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也不敢妄加议论。到底也不知道他是我第几辈祖宗,我从不攀龙附凤,但毕竟姓氏所定,又特别钟爱李白的性情。作为李白诗词的爱好者,倒也崇拜有加,读他的诗,想他的人,便生出许多遐想。
我认为,李白的一生主要有几件事值得追忆,一是作诗,二是求官,三是访道,四是喝酒。
作诗,人皆知之,大呼“诗仙”。杜甫评价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真乃“千古一诗人”,成就最大。
求官,慷慨如故,若痴若愚,即使被谗逐,长流夜郎,仍然“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访道,席不遐暖,辞亲远游,“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25岁便开始了既浪漫又充满坎坷的人生旅程。
喝酒,不落俗套,大呼“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直达胸臆,不顾一切。
李白的顺与逆,都是如此洒脱与浪漫。“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以为,拜读李白的诗歌,悉心领悟其才华学识之时,更应从中领略他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主义人格,特别是饮酒作诗,一种英雄气概,浪荡豪放,给我深深的启示。虽时隔千年有余,李白的所作所为却始终让我追随,追随李白的身影,跟着李白去喝酒,做一个“放浪谪仙人”。
追随李白去喝酒,重在追随他的酒气(气节)、才气和骨气,从而幻化出一种仙气,飘然而逸,我行我素。
我跟李白去喝酒,应追其酒气。
李白的时代距今已1200多年,他面对黑暗势力,决不低下他高昂的头,但对待朋友,对待穷苦大众,他却非常真诚、谦恭。痛苦时,可以仰天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迷茫时,可以“停杯投箸”,呜呜咽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才高八斗,却谦虚过人。他曾在黄鹤楼上对别人写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自认不能超越,于是搁笔而去。
李白终生爱酒,曾发表过“饮酒有理”的高论,“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李白当初到长安时,太子宾客贺知章称他为“从天庭贬到人间的仙人”,即“谪仙人”。他飘逸、潇洒,确有仙风道骨,这一点,还表现在他嗜酒如命上,他被杜甫誉为长安城中八大酒仙之一,而且有饮酒的理论依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古人喝酒时,把“清酒”,就是质量好的酒叫“圣”,把质量差的酒叫“贤”,“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李白讲,我喝酒,管他什么圣还是贤,我都喝。“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而且喝三杯就懂大道理,要是喝一斗就回归自然了。可以说,李白差不多每一首诗要么是喝酒以后写的,要么是写喝酒的,要么诗里尽含酒的味道,所以,李白的诗也是用酒泡出来的。
我跟李白去喝酒,应追其才气。
李白的诗写得好,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诗仙”,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李白并不是专业诗人,李白最引以自豪的也不是自己的“文才”,而是习武,是剑术。他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文章非我之长,剑术才是我的至爱。因此,李白是一个地地道道文武双全的才俊。
李白是一个直抒胸臆的豪迈、浪漫的诗人。现存诗歌九百多首,充分体现了他的才华和人格精神,其中一首《将进酒》,如火山爆发,如黄河飞泻,似空中流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宣言式的呼喊,充分肯定自我,追求个性,追求幸福,千百年来激动着后人心,也足以验证其才华横溢。
李白又是个行使仗义之人,到处打抱不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借机“横行”天下,实现报国之志。
追随李白去喝酒,应追其骨气。
李白二十二岁,他仗剑出川,东下吴楚,年轻的李白意气风发,姿态飞扬,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和理想,自比历史名臣,立志要为帝王的事业“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他效仿前人周游世界的方式,以在野政治家的身份,恓恓惶惶地寻找出仕之路。李白讲“文可以变风俗,字可以究天人”,这是他骨子里的想法,意思是有管理的能力,我是个当官的材料,我可以改变天下。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那是盛唐时期很多文人志士的一种胸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也可看清李白远大志向报效国家的伟大精神,不管后来的结果如何,这种精神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追随学习的。
李白性格直爽,“傲上不傲下”是他为人的特点。对权贵他傲岸不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对待劳动人民,他却异常谦恭、尊敬,在劳动者面前,他是个赤诚的儿子。
因此,追随李白去喝酒,就是以一种豪放的气概,追随其酒气、才气和骨气,以放浪、清高、不同流俗的气节,豪迈、浪漫、富有激情的才气,单纯、真诚、赤子之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骨气,实现自我人生追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壮志未酬的感慨,人生道路的艰难,一展胸怀,有所作为的志向,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空中回荡,能给古今仁人志士多少信心?
