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2021-06-17
平时都是母亲送我女儿上学,现在轮到我,八点上班,我只能七点就把她送到学校门口,陪她吃完早点,最迟七点一刻我就要走,赶不上七点二十那班地铁,就铁定迟到。
公司每天早晨人脸识别打卡,迟到就扣钱,这个没人情味可言。
可是女儿学校七点半才开门,女儿很乖,要我先走,说在学校门口背背书就可以了。虽然现在天亮得比较早,但我把她一个人丢学校门口等开门,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昨天带她吃热干面,今天吃豆皮,女儿今天告诉我——还是外婆做的米粑粑好吃,她想外婆了,外婆啥时候能回?我说:外婆在住院,过两天病治好了,腿不疼了,就可以又陪你上学了。
女儿催我快走,走开了几十米,回头看到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学校门口对我挥手,装模作样地从沉甸甸的书包里摸出一本书开始读,懂事得让我心疼。
清晨的学校,特别的静,女儿清脆的朗读声,把我的心敲得一阵阵心酸,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健康地回来?
上午常规埋进做不完的工作,突然收到母亲的微信,是一段语音,母亲怕影响我工作,上班时候基本从来不打扰我,她说:运气好,磁共振提前做了,医生看了片子,建议手术,做微创,打个洞,不开刀,还说顺利的话,手术后两天就可以佩戴腰围下床走路,出院,要通知家属尽快来谈话。
我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跟领导请假。领导还是很通情达理,批了我的假,还很贴心地问我,要不要批我两天假照顾妈妈?我说暂时不用。
赶往医院的路上,突然所有手术相关的纠结都放下了,只想尽快做了,母亲快点恢复起来。
赶到医院,十点多,走进医生办公室,俨然走进了一个菜市场,每个电脑前都是一个医生对着一群家属叽里呱啦地讲,有几个面对的都是一对老人,医生怕说话老人听不到,声音一个比一个大!然后也不知道那些病人和家属听懂了没,就似懂非懂地把字签了,然后凳子换下一个,流水线一样紧凑。
这就是手术签字?电视里的手术谈话,不都是在一个明窗净几的房间,经验丰富白大褂整洁领带笔挺的主任,轻言细语不厌其烦地跟患者和家属慢慢沟通么?每当讲到紧张时,不都会有一位端庄知性的护士长,递过一杯水,握着手安慰吗?还有,录像的摄像机咧,手术谈话,不都要录像的么?
我迅速把思维拉了回来,一眼看到最游手好闲的就是那个蔡主任,东指指西点点在那里晃悠,我马上走向他,说:“我是10床的女儿,医院通知我来手术签字。”他嘴角摆出一个轻轻上扬的弧度,然后扭头:“10床谁的?孔镜谈话,看做不做,做就排明天。”然后应该是我的管床医生吧,第一次见到,也姓蔡,忙不迭地拿着一堆单子,把我领到他的电脑前,对着电脑跟我讲起来。
确实,他指的我母亲的片子,有一块地方,有一坨东西把他说的坐骨神经的位置,遮住了,他还给我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很快就让我了解了手术的过程。经过这几天等待的煎熬,我突然很确定让母亲把手术做了,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总是躲不过,何况只是打个洞?
当拿到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我看着什么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再次复发等等并发症的时候,心又开始有点慌,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蔡主任晃到我背后,笑着跟我说:“这些你看不懂仿佛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就像飞机可能掉下来一样,只是个可能,不用太担心。以目前我们科室做了一千多例这种手术的经验,结合您母亲的情况,我做的话,估计也就一个小时左右,除了有很小的几率面临术后感染,但是你母亲没有糖尿病啥的身体各项指标不错,且伤口又小,感染几率极低,万一感染,对症处理无非打消炎针时间长点,也没太大事。突出物是软性的,位置也很标准,手术难度,入门级,局麻,人是清醒的,而且我们还有高清的镜子放大了看,术中碰到了神经除非你妈妈忍着疼不说,神经是不大会损伤的。手术同意书,是针对所有患者,告诉你所有可能性,但不代表都会发生,也不代表出了事,医生就不负责,这只是告知而已,不用太紧张。”
那个小蔡医生,马上开始专业的一唱一和拍马屁:“我们主任是武汉最早做这个手术的,很有经验了。”
我突然觉得,那个蔡主任的笑脸,也不是那么可恨,反而看到他的轻松,我更加信心十足。
我说:“蔡主任,如果我母亲做,您可以亲自做吗?”
