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畏䝙1,躯畏虎,虎畏罴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3。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昔云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4,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䝙闻其鹿也,趋而至5。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6。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7。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8,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1䝙:chu,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形似山猫,但形体要大得多。
2罴:pi,熊的一种,也叫马熊、人熊。
3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披着头发,能够像人一样直立,有力量而且很能伤害人。
4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罂ying,古代一种口小腹大的盛酒器。罂火,把火种装在瓶子里。即,走近。
5趋而至:快步走过来。
6虎亦亡去:老虎也逃走了。
7捽搏挽裂而食之:捽(zuo)搏,抓住、揪住。挽裂,撕裂。
8不善内而恃外者:不善于增加自己的本领而依靠外力、投机取巧的人。
柳宗元的这篇文章篇幅很短小,全文只有一百三十多字。柳宗元先是介绍了动物界中鹿是见貙怕的,貙是见老虎怕的,老虎是见罴怕的。罴的形状象人一样披头散发地站立着,对人类极具攻击力。然后,他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楚南有个打猎的人,能够用竹笛吹出各种走兽的叫声。有一次,他偷偷地拿了捕猎工具到一座山上去。他想用鹿的叫声,来吸引鹿过来,从而捕获鹿。那知道他用鹿的声音一叫,被貙听到了,貙以为真的是鹿,于是就追了过去。这时猎人很害怕,赶紧用老虎的叫声来驱赶貙。貙一听到老虎的叫声,马上就逃走了,而老虎以为是自己的同伴在这里,也赶过来了,猎人更加害怕了,就做出罴的叫声,老虎一听到罴的叫声,也赶紧离开了。这时,罴又过来寻找它的同类了,到那里一看是一个人,于是就扑上去,抱起猎人把他摔得半死,又上前撕开他的胸膛把他吃了。老先生讲完故事后,发出议论:一个人如果一味地借助外力而不自强,那他最终逃脱不了被罴吃了的命运。“愈恐”二字,让读者能想象到猎人惊慌失措的模样。由于惊慌失措,所以错上加错,又学罴叫,招来致己于死地的罴。而“捽搏挽裂而食之”七个字,就用了四个动词,准确而传神地表现出罴食猎人时动作的猛烈、快速和连贯性。故事达到高潮,情节也异常紧张,结局随之出现,而且那么可悲。这是主要表达的意图就是,人因为主要应该发展自身的能力,扩充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应该老是向外攀求,不应该老是企图借助于外面的形势或环境,从而获得一种升迁,这往往是不太好的方向,完全是凭一种侥幸心理,这肯定很容易遭到戳穿或失败,所以这要还是内因,是自己。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