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哲理故事 >

父母责任的边界

时间:  2024-07-28   阅读:    作者:  馨文居

  01

  许多父母爱儿女,是可以胜过爱自己的。人生所能感受的最真诚的爱、最强烈的快乐,总是与生儿育女的行为存在关联……正是因为这些深植于遗传基因的天性,人类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中国父母在儿女身上,似乎装载了太多内容,寄托了未来生活的各种期盼,诸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为了儿女的教育,人们往往能够倾注极高的热情,付出极大的牺牲。不少家长都为儿女专职陪读,好多母亲还是中年,还属于人生的巅峰期,就舍弃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前往某个陌生城市的出租屋,全身心服务于儿女的学业。

  然而莘莘学子,是否都要靠家长陪读方能成才,不然就会废掉?再说,即使陪读确实大有好处、很有必要。那么这些子女成年以后,是不是“很有必要”再去陪读下一代,要不要一代代延续下去、直至此“陪”绵绵无绝期?

  父母不是不该为儿女做出牺牲,问题是这些做法有没有过度、是不是有用?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生儿育女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每一代人,每一个人,也还要有自己的生活事业、爱情友情、兴趣乐趣……如果每代人都只为儿女活着,岂不等于每个人都要失去自己的生活?这样是不是迷失了自我、走入了生活的误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孩子“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父母越界替孩子做主,给孩子带来了压力、困扰以至逆反心理,实际上障碍了孩子的成长。有两篇文章,标题就很犀利:《科学家证实:中国父母的付出,其实99%都没用》,《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於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02

  很多人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却很容易忽视:并非人人都是读书的材料。

  至圣先师孔子,就将人分作四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后学、困而不学。还指出第四类“民斯为下矣”。老先生倡导有教无类,仍不免感叹“朽木不可雕”,并且有个很著名、很决绝的说法:“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幸好,成功并不是全靠读书。学霸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许多出类拔萃的标杆性人物,都不是出自名校高学历。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不同,表现的地方也不同。刘项原来不读书,竟然成功盖世。生活在反复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

  而且,成功不等于就能幸福。即使竞争的胜利者,也不意味着就会生活幸福,就有好家庭、好身体、好心情。况且竞技场上,永远是追逐者众,成功者寡,绝大多数只能归于平淡。有人感叹:父母为了孩子成功,确已竭尽全力。孩子能不能成功尚不确定,当下的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

  人生最值得追求的,大概还是快乐幸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份平实的日子,做点自己爱做的事情,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人生。很多年前,我记住了一位未来学家的说法:人人都望子成龙,但没有人可以证明,聪明比愚笨更加幸福。

  父母有责任尽可能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主要任务,应当还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很多家长或该转换一下思维:不必苛求儿女成龙成凤,别拿子女的成功当自己的胜利,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用计较儿女对家庭的贡献,别指望“养儿防老”之类的反哺回报……降低对儿女的要求,既是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快乐方程式”如是说:人的欲望越大,快乐就越小。

  03

  父母对儿女没有界限的期望与关爱,延续到儿女成年,很可能变成老一辈认知的误区、行为的越界,形成困扰两代人生活的代际冲突。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缺乏界限感,与普遍不清楚、不重视自由的概念,有很大的关系。个人自由的边界,乃是不能妨碍、干预别人的自由。只有人人都尊重规则,才能让每个人都享有自由。

  父母理当关心成年的儿女,对于儿女的婚恋、工作等大事,还应坦诚地说清看法、表明意见。长辈有责任和义务,为儿女提供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但听或不听这些意见,那是儿女的自由和权力。父母如果强求儿女,就属于不当干预。关爱之心过了头,也会超过自身的权力边界。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没有人能够包办代替。成年人独立的人格,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力,亲情之间也不能视若乌有。父母不存在无限的权力,即使认为儿女的某些行为不当,可以表明不认同不支持,但无权强行介入,干预阻止,剥夺属于儿女的自由与权力。

  况且老人的认知,有些可能已脱离现实,并不一定正确。在我的印象里,两千多年前,尊长们就在叹息青年堕落、世风日下。结果呢,当然是世界不断走向文明。

  随着老迈的逼近,父母更要明白:自身的体能智力都处于下降趋势,对儿女需要调整心态。无来由的爱唠叨、好管事,正是老来讨人嫌的重要原因。

  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可看作对亲子关系的一种划界: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04

  现时很多道德纷争,问题都出在对人高标准,对己低标准。大量的中国父母,却是自我要求太高,对于成年儿女,仍然乐意将无限责任承担到底。

  有些父母为了帮助子女到更好的地方、买更高级的房子,不惜卖掉自己的住所,老两口蜗居到又老又小的陋室。有的父母已经退休,自愿全身心投入,去为子女做全职保姆,自我几乎失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

  诸如此类,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老人将给予后代的慷慨奉献,看作理所当然,并且乐在其中。这样的父母,无疑值得尊敬。

  这类现象,却也不是没有疑问:人到了老年,是否应该继续以儿孙为重心,不惜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助的年轻人,是否应该比施助的老年人享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大概,父母对儿女的付出不应是无限的,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边界。

  父母尽好养育义务,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这是不是父母对儿女责任的边界?

  父母对成年儿女的生活困难予以帮助,尽可能保障他们正常的生活需求,这算不算一种父母关爱的底线?

  亲情之间也该理解:儿女成年以后,父母再给予帮助,不是责任义务,而是关爱奉献。这些付出是“我愿意”,大不同于“我应该”。但为人父母,也不能只要守住了责任底线,就自以为功德圆满了,也还可以给予儿女更多的关爱,甚至于大爱无疆。

  每个人都可以将对于亲情的付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该缺失的德行。在关爱子女、赡养老人、以至帮人救急解难等方面,不仅尽心尽力,而且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希望回报的意图……

  每个人也还需要明白:道德的高标准,只可以要求自己,绝不能勉强他人。

  05

  人在走向老迈的路上,除了关爱儿女,不免也要想想:我们还应该、还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

  我希望为自己保留一点尊严。

  古人早有警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今人也有调侃:斗地主如果一手好牌早早打完,留张小三插底,从此就不由自主了。

  国内外都曾爆出很多儿女的大不孝,美国也有老年华人发声:父母从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愿望,变成拔苗助长、龙头蛇尾的结局,最终落得房财两空、累苦终老……

  曹雪芹很悲观:“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赵朴初也执拗:“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但我的生活经验还是支持:孝顺儿女并不少。

  老人对儿女,我以为最好是充分信任,而不完全依赖。争取老年财务独立,不单是减少儿女的麻烦。如果衣食住行都要靠赡养,尊严又从何而来?但只有经济独立,恐怕并不够。总要无大愧于家庭儿女,还有点为父为母的人样子,老来才好意思说点尊严罢。

  我还想为自己留下一点自由。

  人到了退休的时段,按现有平均寿命,就只剩下不到二十年了。网络上不少长者都有同感: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应该就在六十到七十多岁。年轻时为别人而活,老了多为自己而活吧——珍惜现时,享受余生!

  家庭儿女,天伦之乐,对老年人尤为珍贵。不过也该适度兼顾:有点自己的时间,独立的空间,才能有点真自由。想做的,想看的,想吃想喝的……随兴之所至,去抓紧体验吧!人生的真谛,不就是少留遗憾么?

  很多朋友并不这样看,都会强调健康才是第一,其他都是零。

  我深信自由快乐更重要,为此不仅多次大费口舌,而且早已付诸笔墨——尽可能活的自由快乐,对于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健康长寿,都不止是先决条件,更该是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