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虞帝(即舜帝)曾南巡到此,从秦开始建有虞帝庙。这是桂林最早庙宇,被视为桂林福地,历代香火鼎盛。有古碑六十多件,以唐代韩云卿撰文、韩秀实手书、李阳冰篆刻的《舜庙碑》(又称三绝碑)和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靖江府新作虞帝庙碑》最为珍贵。
独秀峰。在桂林市区王城内。平地拔起,孤峰独秀,人们早用南天一柱来形容它的挺拔。它在朝霞或夕阳辉照下,犹如巨人披上紫袍,腰系金带,又名紫金山。从西麓拾级而上,登306级石阶即可到达峰顶,在此俯瞰,桂林数十里奇山秀水一览无余。故游览桂林的人,皆先游独秀峰,鸟瞰桂林全貌。独秀峰山麓还有读书岩、月牙池等。读书岩传为南北朝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处。颜延之来桂林任始安郡太守,曾有“未若独秀峰,峨峨乳邑间”的吟咏,说的正是独秀峰,独秀峰之名有文字可考者就由此开始。山峰东南麓有一不深的岩洞,洞内有石窗、石榻,称为“颜公读书”。此处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最原始的石刻。作者王正功,今浙江宁波人,于1200年至1202年,任广西提点刑狱兼知静江府,为官清廉。在一次为赴京赶考的桂林学子饯行宴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1983年,桂林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
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千年古榕树
龙脊梯田。在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的平安村,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全部的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被称为“龙脊梯田”。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在这梯田的海洋里,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
资江。资源县境内最大河,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东北麓,浩浩北去,流入湖南省境内,最后注入洞庭湖,属长江水系。资江漂游,自县城下游五公里至梅溪乡胡家田,全程二十二公里,两岸奇峰突兀,竹木葱茏,山花烂漫,乘舟或漂流而下,山随水转,水伴舟行,三弯九折,舟移景换。江畔竹篱茅舍,掩映于翠绿丛中,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原始、古朴、幽野,更有灵动、秀丽之美,为桂北之绝景也。
榕津古榕群。在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由八株龄逾千年古榕组成,古朴苍劲,榕树的主干与气根,已无法分辨出。榕津古镇,有近千年历史,保留完整,充满古朴风情。古街长约三百米,宽五米,街旁皆为两层楼式木砖结构房屋。有妈祖庙、古戏台、粤东会馆、三神宫、紫竹宫,有广西第一锣和广西第一大村级大戏院。榕津河、沙江河沿村边流过,河两旁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丛及其倒影十分迷人,村周围皆田野,好一片江南田园风光。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