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应中国丝绸之路政策的号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以“湖韵遗丝桑绕七里”为队名,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切入点,旨在调查湖州传统技艺、传统习俗的生存状态。
在团队开始调研之前对湖州市市民进行调查,发现南浔本地居民大部分对辑里湖丝并不了解,并且更有甚者并为听闻过辑里村落。显然辑里村落作为湖丝的发源地在被称作“世界丝绸之源”湖州,普及度都是很低的。
作为样本取样的开始并为打击到团队的自信,在我们团队了解到“钱山漾文化遗址”是湖州市被称为“世界丝绸之源”的最有力证据的出土证明地。深入了解到钱山漾遗址在30年代由慎微之先生首先发现并著述发表,于同年出土与1958年出土发现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残件。在遗址中出土的残绢片、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由此钱山漾遗址作为“世界丝绸之源”开始被世人认知。
但是钱山漾遗址先作为景区,被人关注度并不是很高,遗址整体环境并不理想,在宣传方面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宣传力度很小。之后再参观了“钱山漾文化交流中心”后,虽然参观到了该展厅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但是该展厅功能在内涵上十分单一,虽然与各种功能,但是主要是一个展示效果,在作为蚕桑丝织技艺非遗传承上功能薄弱,并且商业性更为突出。当然,湖丝带动经济发展自然毋庸置疑作用重大,但是该展厅位置偏远,客源较单一,比较限制在湖丝文化发展上的作用。
另外团队走访了辑里村,发现该村落还是比较原始,有些落后,虽然进村口两边的围墙上写满宣传辑里湖丝的历史和影响,但是形式大于实际。在辑里村内重点突出的“国丝文化园”,也是私人创办,逐步沦为商业性质的园区。
由此,我认为是否该回归湖丝本身文化的传承呢?虽然文化衍生出多样形式值得赞扬,但是返璞归真,真正让人们意识到湖丝这项非遗本身才是最该重视的文化遗产,是否更值得我们推崇呢?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作为在“丝绸之路”政策沐浴下的湖州,也许该真正让世人知道“湖丝”本身。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文学院“湖韵遗丝 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