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情故事 >

一部游记见证父子情深

时间:  2025-08-17   阅读:    作者:  尤忠青

  1690年,72岁的李寄在贫困与病痛中孤独离世,他一生未娶……经过李寄多年整理,《徐霞客游记》终于编成。《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 1 5 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1 5 岁时,应过一回童子试,但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都能记得。但家里的藏书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只要看到好书, 即使没带钱, 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19岁,父亲去世。徐霞客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0岁那年,徐霞客迎娶了同是大户人家的许氏作为妻子。许氏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与徐霞客志趣相投,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新婚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许氏竟在新婚后没多久便染病去世,徐霞客对她的思念之情,历久弥新。为了紧守妻子的遗愿,徐霞客将许氏的贴身侍女周氏也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正当徐霞客痛失爱妻之时,他的母亲为他重新择选了一门亲事。新娶的罗氏门第不错,为人却小气肚量。她对徐霞客接周氏到家里这件事很不满,两人矛盾日益加深。一年后,周氏怀孕的消息传来,罗氏大怒,将她赶出了徐家。

  徐霞客对此事亦无能为力。他思来想去,决定离家出走,周游名山大川,寻找周氏母子的下落。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游历生涯。

  金秋十月,徐霞客来到西湖,恰逢婺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景色与他初次与许氏吟诗作赋时别无二致。想到已亡的爱妻,他不禁黯然神伤,在湖心亭前泪流满面。

  当晚,他在湖边小筑投宿。梦中他见到许氏的身影在月光下起舞,仿佛天人嫦娥。她温声劝慰徐霞客早日寻得周氏母子,并且找到真爱。徐霞客睡梦中泪湿了枕巾。

  次日清晨,徐霞客整装再出发。他决心要完成这场寻亲之旅,以完成自己的人生抉择。

  为了早日寻到周氏的下落,徐霞客四处打探周氏的家乡和亲人住处。经过长时间调查,他终于在江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找到了周氏的小院。那里住着现在已是李家少女的周氏,和她与徐霞客的儿子李寄。

  再次相见,徐霞客和周氏拥抱痛哭。浪迹天涯多年的他重拾了久违的家的感觉。而李寄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生父,惊喜不已。

  一家三口围坐在炉火前,徐霞客娓娓道来自己这些年的遭遇。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见识了名胜古迹,也经历了磨难困苦。而此刻回到周氏母子身边,他才感到人生的圆满。

  徐霞客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和儿子李寄培养感情。他发现李寄虽然生长在乡村,却很有学问,遗传了自己的聪慧才华。在周氏的哺育下,李寄懂事务实,处事稳重。

  就在徐霞客打算带着一家人离开此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他却突然染病,双腿瘫痪在床。医生诊断这是多年奔波劳损所致。崇祯十三年(1640年),病况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

  崇祯十四年( 1 6 4 1 年)正月,56岁的徐霞客病逝于家中。临终前,徐霞客病情加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将整理手稿一事托付给家里的塾师季会明。

  徐霞客辞世后,季会明遵其遗愿,花费数年将那浩如烟海的游记手稿编辑成《徐霞客游记》最早的版本“季会明抄本”。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不久清军入关,战火很快烧到了江南……

  在这场浩劫中,江阴百姓惨遭到蹂躏和屠杀。徐家不但没能逃过此劫,还遭遇了奴变,包括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徐虞卿在内的二十多位徐家子嗣遇难,徐家的宅子也被烧毁。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而在这次灭顶之灾中,《徐霞客游记》原始手稿大部分被烧,“季会明抄本”也惨遭劫毁和散佚,一部中国地理史上的鸿篇巨制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厄运……

  好在四十多年后,一个人的出现挽救了这部大作。这个人叫李寄,他还有一个身份——徐霞客的小儿子。

  既然是徐霞客的儿子,李寄为何不姓徐,而姓李呢?原来李寄的母亲是徐霞客的侍女,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后来她还为徐霞客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徐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根本不接纳这位侍女。被逼无奈,侍女最后带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嫁到了江阴定山一户姓李的人家。她给儿子取名李寄,就是寄养在李家的意思。

  李寄一出生就被剥夺了父爱,这使得原来应该锦衣玉食的他,从此过起了节衣缩食的艰辛生活。少年时期,他曾做过回归徐家的尝试,然而被无情拒绝。自此,他不再心存奢望。

  按理说,不被家族接纳的李寄应该对父亲徐霞客不会有好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对父亲一直无比景仰。不仅如此,他还继承了祖父徐有勉、父亲徐霞客的遗风,厌恶科举仕途,痴迷游历名山大川。不过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思想影响,他一直未能成行。

  李寄不仅天资聪颖,学识深厚,他还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听闻清兵入关,年轻的他登上由里山,痛哭了一场。而当清军高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闯进江阴城时,他积极投身抗清运动。后来运动失败,清军屠城,李寄悲愤至极,绝食于花山顶上,幸被乡人发现救回才免于一死。

  后来母亲去世了,毫无牵绊的李寄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己的逐梦之路,他要像父亲一样,远游秦中,射猎贺兰、太白。

  公元1650至1659年,李寄先后六次出游,足迹遍布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多年的游历生涯使得李寄对父亲的崇拜中又多了深深的敬意。想起父亲耗费大半生心血著成的巨著毁于战火时,他心痛不已。于是,他立志要在自己死前将父亲的游记重新搜寻整理成书,让它传于后世,以慰老父在天之灵。

  当时的《徐霞客游记》经过多次毁损,已面目全非。没有母本,修订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于是,李寄四处奔走打听各个抄本的下落。

  得知父亲的手稿因战乱流失于宜兴一位叫曹骏甫的庠生手中时,已经65岁的李寄兴冲冲拄着杖专程去求取。当曹骏甫告诉他,这部抄本18年前已辗转到宜兴史夏隆处时,他又马不停蹄去拜访已经73岁的史夏隆。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史夏隆家里,李寄终于见到了那部梦寐以求的抄本。他如获珍宝,将其买下连夜背回江阴由里山,悉心整理编撰。然而这个过程同样艰辛又曲折……

  在整理的过程中,李寄发现史夏隆抄本中存在很多人为篡改的地方,而且涂抹严重,字迹难辨。于是他一张张一页页地对照,把篡改的地方一一改正。实在看不清,他就把稿子对着太阳照,以便看清里面被墨汁涂掉的字迹,再把它恢复过来。而他多年的出游经历,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在幽静的山居庵秀峰阁内,李寄将宜兴所得抄本和自己手头几种抄本互相对照,并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加以校勘、补充。终于,在历经五年的艰辛之后,李寄辑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人们称其“李介立抄本”( 李寄, 字介立) 。而这个版本是后世所有《徐霞客游记》版本的母本,因此又被称为“诸本之祖”。

  李寄一生从未走进徐家大院,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父亲徐霞客未竟的心愿。而当这部游记整理脱稿时,李寄已是70高龄。当时他已年老体弱、重病缠身。

  1690年,72岁的李寄在贫困与病痛中孤独离世,他一生未娶……经过李寄多年整理,《徐霞客游记》终于编成。这部记载山川地理人文的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献之一,也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世佳话。它完成了徐霞客的遗愿,也见证了父子二人跨越时代的深情。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