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经典杂文 >

茨园往事

时间:  2023-10-05   阅读:    作者:  柳风

  往事悠悠,难以忘却,枸杞已在我的心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让我魂牵梦绕。对于生我养我的枸杞之乡来说,以前自己眼中所有她的种种不足和缺陷,都随着茨园旁升起的缕缕炊烟,飘着乡村的温情让我时常回味、咀嚼。

  在我小的时候,生产队上只有五六亩茨园,而且是东一块西一片的,没有统一规划集中在一起的。并且茨园周围打着一米过的土园墙。有的土园墙因年久浸水而坍塌,用茨条补着篱笆墙,目的是枸杞红了的时候,不让孩子们随便进去摘果子吃。

  过去农村人把枸杞树都叫茨。种茨的园子,自然而然叫茨园子。茨田里懂得栽培管理技术的人,才能被称之为茨农。当地人习惯说摘果子,也就是口头语,只有文人墨客做学问的时候才写成摘枸杞,这是地方风俗习惯的古老延续。

  那时每年入冬以后,生产队里都要安排两个责任心强的老茨农,早晨担着大铁桶挨家挨户收尿(以尿的多少给各家记工分),然后挑到茨园逐棵按量浇灌。整个冬天一直这么干着,这种施肥方法叫灌根。灌了根的枸杞品质好。

  过去的枸杞树都是一米多高,而且树冠培育的又圆又大,分布呈伞状,经过修剪整形的树层次分明,透光均匀,被人们形象地叫做“三层楼”。每年春天枸杞树就嫩嫩地绿了,可是直到五月份,它紫红色的五瓣花才慢慢开放,小巧玲珑的花儿在风中摇曳着,花的颜色逐渐由紫变白的时候,小青果子就开始慢慢冒尖了,茨农的希望也随着青果子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吃不饱的年月,我们喜欢的季节是六月份枸杞红了的时候,我们一帮挑(剜)草的孩子,常常乘看园子赶麻雀的老婆子中午吃饭时悄悄溜进茨园子,摘一把枸杞出来,躲在抽穗的麦田埂上,好好享受一番。枸杞之乡的孩子虽然都知道枸杞性热,一次吃得太多了会流鼻血,但那时的人食不果腹,为了饥饿的肚子,顾不了其他。

  在农村来说,摘果子的日子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天刚麻麻亮,一帮丫头、婆姨、老婆子在妇女队长的吆喝声中,提着筐子和凳子乘早晨天气凉快早早进了茨园子。其中还有几位小脚老婆子,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在我们解放四队,地主老婆子“死逼毛”的脚最小。这些小脚,就是旧社会裹脚留下的所谓“三寸金莲”,走起路都颤巍巍的,何况在茨园里还要摘枸杞,用“田骚狗”的话最形象了:“爬起跪倒的,跌绊个一天真不容易。”其中滋味可想而知。口渴了只能就近喝几口渠水。晌午天气太热了,在社员们的要求下,队长也会派人挑两桶清凉的井水来解渴。由于天气太大了,水桶还没落地,大家都渴极了,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抢着喝,大口大口地喝,一碗一碗地喝。那个凉快,那种解渴,真痛快真惬意真过瘾!在哪个时代,我妈常说:“喝个凉水都是香的。”那清凉的享受,那咂嘴的感叹,好像是分享了观音菩萨的圣水。

  那时的孩子,只有背着喂奶的弟弟妹妹,才能名正言顺地走进枸杞园,借喂奶的机会吃上红果子。

  在以队为核算基础的大集体时代,摘果子是以斤论工分的,讲究的是手脚麻利,多摘几斤就能多挣几分工。所以人人都是争先恐后,比手快,比耐力。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天气刮几缕轻风还好受些,没风的茨园子里到处是一片闷热,加上园子里湿地上蒸发出的热气,真是如在蒸笼一般。当汗水沿着睫毛往下流淌视线模糊的时候,摘果子的妇女有时顾不上用头巾擦汗,往往是抬起胳膊用衣服袖子往脸上一抹,又摘开了,摘那份收获和汗水,摘那份酷暑和甘甜。到收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手臂酸痛,每个人的衣服背上都有一层白白的汗渍。至此,我才理解了“枸杞”为什么又叫“苦杞”的真正含义。那时的人活得比较乐观,刚松了口气的年轻人总是少不了戏闹,用那时的话说叫穷欢乐。人们对日出而作的苦世界似乎习以为常,用当时农民调侃的口头禅说:“鸭子过去鹅过去,孙子过去爷过去。”那种忘我的劳动竞技状态是空前的。那种永不颓废的奋斗精神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走上成材之路。

