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馆陶,是一处地名,古属冀州地,馆陶县最开始建于西汉初年。现在的馆陶县城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近四百六十平方公里,总人口三十万。古代凡是封地在这里的公主,都叫馆陶公主。历史上一共有四位封号叫“馆陶”的公主,其中以汉文帝之女馆陶公主刘嫖知名度最高。
都说刘嫖这个名字很怪,其实这个“嫖”是“勇健轻捷”之意,并不是现在人们所理解的意思。
馆陶公主刘嫖这一生最大最成功的策划,不是策划自己,而是策划别人。在她的策划下汉武帝刘彻登上政治舞台,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威风一时,谁说女人在历史中无关紧要,只是陪衬?其实很多时候,是女人在改变历史。
公元前177年,馆陶公主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这一年,她一母同胞的弟弟刘启才九岁。不知她比刘启大几岁,二十年后,弟弟刘启当上了皇帝,是为汉景帝。
这一年馆陶公主早已年过三十,女儿陈阿娇,年纪尚小,馆陶公主就开始打小算盘:肥水不流外人田,嫁人不嫁一般人,要嫁就嫁皇帝接班人,说什么也得把女儿弄成皇帝弟弟的儿媳妇,也就是万众瞩目的未来皇后,到了那一天,自己理所当然就是皇上的丈母娘啦。
于是,馆陶公主就向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提亲,没想到栗姬一口拒绝,因为馆陶公主为了讨好当皇帝的弟弟刘启,常常向他推荐美女,为此,栗姬早就对馆陶公主积怨深深了。
受了气的馆陶公主,跑到后宫“王美人”那里发牢骚,“王美人”为景帝刘启生了一个皇子、三位公主,皇子就是刘彻。两人谈心诉苦,最后一拍即合,好了,就让阿娇嫁给刘彻吧!
馆陶公主从来不是一个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女人。她与“王美人”达成战略同盟:搞垮栗姬,搞掉刘荣,让刘彻当太子,这样阿娇就可以做皇后了。
从此,馆陶公主经常在刘启跟前说栗姬的坏,夸刘彻的好。当然“王美人”也使出全身解数,四下活动。强强联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启再英明,也还是中了两个女人的离间计,他疏远了栗姬,废掉了太子刘荣,封“王美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十六岁登基,成为汉武帝,馆陶公主功不可没。这时候的她,既是刘彻的大恩人,也是刘彻的丈母娘和姑母。
后来,陈阿娇因“巫蛊”案被刘彻废了皇后,打入冷宫。以馆陶公主当时的身份,是完全可以与刘彻理论一番的,光是一句“如果不是我当初如何如何”,就够刘彻反省半天的了。但是,馆陶公主当时正深深陷入一场“不伦”之恋。她没有精力操心女儿的命运,更没有底气“据理力争”。
按《汉书·东方朔传》上的记载。馆陶公主是在丈夫陈午死后,才与“养子”董偃好上的:“(陈)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
实际上,早在陈午死之前,馆陶公主与董偃的关系就已经有些暧昧了。
当年董偃还小,他的母亲是个珠宝贩子,常年出入馆陶公主家做生意。
据说珍珠粉有美容功效,相传慈禧太后和埃及妖后都喝它美肤。不知董偃的母亲是不是给董偃灌过珍珠粉,反正,他白皮嫩肉,人见人爱。馆陶公主当然也喜欢上了,对他说:“我替你母亲抚养你吧!”
馆陶公主当初说这样的话,肯定没想很多,难道一开始,就把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当男宠培养?那样未免将馆陶公主说得太志向远大了。
以前为了女儿能当上皇后,馆陶公主不惜陷害栗姬,在弟弟刘启面前搬弄是非。平心而论,她是自私了点,但还不算太坏,也没将栗姬整死,说实话,她还不如那位“王美人”狠心,“王美人”为了儿子刘彻的江山保险,硬是将栗姬之子刘荣斩了草除了根。
馆陶公主有着善良的一面,还拿一件事来说,汉文帝宠爱美男子邓通,特别赏给他大小铜山用来铸钱,邓通富可敌国,后来文帝驾崩,景帝刘启当了皇帝,没收了邓通的家产,邓通穷到衣食无着的地步,还是馆陶公主可怜他,经常赐给他衣食。当然,邓通最后还是活活饿死了,但没有馆陶公主的接济,他肯定会死得更早。
馆陶公主把董偃留下来,当养子培养,最初的目的,也带有很多慈善的成分。收养一个出身贫寒的小孩,让他受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这样的事情,不论在哪个时代,都应该表彰吧!
