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参加培训去了。
“去‘培’一下,把顶‘白衣’的帽子拿掉去。”去前他说:“全县中小学校长都参加了培训,有些二轮都过了,唯独我没参加过。开会见面,都叫我‘白衣校长’”。
我不了解干部进修培训制度,只知道各级都有“党校”,再就是不时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干部进修培训类的消息。
“白衣”之说源于什么?想必参加过培训的就是镀了金,着上了大“黄袍”、大“红氅”,而没参加过培训的,就还是群众本色,就像丑小鸭虽然站到了台上,但终归成不了白天鹅。
我也不知道干部培训“培”些什么,怎样个“培”法,只是从耳闻目睹中了解到一些:
一是领导干部学习培训,花的都是公款。至于全国一年花在干部进修培训、考察学习上的钱是多少,怕不单是我的孤陋寡闻吧。顺带建议一下,有关部门是否做个统计,公布一下。既然花的是税款,就得让纳税人知道。
二是常从小报、小网站上看到,某同志借学习之机赌博嫖娼,某些领导借培训之机旅游观光,某些干部利用学习之机接识上级扩展人脉,某些官员在学习后不久甚至在学习期间被抓等。当然暴露的都是“学生”,但“教师”、“学校”有没有责任?按理该有。我是当老师的,近些年,即使学生在家里出了事,学校也难脱干系。
三是,近十多年,我们学校的正副校长换了十几个,从“登记表”的“是否参加培训”栏里看,都是“镀了金”的,个别的还是“黄袍”上加了“红氅”,参加了二轮培训的。但从工作能力和办学理念上,如与现在的“白衣校长”比较,实在没什么高明之处;要从业绩上看,“白衣校长”还约胜一筹。
当然,学习不比投资,出了钱就得见利润。但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学习,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等方面总得有点起色吧,起码不能比以前差,否则纳税人的钱就白花了。
有人说,干部学习培训,重在思想意识,为的是把认识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有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可从当前某些官员特别是爆出的官员的所作所为上看,言论是统一了,而行动却是歪曲了宗旨、脱离了体系、走错了道路。
由此看来,干部的好坏、能力的强弱、品德的高低等,似乎与是否接受了培训,与“白衣”和“黄袍、红氅”关系不大。既然关系不大,那纳税人的钱花的就很是冤枉。
我不是否认抵制领导干部培训学习,我的意识是:一、不能把培训当做“镀金”,当做给自己找一件好看的外衣;二、要珍惜时间、精力和财力,纳税人的钱,要花有所值、花有所得,要讲究实用和效果。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