他一愣:“我们的医生都做得很好了,当然你要求的话,我可以跟您母亲做,但我明天要出去开会,要做只能今晚加急诊。”
我马上说:“我签,定了,今天做!”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那个小蔡医生贼兮兮地跟他们主任说:“蔡主任,明天又出去飞刀啊,啥时候带着我,让我偷点师,端茶送水开车接送在所不辞啊!”
这医生拍主任马屁,比我们拍领导马屁,直接多了啊!
回到病房,我把医生刚才说的好听的话,复述一遍讲给母亲听,母亲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加上旁边那个9床婆婆像最佳医助一样重复着做手术的好处,母亲也下定了决心:“那就做吧。”
突然,母亲拉了一下我的手,小声说:“不会瘫吧?”
我不知道怎么劝她,刚好那个蔡主任晃到床头,笑着说:“太婆,放心,瘫不了,小手术,没事!”
母亲终于放心地笑了,窗外的阳光,照了进来,病房满满的暖意!
我:唉,什么才叫完美的
手术沟通
今天手术尽管多,但都不大,我的小兄弟们都可以解决。10床那个太婆片子也出来了,就看做不做,做的话樊医生也能处理,不大需要我。
查完房,到医生办公室晃了一下,看到兄弟们热火朝天的谈话啊收病人啥的,觉得自己好没得存在感!正准备走,那个10床的家属来了,我让小蔡医生跟他谈话,站在旁边听了半天,觉得小蔡谈话还是有点找不到重点,态度是蛮好,但是没有针对具体患者个体差异沟通手术风险和预后,我看到10床的女儿逐渐有点犹豫,就过去跟她针对性地谈了一下,顺便让小蔡同学学习学习啥叫完美的术前沟通!
效果果然就好些,她好像该懂的都懂了,也接受了我们微创手术的方案,就是盯着要我做,那就今天加个班做了吧,明天还要出差。
谈完之后,我把小蔡脑袋敲了一下:懂了吗?怎么叫谈话抓住重点?
小蔡贼兮兮地说:“那是,蔡主任您心里有底,当然随便咋说,病人都信心满满,我不是没您这功力,所以没这底气么?一定好好学!”
这彩虹屁,拍得不错!有见识的孩子,笨就笨点,值得培养,下次开会,就带他吧!
我突然想到,那天门诊收10床的时候,这个婆婆好像很怕做手术,这只是她女儿签了字,还是过去看看吧,跟她鼓鼓气。
刚走到病房,就听到她女儿,和隔壁的9床,把好听的话都说了,我本来想过去泼点冷水,说说可能的并发症以及保养不好,术后还是有复发可能这些不大好听的事的,后来想想,看着婆婆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还是算了,简单讲了一句:小手术,没事!
往往就是这样,跟患者讲得越轻松,我自己的压力就越大,的确可以在术前让患者更具勇气,手术更加配合,但万一出点什么意外,无疑把我自己推到更难处的境地。
唉,什么叫完美的手术沟通?谈狠了病人该做的不做了,谈轻了出事了麻烦,能谈到病人信任你把该做的手术做了,而且出事也不找医生麻烦,那才是完美的沟通。
但病人都马上要上手术台了,还需要把各种可能性极低的并发症讲得很透彻,让老人耐受几个小时的术前煎熬和忐忑不安么?