追随李白,青山、明月,诗魂之所系……
人生真性情
人,生存于自然,生活于心灵,生长在路上,不能没有规范和要求,不能没有率真和渴求,更不能失去精神和灵魂。我的人生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谓真性情,一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的修为,一是对外在功利的淡然。从来不把所谓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不至于虚度人生,因此对人生之真性情,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逐一论述,以求共识。
先说达观。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能够达观处世之人颇多,本人也无资格苟同,但对达观倒也有个人一些见识。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可以使消沉者铄然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不过此药虽良,真正食之不易,说者容易做者难,它是生长于自身心灵,只能自制其药,自医其疾。
博览群书,古时一些文豪大师不乏达观处世之术。在贬官流放、诬毁欺压之下,不畏艰辛,自恃清高,把握个人命运,却也活出一个达观处世的真性情,而且多数留下了传世不朽名作,实为后人所敬仰。刘禹锡的《陋室铭》,苏轼的《赤壁怀古》,李白的《将进酒》,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不奇趣,无一处不达观,我等凡夫俗子,不可能有他们那样的遭遇,成不了什么大事,诗仙文豪之称也无缘,但可以学习他们达观的精神状态和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当然,达观处世,也须胸襟开朗,风趣大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此时,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诗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颇能显示他豪迈气概,我即使一无所有,但只要有竹鞋芒杖助我行路,有一件蓑衣遮体,就可以任凭它风吹雨打,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精神气概,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样的坎坷不能对付?
再说潇洒。
有人曾私下议论说,我也属潇洒一族。我自倒也没有反驳,潇洒不潇洒,不是我等自封其雅,我倒真希望活出自己潇洒的人生。
我自认为,潇洒不是高富帅,潇洒不是权利名,是一个人内外质量的体现,是一个人才学品格的张扬,也是一个人真性情的展示。
有人认为,有权可以潇洒,耀武扬威,指手划脚,为所欲为。
有人认为,有钱可以潇洒,随心所欲,应有尽有,挥霍无度。
也有人认为,混个好差事可以潇洒,安稳度日,不用为生计而奔波。
岂不知,权力一旦失去平衡,变为私有,便会胡作非为,祸害一方,而且整天身不由己,苟苟且且,岂能潇洒?
再说钱财,孔方兄的小小方孔,钻入容易出来难,不知有多少人终身为之奔波,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不择手段,到头来是“钱还在,人没啦”,言何潇洒?
再说混一个好差事,便会使人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一天只为混够八小时虚度时光,不思进取,而又受制于人,何谈潇洒?
我之认为,潇洒应该是与钱财无关,与权利无关,是才高八斗,是品质优雅,无拘无束,有独立的人格,有精神的追求,不畏世俗,淡定,乐观,活出自我,才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当然,这也是我一家之言,只要你自身觉得活得洒脱,也就够了。
再说浪漫。
浪漫与潇洒不同,有潇洒的成分,又超乎潇洒。它是在潇洒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些文化的积淀和富有诗意的生活。浪漫,又称为罗曼蒂克,常常表现为不拘小节,行为放荡,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浪漫是在鲜花盛开的季节,和她(他)一起走进花丛,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花瓣落在我们头顶……
浪漫是在万物复苏时,牵手踏青,在一片盛开的油菜花里漫步、吟诗……
浪漫是在忙碌的一天,回到家里,看看平时不善厨艺的你也系上围裙,桌子上摆着她(他)爱吃而你又不会做的菜,当她(他)含着热泪咀嚼那种幸福时,你憨憨地哼着小曲傻笑……
浪漫是小桥流水,轻歌漫舞,对月独酌,品茗吟诗……
浪漫是毛泽东的“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气概,浪漫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调,浪漫是一束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或一个故事,一段岁月,浪漫也许是蜡烛、音乐、鸡尾酒,也许什么也不是,只是一种心里感受。
盲目追求浪漫,我不是。不懂浪漫而效仿,也许很滑稽。浪漫的行为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它是一种美好的心境,只有对诗情画意敏感的人才能体会到,对自然、对人、对事物深深的喜欢,用心爱着的时候,往往会悄然升起这种感受。由此看来,勿须抱怨自己缺乏浪漫,勿须羡慕他人太多浪漫,自己用美好的心境,纯真的感情去生活,去工作,小至走路散步,大至人生理想,都有一种天然的情意,这种心境会使人体会很高的人生境界,使你感到你的周围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得悠然自得,才是真浪漫。
再说淡定。
淡定,是一种品质,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有时又和佛教定律联系而成,即所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淡定,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是事物最稳固的处置。放眼历史长河英雄豪杰,先贤智者,无论经历多少辉煌,无论外表何等风光,在他们心目中,始终抱有一块淡定的净土,那是灵魂的圣地,是自我的天堂。
