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诗入曲
清寂的夜,温婉的月。江面漾起圈圈涟漪,花影随月影摇移。当青雾随琴声散去,画舫中笙歌已尽。只留下浓香淡粉,皓齿明眸的你,与醉卧在你琴声里的我。
红尘一梦终会醒,但在清醒之前,我甘愿沉醉这梦境。
你柳眉微颦,牵动我心。你额间那梅花踏雪的花钿,娇而不艳,清丽飘逸。只见你素指如玉,轻勾慢挑的抚弄着琴弦。那琴声仿若断魂流水,潺潺铮铮不息。
“此去一别无绝期,从此天涯陌路人。若有来世,奴家在对岸等公子可好?”你目含秋水,轻吟浅问。
今生来世,我如何才能不负于你?我一时沉默无语,眼见你噙了泪滴。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月,仍是那轮月,清寒高傲,漠视这人间的悲欢冷暖。离别有期,相逢无期,月照离人心。天上雪,怜她情易许。地上花,笑我空牵记。
此生此景,此情此琴,将成为永久镌刻在我心底,隐隐作痛的希冀。
来世,你非伶人,我非浪客。你弹琴,我执笔,觅一处远在白云之上的仙庐,缠绵相聚。
“来世,奴家在对岸等公子可好?”
“来世,定不负姑娘情意.......”
梦醒,你在来世等我,我在今生忆你。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那日,我在窗前负手而立,你抱琴离去,余下那令我魂牵梦萦的气息。酒盏坠地,寒碎情心。我醉望月下江堤,生了一场思念的病。
故事到此结束,解释下为何我要写这样一段悲伤的故事。我想听过和唱过《春江花月夜》的人都能感觉得到,此曲从头至尾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或为爱情,或为人生。我想在弾此曲时,每位琴师都会陷入一种极静极远的思考中,并且难以自拔!静的是曲,思的是心,因而我常唤它:思心曲。
二:由指入韵
边弹琴边发挥想象创造故事的确是趣事一件,但有一点需得牢记,能写出文字不代表能弾好曲子。若真心实意的想要弾好一首曲,可不是随便读读诗词,体会体会意境那么轻松容易的。
弹好曲子的关键在于指法准确,发挥稳定,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把招式套好练熟,不要磕磕绊绊,相同的小节不能一会托一会抹的来回变换着指法弹奏。
客观讲,作为十级曲目,《春江花月夜》的指法甚至还不如某些七八级曲目来得复杂。它的难点并不在指法上,而是对古调A韵律的掌握。何为古调A呢?它是一种在现代乐曲中很少会运用到的纯古调。首先需将D调筝的第一,六,十一,十六,二十一弦降低半音,以S为D,M为L,R为S依次排开。乍听之下不免会觉得有些困难,但实际上只要你找到它的规律,相信很快就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
A调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雅致,因此弹奏时指关节莫要过度用力,能轻则轻,能柔则柔,尾音再稍稍拖长一点就更显得空灵飘逸了。唯一一处需要加大力度和速度的是倒数第二段的花连大撮,刮连小撮和劈连小撮,此段似浑然天成,除气口处不可随意停顿,以免乐句间断开。尾声部分重复主旋律,速度一定要适当的放缓,静悄悄的弹完即可,其他段落只要肯勤加练习,别在空拍与快四点上失误,也就没什么需要特别留心注意的地方了。
三:由心入境
我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心境,少年人没有老者的沉稳,但老者又缺乏少年人的朝气。就好比刀与剑,水与火,花与木,无所谓优劣之分,随个人的喜好罢了。只要你的大方向正确,细节上处理的自我一点不是更能突显出个人魅力吗?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我们研读一首诗词,书上说作者是在某种心境下写的,表达了何种含义。倘若较起真来,至多说是根据作者当时身处的环境去分析,然后做出的合理解释。谁敢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的说,绝无其他可能,这就是唯一的答案。所以,在曲风的表达上,除了保留它原有的特色外(当然,能把新疆民歌弹出秦腔的味道也算有本事啦!),完全可以融入一些自己的东西。
字不在多,精才是好。一句话,相信你该相信的,练好你该练的,做到现阶段你能做到的最好就足矣了。况且这首修身养心的曲子又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那种,我们只需要静下来放松的去弾,其他可自由发挥的地方看着办就行了。最后,愿诸位琴友,一曲解千愁!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