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笑话:世界上最没用的岗位—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里的救生员。
但实际上,这个岗位还真不是笑话,因为场上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何况,世界上真有一位差点儿被淹死的奥运会游泳运动员。
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小国,人口不多,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奥运金牌。2000年,为了让体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特别制订了一个奥林匹克发展计划,给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参加奥运会的名额。
参加奥运会其实是有门槛的,比如有时候是看积分,有时候是该项目世界排名前10 0的运动员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奥运会。我国人才济济,但在很多小国,连有资格报名的运动员都没有。
赤道几内亚拿到了一个参加奥运会男子游泳比赛的名额,但问题在于,该国并没有专业的游泳运动员,甚至根本没有游泳协会。于是他们只能临时向全国招募选手。来自首都马拉博的埃里克·穆桑巴尼被选上了,其实不能说被选上,因为一共就没几个人报名。
就这样,2000年,赤道几内亚找出了4个运动员,凑齐了11个人的代表团,踏上了前往悉尼的征途。
因为没有直飞悉尼的航班,所以代表团一行辗转了3个地方,过了3天才抵达悉尼。住进奥运村之后,代表团团长给了埃里克50英镑零花钱,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因为埃里克在赤道几内亚的4名运动员中个头最高,他被安排出任开幕式的旗手。
坏消息是,因为经验有限,赤道几内亚的工作人员报参赛项目时出现了问题:他们一直以为报的是50米自由泳,但实际上,他们报的是100米自由泳。
而埃里克的游泳是刚学的,他只能游50米,游不了100米。赤道几内亚国家小且不发达,全国甚至没有一个标准泳池,他的训练都是在一个酒店的20米小泳池内进行的。
当被领进巨大的悉尼奥运游泳馆时,埃里克站在池边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活了22年,我第一次看到标准泳池。”
比赛那天,埃里克一出场,观众就开始笑。其他选手都是一身连体泳衣,他却穿了一条不合身的蓝白色三角游泳裤。显然,你应该也能猜到,他的国家不可能准备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连体“鲨鱼皮”泳衣,他的泳裤和泳镜都是自己在超市里买的。
后面的故事更有戏剧性。因为抢跳,埃里克所在小组的另外2个运动员都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于是,他成了小组唯一出线的运动员。按理说他应该直接晋级,但因为是持外卡参赛,情况又实在太特殊,于是奥委会讨论后决定:埃里克必须独自游完100米,且时间在1分10秒之内才可以晋级半决赛。
这个时间对于普通游泳运动员不太难,但对于埃里克来说几乎无法完成。就这样,伴随着第二次发令枪响,埃里克一个人跳进了泳池,朝着目标游去。
前5 0米,他动作笨拙,姿势别扭,但速度还不太慢;可后50米,体力下降,因为紧张甚至忘记换气的埃里克开始减速;最后20米,他一边扑腾,一边努力向前,以极慢的速度往前游动。
现场观众纷纷站起来为他鼓掌加油,赛后埃里克回忆:“我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完成比赛,我知道整个世界—祖国、母亲、姐姐和朋友—都在看着我,我必须完成!”
1分52 秒72,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纪录诞生了。这个纪录有多慢呢?现在我国中考的百米游泳满分成绩是1分38 秒,他来中国参加中考应该游不过很多中学生。那年的金牌得主霍根班德的成绩是47秒84,1分52秒72够他游两个来回然后上岸换衣服。
但埃里克享受的待遇和金牌得主没什么两样:整个观众席沸腾了,许多观众都自发从座位上站起来,用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个精疲力竭的小伙子致敬。
“飞鱼”索普全程旁观了他的表现,并很严肃地说:“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也不是征服,而是全力以赴。”
截至今天,赤道几内亚已经有36名游泳运动员,国内也建起了两个50米标准泳池。而埃里克·穆桑巴尼已经是赤道几内亚国家游泳队的教练。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每次读到它,看到为了祖国踏上赛场拼尽一切的埃里克·穆桑巴尼,我总能想起1932年,我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孤身一人,漂泊20 多天,远赴万里外的洛杉矶参加奥运会。当日报纸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很幸运,今天的我们做到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