可能,我才是真的需要修炼手术谈话的那个吧。
家属:偷工减料,能背着我们不?
2021-06-18
昨天的手术,真地很顺利,母亲奇迹般的腿就不疼了,领导批了我的假,老公也提前出差回来,可以接女儿放学,我就有空安心地陪母亲。
早晨查房,蔡主任不在,想当面感谢一下他,看来没机会了。昨天跟蔡主任一起跟我母亲做手术的樊主任,还有小蔡医生来看的我们。让我母亲抬抬腿,翘翘脚指头,母亲乖得像个小学生一样慌着完成各种指令,疼的是左腿,母亲一激动慌着抬右腿,那个小蔡医生马上叽里呱啦的:“太婆,翘错了侉子,抬疼的那个腿,没做的那个腿抬那高干啥咧!”
病房的病人和医生护士们都笑了起来,樊主任还算细心,让我母亲侧个身看了看伤口,伤口很小,没缝针,医生说是拿个胶水粘拢了,长好了都看不到痕迹。简单地问了一下,还痛不痛,麻不麻,就结束了。
看得出来他们心情都很好,但是我好不容易来一回,马上叫住了医生,忙不迭地问,什么时候可以拔尿管,什么时候可以下床?
那几个医生,头都不回,留下一群拽得没边的背影:“才第一天,慌啥,下午拔尿管,明天再下床,后期咋护理,问护士!”
很快一位戴眼镜的秀秀气气帽子上有着一条杠的护士,走了过来,跟我们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还说顺利的话明天下床,后天没事就可以出院静养了,顺手掏出个手机,还让我扫了一个双评议!
隐约听到那几个医生在走道嘀咕:“樊主任樊主任,蔡主任说要我们查房时间一个病人不得少于五分钟咧。”
“今天又下不了床,有啥好讲的,今天讲了明天不就忘了?再说了,宣教,不是有护士么?快点查,病人已经送了,小心去晚了手术室护士长又告状!”
偷工减料,能背着点我们不?
母亲第一次手术,也是我第一回陪亲人经历手术,虽然过程坎坷,也曾仿佛稀里糊涂,虽然医生们总给我留下忙碌的背影,虽然这次住院体验整个过程和电视里、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但依然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一手打造的疼痛科,真好……
动车上,想起昨天的手术病人,看看手表,十点了,差不多他们应该按我的要求,认真查完房了。
打个电话,问了一下小蔡病人情况,电话那头顿时传来热情洋溢的赞美:完美,病人恢复得好啊,腿完全抬起来不痛了,主任真是技术高超啥的七七八八的。
成功的病例,总是让我们工作心情愉悦,可惜并不是总这样。我们大多时候,会跟患者分享疾病治愈的喜悦,但是也会有时候,扛下那些不可抗拒力导致的各种疗效不满意,甚至最可怕的并发症的来临。
人啊,毕竟不是个机器,医生,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
刚挂电话,我又打了过去,嘱咐一下,注意术后健康宣教,特别是老人,不能早期负重,蹲便,一定要反复强调,不要回去不注意,就复发了。
电话那边传来忙不迭的应声,还说现在查房都老仔细了,天天跟病人反复强调,每个病人查房5分钟不止,怕老人记不住,一天讲八遍!
我一手打造的中心医院疼痛科这个团队,有这群如此年轻富有活力的医生,又肯加班又听主任的话,真好!
手上微信又亮了,一个老病人发来的:蔡主任,我手术后都三个月了,疼是比以前好多了,但走路走久了,还是屁股会痛,怎么办啊?
我回道:“星期一上午,后湖院区专家门诊,来看看吧。”
又加了一句:“不用挂号,您直接来吧。”
动车进了隧道,遮住了阳光!
我闭目养神,但心情没有阴霾,再长的隧道,终会让我再见明媚的蓝天。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