  过去我们生产队上晒果子的地方是饲养院四周的房上,房顶上还有一层两间大小的高房子,五保户康老汉专门睡在高房子里,负责看管晒果子的工作。那是生产队的禁地,又是生产队的宝地。通往房上的途径是饲养院子里的一架高梯子。房顶上用土垡子支着许多排果栈子,枸杞就是在这里被一天天地晒干。晚上又被一栈子一栈子地摞起来,早晨再一栈栈地抬开,天气只要稍有一丝雨意,生产队长就赶紧派几个小伙子把果栈子全部抬进高房子。碰上连雨天,没晒干的枸杞容易发霉,霉果子不值线,社员的心血就白费了。枸杞是生产队上的主要收入来源,更是社员的护心油、命根子。

  在天旱少雨的夏季,枸杞树上容易起蜜(生蚜虫),一般是往茨园子里灌深水,派有经验的茨农用水锨子泼。只有蜜严重时队上才舍得花钱用“六六六”粉兑水喷打,每一分钱都在算着花,都要用到刀刃上。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何在?茫然四顾,只剩下我的感念和追忆。

  那时父亲筛完果子,总要带点夏果子的把子(果柄)回家,枸杞把子中也不乏漏到筛子下面的小红果子,将枸杞果把子用温火炒一下就能泡茶喝。喝这种枸杞把子茶是家乡古老生活的延续。这种枸杞果把子茶的茶水橙黄透明,偶尔还有两三粒小小的红果子飘在上面,颜色甚是好看,喝一口,慢慢下咽,细细品味,口感甘甜清香,风味独特醇厚,有一股浓郁的枸杞味,尤其是在温火上熬出来的茶水,有一股很特别的焦糖般的苦甜味,味道浓厚无比,因为这种茶是热性的,所以冬天喝最好。直到现在我还常喝这种自炒的枸杞果把茶,一是味道特别。二是口感确实好,营养价值高。三是品味往日的记忆。我喝过一千多元一斤的碧螺春绿茶,但枸杞把茶的风味是碧螺春永远也无法取代的。

  每年冬天壅茨的时候,队上总要买回按定量供给的黄豆油饼和菜籽油饼,掺在一起壅茨。每当掺豆饼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总是舍不得离去,乘队长不在时瞅机会下手,上去挑几片黄豆饼充饥。慌忙中千万不可挑错了,误食菜子油饼会闹肚子,重者常常使人恶心呕吐。每每忆及这段艰难困苦的往事,总觉得少年时代的生活多了一份沉重。有时转念一想,我觉得我们那一代人还是幸运的,我少年时的沉重只是物质上的,看着今天学生越背越大的书包,他们今天精神上的沉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过去。

  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贫穷,精神上却很充实,虽然过着低标准的生活,小偷却是九牛之一毛,可以说是夜不闭户,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多好。现在的人物质生活虽然好了,但道德伦理的精神却在全面倒退。过去的坏人像老鼠,现在的坏人像老虎。如今人人都在向钱看,在金钱面前讲平等。为了钱,三陪小姐到处都有。由此可见,人类的精神贫穷比物质贫穷更加可怕!

  一次朋友聚会,养牛专业户指责出租车司机变坏了,两个人谁好谁坏,争论不下,让我评理。可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又能改变什么呢?如今的社会已经没人提作风问题了,谁有“风”谁刮,到处是“彩旗”飘飘。于是酒后的我开了个幽默地玩笑:“现在的人都好,变坏的都是养奶牛的,天天摸着最大的乳房……”

  现在人的思想意识和过去一比,我才感觉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精神面貌真是社会主义的典范,那种意识那种精神和今天一比,仿佛是一片净土。并不是我刻意皈依过去,皈依传统,而是树高有根,无根之树乃木也。

  前几天中午我去坐车,在等人的时候,坐在车里就像在闷葫芦里一样。售票员说今天的气温是三十八摄氏度,一位华贵的少妇说:“人坐着都出汗,摘果子的人不知是咋摘的?”从小在茨园边长大的我插了一句:“人是环境的产物。与其说是采摘枸杞,还不如说是采摘汗水更为确切,因为每一粒枸杞都是汗水的化身和结晶!”

  在家乡,摘枸杞的女人们就这样采摘着丰收的喜悦和生活。枸杞红了一跑子,摘掉一茬子,摘掉一茬子,又红了一跑子,红了摘,摘了又红,这就是枸杞树的风格和精神:充满生机、朴实无华、骨气坚韧、默默奉献,枸杞之乡的人民正像枸杞树一样,总是在永无止境的创造!永无止境的奉献!正是一代一代人的奉献精神才使红枸杞驰名中外。

  往事悠悠,难以忘却,枸杞已在我的心上留下了鲜红的印记,让我魂牵梦绕。对于生我养我的枸杞之乡来说,以前自己眼中所有她的种种不足和缺陷,都随着茨园旁升起的缕缕炊烟,飘着乡村的温情让我时常回味、咀嚼。枸杞枝头飘来的风是甜的,雨也是甜的,茨园里渐渐红起来的美好往事,以一种别样的情绪在风中玲珑着,使我在独守时光的夜晚,寻根记忆,笔耕乡情。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