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与司机小杨上山护林防火,在五间屋的山上。五间屋是一个村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中山多地少,享誉海内外的电影《地雷战》就是在这座村庄里取景拍摄的。村中全是杨姓人家,传说是杨家将之后,参军入伍人数众多,是一块英雄辈出、人文荟萃的福地。
山道弯弯,斗折蛇行。五间屋的山全都齐齐的、直直的,如屏风一般,将山下的几百户人家紧紧搂住。山底的两座水库,就像大地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天空辽阔,上有雄鹰盘旋,间或传来野鸡的叫声。早晨的露水很重,野鸡的叫声带着酣眠之后的朦胧与温馨。我知道这山是从夜的帷幔中慢慢苏醒过来的。樱桃红红的,在树丛里扑闪着眼睛,引来路人的青睐。
山道本就逼仄,桃枝柔媚又妖娆地伸过来,向车窗内探头探脑。两面悬崖如刀劈,雾直接从山底漫上来,在车窗玻璃上晕出一圈又一圈的“云层”,司机小杨只好开启雨刮器。雾在我脸上一吻一吻的,亲切撩人,舔一舔嘴唇,有一种山泉的甘润清爽。
突然听到凶猛如豹的狗吠,车拐了两个弯,就到了小杨战友老杨的家。老杨比小杨早生几年,他们同一个部队。老杨复员后在山上甩开膀子踏踏实实一干就是五六年。他在这山上建起一排排猪舍,搞起了养殖。今年猪市好于往年,预定单不少。老杨给我们介绍这些时咧嘴直笑。他身着迷彩服,刚从山后过来,手里握着一把嫩生生的香椿芽。他告诉我们,这山上有几十亩樱桃树,早春先是香椿芽上市,接下来就是小樱桃、大樱桃红光满面地迎来远方的客人。
老杨还告诉我们,晚上他从不在山里睡,很是放心,一是这里弊绝风清,二是这里有三只大狗和一只小狗照应着。三只大狗平素拴着,一只小狗叫着向我们蹿来。老杨呵斥了一声,它就心领神会地过来嗅我们的裤脚,向我们示好。有只老狗有十几岁了,蜷缩在狗棚里。晚上只把它放出来就够了,这一山的猪、满檐头的布鸽,它一个就能护着。老杨亲昵地称这只老狗为“掌柜的”,说:“俺‘掌柜的’真好,一辈子赤胆忠心,忠于职守,有它在,我在山下十分放心。”
有一天,老杨发现猪舍里少了两只猪崽,就领着三只大狗中的瘦狗满山寻找,未果。后来,老杨给“掌柜的”喂食,只听有“哼哼唧唧”的动静,原来“掌柜的”的腹下紧紧裹着两只猪崽。小猪刚满月,憨憨的,“掌柜的”颤巍巍地站起来,把两位“异客”还给主人。这是老杨来深山后的唯一一次“失盗”。
二
平素老杨家大门敞着,猪栏闲着,鸽舍空着,动物们来去自由,就连养的鸡都在树上睡觉,老杨成了“甩手掌柜”。我问老杨:“平日你不给它们喂食吗?”回答是:“喂,只晚上一顿。因为这顿不喂,鸡就不回来了,手中无米,叫鸡鸡不理呀。”我也顿悟,道:“鸡恋家,唯食尔。”老杨用手中的米拴着上百只鸡。他说:“让鸡养成恋家的习惯,就可以放手不用管了,到晚上就都回来了。回来吃完食,它们也不在鸡舍里睡,全睡在树上,我给它们的那点儿食只是诱饵,打打牙祭而已。”
就在我们说话的空当,那条瘦狗一蹦一跳地回来了。我猛然回头,看到它嘴里衔着一枚鸡蛋。我说:“鸡蛋!”老杨一看,捡了一枚小石头,就要打狗。我急忙拦住,说:“不要打,怪我多嘴。”原来老杨是虚晃一枪,他怎会打他的“爱将”呢?只见那狗两眼紧盯着主人,轻轻地把鸡蛋放到地上。那鸡蛋上面带着牙痕,外壳略有破损。老杨把鸡蛋捡起来,蹭了蹭说:“热热的,刚下的。”瘦狗灰溜溜地走了,刚才发现鸡蛋的那种兴奋和骄傲一扫而光。这时老杨又在一棵树下捡到三枚鸡蛋。原来老杨家的鸡散漫惯了,也粗放惯了,把蛋随下随丢。老杨说现在绿树尚未成荫,还能捡着,一旦绿荫连成一片就难捡了,捡不到就让蛇给吃了。
老杨从狗嘴里取蛋,一脸凶恶;将蛋拱手让给毒蛇,只显得无可奈何。狗平时看家、护卫着主人,但主人竟然吝啬得连一枚蛋都不给它;蛇却趁火打劫,颇有收获。
老杨说:“该给时就给,不该给时一枚也不能给,这是规矩,也是纪律。”看得出老杨是用军人的作风管理着这座养殖场。无规矩不成方圆,他的确有自己独创的一套规矩。老杨说他参军前没有一个人承包这座荒山,复员后他是第一个进山的人。如今靠着这座深山生活的已有几十户,有植桑养蚕的,有种大棚蔬菜的,有在水库养鱼的,也有在坝上建冷风库的,一应俱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
三
五间屋的山上,家鸡伴着野鸡飞,大狗领着小狗跑,东躲西藏,神出鬼没。山连山,岭推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比陶渊明的桃花源更写意、更令人陶醉。山中日月长,涧边春草闲,泉水叮咚响,真个春风如酒,花光如颊!
老杨从依山而筑、青石砌就的房屋里提来一把有故事的大铜壶,给我们烹煮在山上自栽、自采、自制的绿茶。我们三人在一盘有些岁数的大碾盘上坐着,看着这满山汹涌的新绿,一浪一浪地推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山里
空气清新,绿苔生崖,空翠袭人。平素老杨在山里做饭用的是沼气。在山屋前,他蓄了一个大大的沼气池子,用猪粪和鸽粪制出了沼气,变废为宝。说话的空当,一只鸽子落在我的鞋上;回头一看,瘦狗在我身后不停地作揖;“掌柜的”在棚子里睡着了,可能夜晚巡山累了,既无喧哗,亦无骚动。
我和司机小杨恋恋不舍地辞别老杨,来到了山顶的防火瞭望哨。晴光乍泄,如瀑如绢,站在这里能一眼看到浩渺的黄海,看见我的祖屋。如今我在母亲娘家的五间屋山上,为其站岗放哨,护林防火。从海到山,春潮澎湃,春色满园。
看吧,一座座山,一条条岭,一丘丘指纹一样旋上山顶的水田,一户户藏在绿柳里的人家……小燕子在绿网里穿梭,叽叽喳喳地喊来了春光。登高望远,退伍军人、退休工人、乡镇干部和广大农民都在山上,新一轮乡村振兴的春潮到了。山歌嘹亮,乡音袅袅,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山下有一个小姑娘拿着柳条篮子送饭来了,饭菜的香味袅袅飘向了山顶。
我在五间屋的山上豪气干云,心潮逐浪高,春山深如海—一眼望不到边的春光里,是我那甜美安详的家园。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