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朝以来,潮汕饮工夫茶之风尚日盛,独饮、待客、敬神等等,于今可以说处处都弥漫着茶的清香。
有趣的是,潮汕话中,茶叶叫“茶米”,喝工夫茶则叫“食茶”。工夫茶的精妙之处,在于要趁热(烧)喝(食),喝时先要对杯中茶水小心翼翼地轻轻吹气以助降温,再慢啜细品。这个过程,潮汕话一字以蔽之曰“哈”,即“哈烧茶”!相传,古时在潮州城内,有一位老茶师(善于品茶者),古道热肠,每天清早在家门外,设茶炉,摆茶具,免费为过路客供应茶水。有一回,天寒地冻,一位进城老农妇挑担路过。见其衣裳单薄正冻得瑟瑟发抖,老茶师便热情招呼她来食茶。老茶师见老妇喝完茶后似意犹未尽,便问:“这茶可好食?”老妇回答说:“好!”老茶师心内欣然,以为遇上“老茶师”了,忙问:“好在哪呀?”老妇诚恳答道:“好在哙(huì)烧哩!”(好在茶水温度高,烫嘴的意思)。老茶师闻罢悻悻然。
其实,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工夫茶之优劣,茶品质、茶具档次及食茶场地之优劣并不重要,最为重要者在于主人的情意。所谓“茶薄人情厚”、“人走茶凉”,一杯热茶,情暖人心,蕴藉着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潮汕人冲泡工夫茶,就讲究一个“烧”(热)字,从煮水到冲泡、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等候水煮沸之后,经净器纳茶、淋罐刮沫、烫罐洗杯,进而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费尽一番功夫之后,茶终于泡好了,顷刻间茶香溢满四座,沁人心脾。于此时,宾主喜逐颜开,其乐融融,而这茶,喝起来可就香了,谁还去探究茶叶品质或茶具档次等等细枝末节之事。主人于是热情敬茶:“来来来,哈杯烧茶!”再看各位食茶者,也各具情态,有的举起茶杯一口饮而尽,似乎并不怕烫嘴,但这其实并不是工夫茶的啜茶方法;老道者先举杯将茶汤送到鼻端一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将茶汤慢慢吸入口,尔后又并不马上咽下,而是将茶水含在口中品味。一杯热茶,冲泡潮汕人真诚而温暖的人情味,又如此雅致而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潮汕人热情好客的心理,便是这样体现在一杯工夫茶中,客来不冲茶,或者敬茶不受,都是非常失礼之事,若宾主均为潮汕人,如不“叙破”(解释清楚),往往可造成误会,彼此失和。潮汕人是把工夫茶道“和、敬、精、乐”中的“和、敬”发挥到极致了。
所以潮汕人往往可食无肉,却不可居无茶。在央视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句台词:在潮汕,超不过二十米就有一个喝茶的地方。有潮汕人到处,便可闻工夫茶的香气。清明上山扫墓要带上茶具、出远门坐高铁要喝茶、出差或培训先将茶具纳入行李箱……记得有一次,笔者到珠海培训,同行的一位同事带了茶具备好茶叶,于是,那几天,每到晚间,他的房间人气超旺,大家就为了蹭杯工夫茶喝!
勤劳聪敏的潮汕人,用工夫茶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儒雅神韵,广交天下朋友,更用茶的清香之气冲淡生活的烦恼。苏辙有诗:“闽中茶品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所以说,朋友,若遇潮汕人,万事且放下,一起哈杯烧茶先!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