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短篇小说 > 谈笑古今 >

端午小集

时间:  2025-05-15   阅读:    作者:  陈年

  一、叠四角

  我们把叠四角叫叠面包。叠面包大概是矿区孩子们最早的手工,用正反两面都写过字的废作业本,旧杂志旧画报更好,叠出的面包又大又硬,这样的面包王在游戏中会横扫天下的。搧面包和现在打卡片的游戏意思差不多,把对方的面包搧得翻了面,就赢了。

  大人们也叠面包,用高级的五色油纸叠面包符。先把两张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宽度一样的长条,两根纸条叠压成十字,折一个正三角,再折一个正三角,两个三角交叉相压,第三个正三角压第二个,第四个三角塞进第一个,一个面包就叠好了。她们叠的面包很小,只有一分钱币大小,花花绿绿像一堆糖果。七个一组或是五个一组摆出菱形或是方形的图案,再贴在一张黄纸上,然后剪成带花边的面包符。

  端午节这天早上,母亲用针线把面包符缝在孩子衣服的后背上,这个过程叫背符。孩子们背着符出门时,身体里似乎被注入无穷的力量,平时不敢走的偏僻小路也不怕了。符在民间被人为赋予了很多暗力量,可以驱鬼除魔,可以接福纳财。除了给孩子们背符,母亲还在大门上贴面包符,这道符的意义重大,守护着全家人的平安健康幸福。

  没有上学前,我一直认为是背“福”,是幸福的福。“符”与“福”谐音,即使后来读了书识了字,还是固执地认为是“福”字。福就是一把保护伞,它是母亲的化身。

  二、端午绳

  家里有一本宝书,里面鼓鼓囊囊夹着母亲的绣花线。那时午睡醒来,一个人喜欢翻书,并不是看书上的字,而是看里面一缕缕的彩线。母亲在书中隔一页夹一缕不同颜色的线,每一页都让人惊喜不已。把彩线夹在书里,是母亲独特的发明吧,每一张书纸都是一幅画。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漂亮的绣花线藏在书页里,像一个个淘气小精灵向我挤眉弄眼。我背过母亲偷偷地扯一小段彩线,小心地缠绕在辫梢上,一段红,一段粉,或是一段绿,头发上这一段颜色让我臭美好几天。我对美对色彩的认识大概就是从这些绣花线开始的。

  到了端午节那天,母亲突然大方起来,把书里的彩线拿出来搓端午绳。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玫红的,淡粉的等等,几种颜色的线身子扭在一起,扭成一道彩虹。

  矿区风俗,戴了端午绳五毒不侵,一夏天不遭蚊虫叮咬。这个虫里面还包括蛇。蛇是五毒之一,凶猛而丑陋。

  手腕上,脚腕上突然多出两条五色线时,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总希望会有点什么事发生。甚至渴望遇到蛇,试一试手腕上的花线绳有没有传说中的威力。就像孙悟空画在地上的保护圈,妖怪一碰就发出刺眼的强光。这惊心动魄的事当然从来没有发生过。

  取下端午绳的日子也是有讲究的,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花线绳剪断丢在雨里,线绳随着雨水一路飘飘荡荡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一定是个繁华热闹的好地方吧。

  那时我老是担心端午节后没有下雨,没有雨水,端午绳便没有乘水远行的机会。每个孩子都藏有一颗闯天下的野心。

  三、纸公鸡

  快过端午节时,矿上的女人在路上遇到了习惯问一声,买鸡了没有?

  这个鸡和吃的鸡是完全不同的。端午的鸡是纸公鸡,贴在大门上。两只雄赳赳的红公鸡,一左一右守护家门,有门神的作用。端午节贴纸公鸡的风俗好像只有大同周边才有。

  ​据说尧帝时,邻国给他上贡一只重明鸟,重明鸟的样子像鸡,叫声洪亮。重明鸟能辟邪吓退妖魔鬼怪,还能给人们带来祥瑞,人们便在过年时用木头刻重明鸟摆在院子里吓“年”这只怪兽,后来改为画鸡或是剪窗花贴在门窗上。矿区贴公鸡的风俗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吧。矿区人口复杂,全国各个省市的人都有,各地的风俗也融汇在一起。

  我奶奶会剪纸,剪窗花也剪端午的公鸡。用煤油灯把图案熏在红纸上,再用针线缝好,拿着剜花的小剪刀,一点点地剪,往往一个图案要剪好几天。剪出的红纸屑落在奶奶的衣服上,落在炕上,落在青砖铺就的地上。那星星点点的红,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伤感。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一次能剪出三张。高手五张。奶奶把剪好的公鸡送给邻居们,也和她们交换图案。所以每年家门上贴的公鸡图案都不一样。

  现在剪纸成为一种艺术收藏品,但端午时很少有手工剪的公鸡卖。几乎都是电脑刻印了,价钱也便宜,一张纸公鸡也就一两块钱。高级一些加丝绒的三块。贴这样的速成剪纸心里有一丝的失落。

  心血来潮从网上买了一套剪纸的工具,纸板,刻刀,剪刀,红油纸,公鸡图案。今年端午节的公鸡我要自己剪。剪出一地的碎纸屑,也剪出一种怀念。

  奶奶已经去世三年。那个叫吴家窑的村子也因为过量开采煤炭成为沉陷区,村人都搬走后,整个村子也会慢慢地消失。

  四、粽子

  三舅从村里来矿上,自行车的后面驮了很多深绿色的粽叶,他也想学着别人做生意。姥姥村傍河,有大片的苇子地,粽叶不用本钱随手就能得到。可那时矿上很少有人会包粽子,舅舅的粽叶根本卖不出去。母亲另想一个办法帮他,把粽叶泡开煮软,包黄米粽子卖。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我们家以前没有包过粽子,母亲的手艺大概是出嫁前和姥姥学的。一个粽子二角钱,三舅在集市上卖,在学校门口卖,在家属区卖。煤矿的地界很小,我走到哪儿都能遇到他用自行车推着一只水桶扯着嗓子叫卖。粽子卖不出,慢慢有了酸味,最后都被我们家人吃掉了。

  舅舅另谋出路后,那些卖不掉的粽叶堆在我们家的小房里。从那年起,母亲每年都给我们包粽子。她一个人煮粽叶、泡黄米、包粽子、煮粽子,要忙活一天,到了晚上粽子的香气飘到四面八方。邻居们纷纷来和母亲学习包粽子的手艺,当然还有免费的粽叶送。

  那时没有冰箱,煮好的粽子泡在凉水里,每天换一次水,能从初一吃到初七、初八。我每天下了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剥一个粽子吃,如能撒上小半勺白糖更是人间美味。

  单位过节发粽子,正宗的江米粽子,有红枣的蜜枣的紫米的。我给母亲家拿过去一些。她拿起来看看,放下,隔一会儿又拿起看看,又放下。母亲患有糖尿病。医生嘱咐不让她吃粽子。母亲的样子像一个贪嘴吃的小孩子,我不忍心,剥开一个粽子,让她吃几口,剩下的给我。她一边吃一边笑着说,现在的社会真好,想吃啥也能吃上。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止于唇角,掩于岁月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行至盛夏,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