“女慈善家”馆陶公主,对小董偃的“义务教育”是抓得不错的,又是请人教他骑马射箭,又是请人教他读书算术、音乐书法,她要将董偃培育成一名“三好”学生:身体棒、学习好,艺术才能也不错。
试想,董偃跟着他的珠宝贩子母亲,能接受到这么优秀的教育吗?
二
董偃长大后,更是离不开馆陶公主了,馆陶公主在家的时候,他就是她的“男秘书”,各方面都侍奉得很周到,馆陶公主外出的时候,他就是她的司机,为她驾车,再加上董偃这人没有架子,从来不仗着自己是公主的司机飞扬跋扈,他待人接物温柔可亲,馆陶公主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
馆陶公主与董偃年龄相差近四十岁。一般来说,年龄如此悬殊,又是干妈与干儿子的关系,应该是不会有什么绯闻发生的。但不知是馆陶公主太寂寞,还是董偃有恋母倾向,或者出于报恩心理无法拒绝,这一对养母养子,日久生情,终于在男主人陈午死后,公开“非法同居”,沉溺在爱与欲的海洋里,不可自拔了。
“富婆”馆陶公主,不是一般的有钱,她列出的小情人的日常开支标准是:“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内不超过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的上限,就不必上报,任他去用!”
如此金钱铺路,还不能打造出一个“交际男星”?于是,上流社会的酒会宴席上,开始频频出现帅哥董偃的翩翩身影,许多公卿名人都乐于和他交往,全城人都尊称他为“董君”。如果汉朝时有狗仔队和媒体的话,馆陶公主和董偃一定会长期霸占着三流小报的重要版面。
董偃“傍富婆”,当然有不少人犯红眼病,也有人对馆陶公主“老牛啃嫩草”的行为很是不齿。后来连最高领导汉武帝刘彻也知道了这事,有一天他找借口去看望姑母馆陶公主,其实是想看看他这个“新姑父”到底长得什么样,所以一进门,就单刀直入地对馆陶公主说:“我想看看主人翁呢!”
这就是“主人翁”最早的出处,这个词算是汉武帝的一大发明,只是用“翁”来称董偃,把他叫老了点,那时他正是英姿勃发的青年呢。
现在我们说“主人翁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如果要和董偃联系起来,只能说董偃做小情人做得比较敬业,因为他能让馆陶公主开心嘛。
馆陶公主本来就知道刘彻要来,所以很低调地穿着仆妇的衣服,围着围裙作出准备亲自下厨的样子,现在一听对方称董偃为“主人翁”,不知是讽刺还是开玩笑,吓得冷汗直冒,浑身像扎满了钢针不自在。
在汉朝,名为主仆实为夫妇的事,是不被允许的,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杀头也不是不可以。
馆陶公主急忙摘去发簪耳环,披散头发赤着脚,向刘彻磕头请罪:“臣妾做事不成体统,辜负了皇上的好意,罪该万死,请皇上治罪吧!”刘彻笑道:“姑妈不必如此,且请主人翁出来,自有话说。”
馆陶公主急忙把董偃领出来与皇上见面,董偃戴着绿头帻,套着青袖套战战兢兢走上前来,跪着不敢出声。
董偃的这一套行头很有意思,先看他头上戴的“绿头帻”,这“帻”有“帽子”的装饰作用,但还不完全等同于帽子,古代一般为平民所戴,就是在头发盖上一条方巾,一直垂到前额。李白《古风》中有一句“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就是讽刺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势的男人的。
今天,如果我们说哪位男士戴了一顶绿帽子,他肯定气得不行,并不是恼恨别人说他手段不正当,而是妻子红杏出墙了。但是如果你恭喜他青云直上,戴上了一顶乌纱帽,他一定会高兴。看来,帽子的颜色与人的心情关系很大,很环保的绿色有时也让人不爽啊。
再说,董偃出场时还套着青袖套,这是标准的奴仆打扮,奴仆做家务事很容易弄脏袖子,袖套当然少不了。今天,在一些场合看到男人穿着夹克或者西服,竟也套着袖套,我就无端地感到别扭,原来他在服装上就把自己贬低了啊。
这董偃平时衣着光鲜,现在却戴着绿帽套着袖套,弄成这副打扮,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他在皇上面前吓得大气不敢出,根本不敢自报家门,还是公主代他说道:“馆陶公主疱人,臣董偃冒死拜谒。”
