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州南谯门,左行二十六步,有弃地在道南。南值江1,西际垂杨传置2,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3,有崖谷,倾亚缺圮4。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薮5,人莫能居。
至是始命披刜蠲疏6,树以竹箭松柽桂桧柏杉。易为堂亭,峭为杠梁7。上下徊翔,前出两翼。凭空拒江,江化为湖。众山横环,跂阔瀴湾8。当邑居之剧9,而忘乎人间,斯亦奇矣。乃取馆之北宇,右辟之以为夕室;取传置之东宇,左辟之以为朝室;又北辟之以为阴室;作屋于北牖下以为阳室;作斯亭于中以为中室。朝室以夕居之,夕室以朝居之,中室日中而居之,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10。若无寒暑也,则朝夕复其号。
既成,作石于中室,书以告后之人,庶勿坏。元和十二年九月某日,柳宗元记。
1南值江:南临漓江。
2西际垂杨传置:西邻垂杨驿站。
3草木猥奥:草木杂乱丛生。
4倾亚缺圮:崖谷缺损坍塌。
5薮:窝。
6披刜蠲疏:砍伐朽木秽草,除去断崖杂石,疏浚山谷溪流。
7易为堂亭,峭为杠梁:在平地上建起堂亭,在峭壁上架起桥梁。
8跂阔瀴湾:群山怀抱,它们高峭而又杳远。
9邑居之剧:居住在城里,有诸事烦扰。
10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阴室”用来躲避温热之风,“阳室”用来躲避寒冷之风。
柳宗元的这一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先写东亭所在地,也就是城南荒地的地理环境:从州治城南门向左走大约二十六步的样子,在大道的南边有一块荒地。荒地南临漓江,西邻垂杨驿站,东邻名叫东馆。在这块荒地里,草木杂乱丛生,崖谷缺损坍塌。这里,成了猪圈蛇窝,人不能居住。这段文字极为简约准确,仅仅用了不到六十字,就把城南荒地的方位还有四邻都交代得一目了然,也把它的荒芜景象描绘得极其集中而且形象。第二段则是紧承第一段,主要记叙作者修整荒地、建造堂亭的景况以及堂亭的用场。砍伐朽木秽草,除去断崖杂石,疏浚山谷溪流,种植名贵竹木。然后在平地上建起堂亭,在峭壁上架起桥梁,。作者感到居住在城邑里,诸事烦扰,而在东亭这里,却能使人忘记人间忧劳,这实在令人惊奇啊!这里,写景与抒情达到了高度和谐的地步。接下来写充分而又巧妙地利用东亭的左邻右舍的情况。作者把东馆北屋右室辟作“夕室”,把垂杨驿站东屋左室辟作“朝室”,又把北室辟作“阴室”,并且在北窗下面修建屋室当作“阳室”,在这些堂室中间修起亭子当作“中室”。作者对于这些屋室的利用,是巧妙而又合乎科学的。“朝室”用于晚上居住,“夕室”用于早晨居住,“中室”用于中午居住,“阴室”用来躲避温热之风,“阳室”用来躲避寒冷之风。若是在没有寒暑变化的春秋两季,就按照屋室的名字居住,即“朝室”朝居,“夕室”夕居。最后一段则是交代作记的目的与时间。他在中室树立石碑,把此记书写在其上,以求告示于后来之人,希望不要损害它。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更主要集中在那几个居室的修建,每一个居室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充分地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