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个爱吃外卖的人。漂泊在外,饿了就点外卖,半个小时就能填饱肚子。不得不说,依附互联网生长的外卖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最近一年,我减少了点外卖的次数。外卖虽然便捷,然而吃多了也不过如此,而且总觉得会使人失去对食物的热忱和兴趣。
我年少时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先生好吃,也爱做菜,他写道:“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那时阅历浅薄,只觉得做饭是件麻烦之事,年岁渐长,却悟出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做菜是一种莫大的趣味,不仅蕴含着对身边人的深情,也加深了与生活的羁绊。
做饭,必须亲自去菜市场走一趟。逛逛菜市场,找熟悉的菜贩闲聊几句,比直奔目的地买好菜就走有意思得多。
在菜市场兜一圈,想要的茄子卖完了,忽见荷兰豆青翠欲滴,只好临时“改戏”,一盘清炒荷兰豆不比红烧茄子逊色。买菜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菜买完,做什么菜也就想好了。
买菜是很有烟火气的。粘在新鲜蔬菜上的芬芳泥土,菜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食材的自然气味,都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菜市场走一圈,心就落了地,扎了根,在这里,能感受到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正宗的南方人,我的味蕾却不能体会江浙菜的精髓。我打小就不爱吃甜腻腻的食物,于是自己做菜时也不爱放糖。
掌厨至今,我最拿手的菜是炒三丝,这道菜很考验刀工。我原本觉得烦琐,却在某日开了窍,从中得到莫大的快乐。
大煮干丝是淮扬菜,需将淮扬方干切为薄片,再切成细丝,备好酱油、醋、香油。干丝烫水后佐以葱、蒜、姜丝,浇上酱汁即可。心情好时还会加入火腿丝、鸡丝、香菇丝等食材提鲜。
在切、蒸、煮、炒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自己与食物之间的联系,能体验到食物的质感。我在它们身上注入了心血和情感,这些食材便属于我,只有我在创造这些食物的时候,它们才慢慢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与我建立起一种归属关系。
我妈妈是个很喜欢做菜的人,在做菜上费了很多工夫。我们一家三口常去外面饭店吃饭,遇到美味,她总要细细研究一番做法,过个三五日便能复制得八九不离十。因她的宠溺,我对饭食极为挑剔。
长大后回家,她总要不辞辛劳地为我准备满满一桌饭菜。我自己做饭后,才理解她依托在饭食里的爱意。因为亲手熬煮食材,与食物缔结了深刻、切实的联系,人才避免成为抽象而飘忽的存在,才能够踏实地生活在大地上。
虽然外卖很便利,但也打破了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一旦失去这种深刻的羁绊,人就会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汪曾祺先生很欣赏《汉书·杨恽传》中《报孙会宗书》中的一句话:“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等潇洒的情怀却是很多人终生难以理解的。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