这董偃一顿饭都没为馆陶公主做过,就这样成厨师了。
武帝亲手将他扶起来,看见帅哥受宠若惊又无比谦恭地望着自己,不由好开心,就赐他衣冠。这一次终于让他戴上真正的帽子啦,而且又一次亲热地称董偃为“主人翁”,特许他和馆陶公主一起陪自己饮酒。
馆陶公主一见小情人的地位得到最高领导的确认,就一遍遍地殷勤地给刘彻敬酒,对陪刘彻前来的随从,也赏了不少的金钱锦帛,皆大欢喜。
连天子都叫董偃“主人翁”,还有何人再敢轻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之后,不少人争先恐后投到“主人翁”门下,“主人翁”真是“当家做主人”了。
“主人翁”就趁热打铁,想继续同皇帝搞好关系,俗话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刘彻爱玩是有名的,而刚好这一项董偃是强项,就经常陪刘彻同志进行一些诸如遛狗骑马、戏蹴鞠(这可是足球的起源啊)之类的娱乐活动,刘彻同志就更喜欢这位“主人翁”了。
名不正,言不顺,“主人翁”董偃身边虽然有一个智囊团,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到为他买一个官来做做。
东方朔这个人,素以滑稽多智著称,现在的电视剧也将他塑造成一位诙谐正直、言词敏捷的怀才不遇之士。
其实,某些时候,东方朔也正经得可怕,就拿这次“主人翁”事件来说,他摆出一副御用文人的卫道士嘴脸,对汉武帝刘彻痛陈董偃的罪状,一开口就说,董偃和馆陶公主“败男女之化,乱婚姻之礼”,说他们搅乱了婚姻礼法,搞乱了社会风气,然后又严厉指出董偃应当砍头!
其实,东方朔本人很好色,《史记》上说他“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按照王立群教授的说法就是东方朔娶妻有三条铁律:一是专娶京城长安的女人,二是专娶小美女(好女、少妇),三是一年一换。皇上赏给他的钱财,他都用来打发旧美女,迎娶新美女。
自己喜新厌旧可以大玩美女,董偃始终如一和馆陶公主做情人就不可以。
而在汉武帝看来,董偃和馆陶公主的事情也无关大体,所以一听到要董偃人头落地的时候,就有些好奇。东方朔慷慨陈词:“第一,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第二,不婚而居败坏风气;第三,蛊惑陛下沉迷声色犬马,这样的人是国之大贼,死有余辜!”
这一番话说得刘彻心服口服,赏了东方朔三十两黄金,三条理由等于三十两黄金的赏赐,够划算的。
从此,刘彻就慢慢冷落了董偃,董偃老担心刘彻会找岔子杀他,大概是患了抑郁症,不到三十岁就死了。
客观地说,董偃并没有什么野心,就是喜欢“烧钱”摆阔,出出风头,搞享乐主义,最关键的是他烧的不是自己合法挣来的“钱”,所以这个“戴绿帽子”的“主人翁”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连《汉武大帝》的编剧也拿他开涮,说馆陶公主和董偃商量密害卫氏姐弟,其实历史上董偃害卫青的事根本就不存在。
汉武帝也有责任,为什么不早一点关心长辈的再婚问题呢?不过后来他按馆陶公主的遗嘱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也算是对得起馆陶公主了。
馆陶公主病逝于公元前116年,这时候陈阿娇仍然在寂寞的长门宫里度日如年,当她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的时候,十分伤心,而更令她伤心的是,母亲临终时,留给武帝的遗嘱,竟然是希望自己和小情夫董偃合葬,不但没有提到自己的父亲陈午,更没有提到自己。
要知道,那时候,馆陶公主与女儿陈阿娇已经整整十四年没有见面了。
馆陶公主在心里早就摆了一个位置,那里用来安放她与董偃唇齿相依魂牵梦绕的爱情。至于丈夫陈午,她从未对他心荡神迷过,而与之有血缘关系的女儿阿娇呢,只是她政治上的一颗砝码而已。有时,亲情如星星,爱情如月亮,月亮出场,星星也就黯然失色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