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得非常清楚:那个下午,世纪酒楼的大钟指向四点二十,一群咕咕咕咕的鸽子飞过之后,天使出现了。
它从城市的东南方缓缓飘来。在我印象中,它和白色的云朵混在了一起,是渐渐清晰起来的。若不是一个电业工人的发现,我们也许会忽略掉它的存在,只会将它的经过当成是一朵穿裤子的云,仅此而已。毕竟那个时间我们都满腹心事,昏昏欲睡,我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脚上,鞋子上,红绿灯上,对面的美人身上,房价和股市上——“啊,啊啊!”那个电业工人大声地叫起来,他蹲在路灯高高的杆上,手努力伸着,就像一只受到惊吓的乌鸦。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四十五度,以及一段后来被报纸弄得扑朔迷离的距离,天使出现了。
许多人,许多的头和眼睛,许多的玻璃,许多望远镜、显微镜、近视镜、老花镜、夜视镜、墨镜和摄像机、照相机镜头都看见了天使的飞过。那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多么让人晕眩的时刻!天使在天空中游弋,像一尾鱼在水中那样。那天的天气真好,所有习惯胡说八道的人和报纸都没有否认这一点,它们只是在是否“万里无云”上出现了分歧。报纸上说,某个出租车司机由于将头伸出车窗看天使出现,不慎扭伤了颈椎,不得不向急救中心和汽修厂、保险公司求救,最终由汽修厂的工人师傅割开车门才将他救了出来,但医生说完全的复位已不可能。《哑石周刊》的报道则更为奇特,它们一向以奇特而著称。上面说,某居民楼内一瘫痪多年的老人听到天使出现的消息,按捺不住好奇,下了床,然后下了楼,他的疾病竟然奇迹般不治而愈;上面还说,同样是在这座居民楼,一位患有心脏病的肥胖女人在看天使经过时过于激动而发病身亡,她的心脏比平时大约大了六点七倍,突然增大的心脏堵住了她的喉咙,使她窒息,终至不救。
好了,我们接着说那个下午的天使。它在天空中游弋,像一尾鱼。我只接受这一个比喻,想看其它的比喻你可以查一下那天的晚报和第二天的所有报纸。那些五花八门的比喻让我厌倦,我只接受我自己想到的这个,像一尾鱼。一尾鱼。一尾鱼。它背后的羽毛极其像鱼的鳞片,在下午四点的阳光中闪着细细的光。我不再过多描述,反正报纸上有,电视上有,互联网上有,城市市民舌头尖上有,A城市史料汇编上有……我会详细给你介绍那些的,要是你真的感到好奇。下午四点四十分,左右——关于确切时间请看当时的报纸。上面有市民的说法,气象局和卫星观测中心的说法,等等等等。现在仍在众说纷纭,甚至为此引发过暴力事件。使用一些相对模糊的概念是明哲保身的做法,我可不想被某个坚定的“真理捍卫者”将我捍卫掉——天使经过城市的上空,然后慢慢消失。
天使飞过了我们的城市!
天使飞过了我们的城市!
天使,天使,天使……有一位核物理学家,学科带头人,经过认真细致而周密的计算,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条新闻所具有的爆炸性,相当于2145枚“恐龙级”核弹同时引爆的当量。他把全世界大小媒体的报道均称为“冲击波”,将我们经久不息的谈论争吵看作是“核尘”……是的,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我们将嘴巴撕开就不由自主地谈论那天下午的天使,天使,天使,以至于不得不依靠器械或他人的帮助,才能将牙刷或者米粒塞入自己的嘴里。天使,天使,天使。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心里只有你,我的口中只有你……
天使的出现使《A城晚报》的某位记者一夜成名,后来,A城的“天使公园”里还建起了一座铜像,那位记者举着相机,正仰望着苍穹。雕塑的名字经过了多次修改,《捕捉》,《敏感》,《发现》,《天使出现》等等等等。无论哪个名字都受到过攻讦指责,以至于它的名字每半年就会更改一次,后来,一个被“雕塑名字”弄得焦头烂额的市府官员提议,只保留雕塑取消它的命名——这个提议虽然依然备受指责,但还是被最终接纳了下来。那位晚报的记者早已离开了A城,成为一家国际时报的记者,只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直到老去。
那篇后来引起“爆炸”、“轰动”的新闻被《A城晚报》安排在Z版的一个角落里,www.xinwenju.com占有两块豆腐块大小的篇幅,题目即是《天使飞过了我们的城市》,没有惊叹号。使用惊叹号是第二日的其它报纸,随后这个符号越用越多,在《世界牙科医学报》的那篇《发现天使》中,竟然使用了九个惊叹号,并使用了不同的颜色。一夜成名之后,那位记者曾接受《德国甲虫之声》的采访,上面说,那位记者曾向采访者抱怨,抱怨报社领导的麻木和官僚,如此重大的报道竟只安排在Z版很不起眼的地方,并将天使的照片删除。同时他还透露,这则新闻一经发表马上受到某部门的指责,他还就执行新闻纪律不严写过检查……但很快,这位记者在A城电视台和旧狼网、搜鲸网等发表声明,驳斥了《德国甲虫之声》那篇歪曲事实、不负责任的说法。他说,他能捕捉到这条新闻,完全是平时领导帮助教育、同事鼓励的结果,成绩不是一个人的,绝不是。至于排在Z版,是因为其它稿件都已发排,无法变更,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这篇稿件才挤上了版面,将另一篇也非常重要的稿件挤了下来。“他们怎么能那么,那么不顾事实,那么无中生有!”在电视上,这位记者义愤填膺,最后哭出了声来。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