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庆正月十五出生,过罢元宵七十三。到底年纪大了,睡眠少,他清早河边溜达了一圈,返回家,天才麻麻亮。周天庆拿把竹扫帚,把门前的鞭炮纸屑扫成堆,忽然想到重要的事,放下扫帚冲屋里喊:“有、有谁起来了没有?”
老伴在堂前擦桌子,听到老头子鬼叫,移步大门口,轻轻地喝住:“一早发什么神经?让他们多睡一下!”
周天庆便不作声,抬头,盯住贴在门楣上的春条发愣。有穿堂风掠过,春条轻轻地飘摇摆动。
春条颇有点讲究,它贴在横批下方,五张长方形的红色镂空剪纸,等距排列。春条又称天庆,周天庆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春条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叫门前纸,元宵过后要撕下来的。这是以前的风俗,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前些年,周天庆都是自己搬楼梯,爬上去撕下门前纸,近年只能有求他人。——不是求,是发号施令。
老头子在家说一不二,唯有老伴会顶撞他两句。
他们有俩儿,对周天庆的话唯命是从。谢天谢地,两个儿子都非常出息,都在省城,老大建了厂,老二办了公司。
省城距家两百公里,路途不远不近。周天庆立下规矩,儿子平时可以少回来,三节两寿必须归家。三节两寿即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和父母的生辰。儿子基本做到了,现在有这个条件。
两兄弟是赶回来过年的,吃团圆饭前,先去了爷爷奶奶的坟头上祭祀。新年头三天,两兄弟结伴给每位亲戚拜年,初五老二又走了。老大的工厂没有开工,留了下来,故乡朋友多,隔三差五有应酬。周天庆倒是没生气,但他不准儿子睡懒觉,有空就带媳妇帮帮厨房的母亲。
正月十四,老二又折返了,一辆奔驰车,塞得满满的。年轻人真是作,回家住两天,孙子的洗澡盆也要带来带去。不是碍于儿媳面子,周天庆又要责备,养儿粗茶淡饭就行,不要惯坏了他的孙子。
儿子同父亲商量,元宵节去饭店订个大包厢。周天庆不同意,“过节跑到外面吃干啥,破费还不热闹。”
年三十的火,十五夜的灯。
元宵这一天,家门口挂起一对跑马灯,楼上楼下的电灯全部点亮。晚饭是妯娌洗洗弄弄的,挺丰盛。酒桌上无大小,父子也划拳,“哥俩好!”
十五也是周天庆的生日,儿子把孙辈喊拢来一起敬酒。爷爷高兴,让孙辈轮流说句吉利话,不要重复。长孙说:“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孙女说:“祝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轮到小孙子,停顿了下来,他年纪小,想了一会高声朗:“祝爷爷早生贵子。”
“哈哈哈……”屋里爆出热烈的笑声,周天庆也抿嘴一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外面也非常热闹了,“咚咚隆咚锵!”一阵阵锣鼓声传进来,那是街上舞龙灯表演。有邻家小孩,举着小灯笼,羞羞答答来到家门口喝彩:“打灯笼,进华堂,华堂门前贴对子,对子里头出状元,状元撞一家,生个儿子中探花……”
周天庆准备了很多零钱,抽出两张一元钞票,让老大送过去,“赶快打发!”
孙子缠住爷爷的腿,也要打灯笼。周天庆年年都会动手,用细竹扎骨架,糊上彩纸,制成兔子小鱼形状的小灯笼,收藏在卧室的衣橱顶上。他让老二拿出来,点上蜡烛,孙儿孙女举着灯笼欢欢喜喜出去了。
周天庆守在家门口打赏钱,小孩一阵风似来了一拨又一拨,渐渐少了。他把零钱交给老大。“再有人来你打发一下,我要睡觉了。”周天庆走到楼梯口,回头又说:“差不多时你们也早点休息,明天赶早走。”
老大说:“我想在家再住两天。”
周天庆说:“不行,你们明天就走!”
老大答应:“哦!”
一夜无话。
早晨,周天庆被老伴喝住,心里不舒服,想想还是自己搬楼梯。老大一边穿衣服一边赶了过来,连忙说:“我来我来。”老二也起来了,帮着扶楼梯。
周天庆站在旁边,一脸严峻,嘴里重复往年的陈词:“撕了门前纸,各自谋生活。”
老伴插话:“你怎么这么古板呢?”
周天庆说:“这不是古板,是规矩。不守规矩,儿子哪有今天?”
老大跳下楼梯,拍拍手,笑着说:“好!我们吃了早饭就走。”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