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经典日志 >

少时青绿老来丹红

时间:  2024-06-01   阅读:    作者:  唐嘉诚

  手捧着《巢经巢》,一边句读,一边看着笺注。直到“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出现,又将我的视野拉到了百年前的黔北。

  黔北人喜酸辣,这一习惯的最初原因还是来源于吃不起盐巴。封建王朝,盐和茶同属朝廷专卖,说白了,凡是专卖之物,也就等同于变相收税了。而贵州一直不产盐,食盐都要从四川等地运输过来,而且贵州地区多山,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所以运输费用也很高昂。至明清时期,盐价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斗米斤盐的局面。俚语有“斗米斤盐,斤盐吃半年”之说。而辣椒的传入完美地扭转了这一局面,也使贵州成为最能吃辣的省份之一。

  辣椒在黔北人民的生活中,往往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就凭辣椒便可做出十余道美味佳肴。无糟辣,不黔菜。是说贵州的菜缺了糟辣,就不可称为黔菜。不论是吃面条抄手,还是炒菜炒饭之类的,都少不了辣椒,就连吃馒头、洋芋、豆腐都要蘸上油辣椒或五香辣椒面,贵州人真是把辣椒利用到了极致,这是许多地方的人不可比的。炒菜炒面用五香辣椒面、干辣椒段,各式炖肉里放整个辣椒,还要打上一碗醋辣椒蘸水,烧腊里搁上红油辣椒……

  糟辣椒和擂椒酱更不要说了,香辣的味道谁能忘。新摘的二荆条辣椒淘洗干净,放在盆里用剁刀来回剁,直至成剁椒酱般。按照十斤辣椒一斤盐的比例放好,白酒提香,啤酒增脆,点缀上几颗冰糖,给予它甜蜜的轻吻。在土坛中等待岁月洗礼的一个月后,打开后异香扑鼻。敲上两个土鸡蛋,热锅凉油,迅速将其滑散。舀一勺糟辣椒爆香,再来一碗隔夜饭一并翻炒,撒几粒葱花或几片蒜叶,那味道幺不到台!每到谷黄苞谷熟,擂椒如同快餐一般服务了黔北人民数百年。青红椒放到甑子中和米饭同时汽着,蒜头蒜尾各割一刀,一拍就来了。蒜和熟辣椒入擂钵,在咚咚咚的声音结束时,调羹抖几下盐,装入土巴碗里。水缸里舀上一大碗水,将擂椒盖在米饭上,这样叫饭遭殃。

  在家乡黔北,家家户户都会种上许多辣椒,一家人赖以生存。成片成片的辣子种植户很多,在坝子和梯田上都较为普遍,从青绿到丹红的路上,一整块地中整齐排列的辣椒树挂满了丰硕的果实,如同霞一般映红了天。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专业的椒农,通过农业专家的指导,椒农们也成了专家,从选种到育苗、栽培、管理、采摘、烘干、再加工。辣椒挂满了房梁,堆满了屋堆满了仓。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由此,四面八方的椒农和海椒商户在此聚集。中国辣椒、遵义定价、集散虾子、买卖全球的格局正逐步稳固。一颗小小的辣椒身上蕴藏着极大的生命力。从出生成长在黔北山乡,汇聚到中国辣都虾子镇,到后来走出黔省走向川湘渝鄂,再走向缅甸、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黔北辣椒辣出了黔北,辣出了中国,辣到了世界。

  靠着辣椒将米饭哄入肚中的时代早已过去,中国辣都响当当的名片叩响新时代的大门,一个美丽幸福的梦想在乡村振兴中杳杳然降临。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