唐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稻田,抬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为人的淡定。
《诗经》中讲: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对爱情的淡定。
宋朝无门禅师讲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凉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处事的淡定。
明人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风过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是对生活的淡定。
淡定不同于淡漠,也不同于消极、消沉。它是一种平和、从容,也是一种原则,一种品质,平淡地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花,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淡如烟云,定如磐石。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理性而不盲从,这样,生活才能快乐而满足。
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我们的淡定。
四季与人生
人的生命短暂而又至美,如同绿叶经历的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感知着不同的生活百味,春可能带来幸福的甘甜,夏可能带来爱情的甜蜜,秋可能带来平淡的幸福,冬可能带来残酷的伤感。当岁月的脚步踏入秋风落叶,踏入冬之第一场雪,在白雪和落叶铺展的道路前行时,人的一生也迎来了耳鬓花白,但无论结果如何,人都应该感受这四季之美,都要看花开花落,叶落叶飞。
冷冷的冰雨过后,春天,珍藏着梦幻,承载着希望,迈着欢快、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天,像一首诗,阳光普照,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天孕育着新生命,寄托着希望。春天,像一幅画,从乍暖还寒的北国,到嫩芽吐绿的江南,无处不在传递着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妙手,恰似一支神奇的画笔,把五彩缤纷的颜色涂抹。春天,像一支歌,江河就是琴弦,拨出流畅的乐章,山岭就是鼓号,勤劳就是跃动的音符,大江南北百花盛开的壮美和着人们插种希望的劳作协奏出人间至美的交响曲。
春天,是诗,是画,是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如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日出磅礴的少年,梦想着未来,规划着人生,如诗画般的生活着、幸福着。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夏本来就当大讲,方言里说,“凡物之壮大而爱伟者谓之夏”。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跳跃的长,拔节子的长,活生生看得见的长,在吧吧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今天的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地,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一位小伙子,几天不见,就出没成一位优秀的人才。可是成长是需要条件的,肥沃的土地,明媚的阳光,清晰的空气,人的成长在脱离了现实,偏离了规律之后,也很孤独无助。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青年时期也给人才种种考验和磨难,上学、就业、成家立业,在永无止境中期盼着,追逐着。
秋之至也,是植物嬗蜕与更新的季节,落叶飘零,而干益坚,根益深,而之于人,那秋莫不也是人生某种意义上的嬗变的开始。
一缕清凉透进窗来,窗外有些响动。猛地悟出,秋来了,窗外秋声也。
卸下一身的繁冗事务,到野外走走,不经意间,周围竟发生了那么多可喜的变化。山脚,火红的柿子仿佛灯笼一般挂满枝头,金黄的玉米,蕊寒香冷的菊花,漫山遍野的红叶,层林尽染。田间,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感受着秋意,收获着喜悦。
秋的华美与富有让人羡慕,那是成熟的谷物,饱满的智慧。蓦然回首历历在目的人生建树,秋声当然也是自信的,如行云走马,流水潺潺,我人生的收获与果实间或不比田野里少。
掀开眼帘走进来,第一片黄叶,第一茎白发,第一丝皱纹,第一次讹误,以及第一次戛然而止和望而却步的犹疑,你心中或许有一种本能的拒绝情绪,如窗户最初拒绝秋的进入,然而你渐渐懂得这是必然,如果实必然成熟一般,你便开始凝练和升华自己,目光炯然,思绪清冽,智慧如脱颖之锥,筋骨如磐如铁。拥有流星,不如拥有星空,你因此也懂得秋之珍贵,思想着,收获着。
其实,我喜欢冬季,享受那些围炉取暖的长夜。拥抱峭寒刺骨的北风,欣赏那雪落一地白的洁静,更赞叹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多年不见了,大朵大朵的雪花落个不停,山川原野白了,车间厂房白了,道路桥梁白了,一切的一切与天空一样白。美是真美,白得分不清东南西北,天上人间。
在雪中我走出屋子,我喜欢在雪的怀抱里漫步,欣赏、思考,虽然呼吸着雪的淡香有着一丝的凉,却没了心浮气躁。雪来天地静,心中一片洁。雪花在我的四周落着,无声也有声。雪是懂我的,与我用心倾诉。
风的尖利,会如同刀锋划过我的胴体,雕塑着我的气质与坚韧;雪的晶莹,会如同冰霜凝成我的性格与冷静;气的清凉,会如雪花净化我的微尘与灵魂。在雪原里,我踏雪而行,我不孤独,有雪我就不孤独。天有四季轮回,心有季节更迭,冬是冷漠,但人生不冷漠,人生路上处处有景,我在雪中欣赏着,追逐着。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