曲绕向西流,堤岸孩童骑老牛。

  亭中观浪风劲起,老翁张网看魚游。

  鸡鸣尖山脚下有段河岸,这儿叫上河摆。摆,是由石块垒成,顾名思义,它是起挡洪水的作用。听老人们说,清末民初的一年,东河发了有史以来最大洪水,因为“摆”的作用,巨大的洪峰被上河摆逼向対面的河畈,让河畈成了一片泽国。后来人们难以恢复良田,干脆围堰筑堤,将泽国改成莲湖,以种莲为生,毗邻莲湖的村落称为莲花村。不过,现在的莲花村不种莲了,几十栋徽派建筑的莲花小区和莲花小学呈现在昔日的湖面上

  。   当年洪水曾留下一块冲积平原。30年代,国民党军队为围剿大别山区根据地的红军,将这块平原改造成飞机场。抗战时期的武汉会战,日军的飞机曾在这个机场降落过。如今,这儿是个近千人口的村子,它的地名仍叫飞机场。

  小城筑城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虽不是名城,但历史悠久。自那时至民国末年,交通极为不便,商品流通都是靠挑大扁担,还有一种运输方式是靠河运。我住的地方位于大别山南麓,盛产木材。为了将木材运出山外交易别的商品,只有将木材运到小城外河边,扎成木排顺河而下,经浠水至长江边,再由轮船运往汉口。那时候,东河运木叫放排,放一次排,来回得一个多月。诗人唐.李洞的“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绞。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一诗,刻画了放排的情景和放排人的艰辛。

  有河必然有桥,何况近在小城身边的河。昔日环城五六里路的河,只有东门外有条独木桥,桥面宽约五十公分,每隔三米处,由两个木柱架代桥墩。每逢早晚,提篮卖菜的,挑担卖柴的,进城打货的,来回行走在晃悠悠的独木桥上,若是在桥上两人错身,必须有一人发扬风格,站在墩头上,替出桥面让对方走过,这种狭路相逢的情况,极少发生争执。   1980年腊月间,妻子陪我去她老家莲花村,这是我第一次去拜会丈母娘,也是我第一次过这座独木桥。我战战兢兢地走在狭窄的桥板上,感觉人在走,桥也在走,吓得不敢迈开脚步,妻子见我如此小胆,只好牵着我的手,走过独木桥。过桥后,回头望着独木桥,心想这婚后的日子也得像过独木桥一样,小心翼翼地过着。

  昔日出小城南门,有座可通行汽车的大桥。桥墩是方石砌的,桥梁是用水桶粗的木头架设的,汽车通行时,能看到桥梁在晃动,让人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每辆汽车驶过,只能保持二十码速度,不然定会导致桥断车坠。1979年,有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桥后,这座老桥拆除了。现在飞架在大河两岸的大桥有六座,显示着小城现代化建设水平。   小城刚解放时,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至2013年,只剩下面临大河的东门。老东门矮小破旧,城楼的梁柱留有被战火熏烧的痕迹。几百年来,老东门像一个岁月老人,守护着奔流不息的东河。2018年,为了改变小城容貌,拆了老东门,建了座三层出檐、气势巍峨的新城门,改名为庆春门。城门变新了,河水也好像变亮了。

  距南门下游五华里处,县内的西河与东河在这里交汇,交汇点叫两河口。清咸丰年间,原本是天然护城河的东河,一场洪水漫过城墙淹了县衙。待知县起床发现洪水,他的朝服和顶戴不知被洪水卷到哪儿去了。昏庸的知县不思如何治水,为了想让河水变得温顺点,在民间大肆筹银,在两河口建了座宝塔。因宝塔底大上尖,被小城人称为“锥子”。后经多少年代,宝塔是否镇住了河妖,却不得而知。60年代末,宝塔被作为“四旧”产物而拆除。

  与宝塔对河的地方叫一里沙。据说,这条河不知流了多少年,无论河床怎么变,这块沙滩一直没有变。过去,小城里既没有礼堂,也没有广场,一切重大活动都在一里沙进行,解放前,这儿搭台唱过大戏;清匪反霸时,这儿开过公判大会。农耕时代的每年春天,东河四面八方村子的耕牛,都被赶到一里沙,由兽医洗牛口,或成牛市交易。

  一里沙每来一次洪水,会冲走一层沙子,洪水退去后,又履上一层沙子。沙滩上柔软、细腻、洁白的河沙,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六十年前,父亲带我来玩过;三十年前,我带女儿来玩过;去年夏天,我带孙女儿来玩过,这块沙滩,真的与我家有缘。

  时代在发展,小城也在不断变样。曾经,一城一水半环山,现在,城南有了新城后,东河像条大动脉穿流在小城体内,清亮的河水照映着河畔的高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只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还得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小城依山傍水,本来是秀丽的,为了创造更优美的市容,小城人不遗余力地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后,终于有了让人痴迷、令人陶醉的样子。

  东河得益于下游白莲河水库常态蓄容,更得益于东河全流域生态保护,清亮的河水泊河两岸。两岸双层观景道上装有大理石护栏,彩虹般人行道掩在河边柳荫下,河岸袖珍公园随处可见。

  今年一个夏夜,正值一河两岸景观开放,我也赶了个热闹。那夜,小城万人空巷,河边站满了乘凉观景的市民。我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只见河边火树银花,桥梁和堤带彩灯闪烁,高楼流光溢彩,鸡鸣尖镭射灯的万丈光芒刺破夜空,扫射着小城和河面。过不多时,平静的河面上缓缓移来两艘画舫。画舫来到近前,看到一艘画舫中正上演白蛇传的段子,另艘画舫上演的是牛郎织女。这热闹场景可比美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这美妙的景致是小城人自己打造的梦幻。看此美轮美奂的夜景,我胡乱赋了首诗: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夏夜游人往水边,不看天空月儿圆。

  华灯金饰照身影,火树银花靓岸边。

  远处镭灯眩水幕,近前画舫舞翩翩。

  一河两岸风光好,万盏灯光乐华年。

  站在身边的才女学妹比我赋的诗文雅多了:

  一河两岸动春潮,十里斑斓惊画桥。

  火树殷勤装昨夕,霓虹高调炫今朝。

  明知里巷斯时静,何用华灯是处瞧?

  此夜无眠人共醉,纳凉赏景乐逍遥。

  生态环境变好了,飞来的候鸟渐渐多了起来。每逢春夏间,我最喜欢看盘旋在河面的白鹤,它们飞累了就伫立在河边柳丛中,远远望去,就像绽放在树枝上的朵朵白花。   东河离白莲河水库很近,每当湍急的洪水进入水库,水库的魚儿会逆水而上,拥挤的魚群遇上河中石坝,纷纷跃出水面,若是坐在船中,伸手可抓住跃起的魚儿。

  闲暇之日,我也喜欢去城外河里垂钓。望着清亮水里的魚儿,看它灵活地晃着身上,时不时用小嘴巴触动着魚饵,此刻,我既希望它咬钩,可又怕它咬上钩,本来钓鱼是为了份闲情逸致,可没想到添了份紧张,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样的观魚乐趣。“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魚胜过富春江。”这句诗的意境,比喻这儿也挺合适的。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