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军炮兵旅后勤工作现场会上,旅党委对我营抓后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而,也激发了我们工作的热忱。因此,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何做好后勤工作,正在我们反复琢磨,一筹莫展时,我接到了营部炊事班饲养员王宁的一封来信。
他信中说:“我来自偏僻的农村,对养猪有一技之长,现在营部只有4头猪,对我来讲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愿意多养几头猪,为营部建设贡献我的微薄之力”。
王宁是营部炊事班战士兼饲养员。他入伍后主动要求到炊事班养猪、种菜。
部队把这项工作叫做饲养员。因为饲养员这岗位比较特殊,当了几年兵,喂了几年猪,是一般人都不太情愿做的事情。
所以我当营长期间,饲养员的选拔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报名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文化比较低,老实肯干型的。另一种就是心怀大志,想在此岗位上磨练自己,不怕丢掉面子,使自己能在部队迅速得到成长。
王宁就是属于后者。
他从家中寄来了大量喂养牲畜的书籍。没事就学,学完之后,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营部的饲养中进行实验。
我组织营里几位领导,例会研究,决定把全营的猪集中饲养,扩大养猪规模,开办一个小型养猪场。把十几头猪,变成几十头。并决定在全营范围内选派一名干部负责。从每连选调一名战士,把饲养员由一个人扩编到5人。统一修建一个大猪舍,全营集中养猪。
这个计划报到了旅后勤部,得到旅后勤部的大力支持,不但给我们拨了专款,还给我们添置了很多设备。
猪场场长的选拔,教导员定了个大原则,在全营10名排长和3名志愿兵中挑选。
我与副营长商量,还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副营长把名单拿给我时,我一看,4名候选人都不太理想,都是老实肯干型的。
副营长说:“有个叫李一兵的大学生干部,官兵们都称他为大兵。开始报名,后来又撤了。”
我说:“把他叫来,我和他谈一谈”。
他见到我第一话就说:“营长,想让我负责猪场工作吧”。
我说:“对!你有什么想法与我讲一下”。
他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在建猪场时,给他留一个实验室。”
我马上回答:“猪场由你来设计。”
“第二,是猪场的名字能否以他的名字命名?”
我说:“这个不行,猪场的名字,要在全营干部战士中进行征集。”
他又说:“我早就准备好了,明天就上任”。
我说:“你随时做好准备,我会让连长、指导员通知你的。”
猪场的名字,在全营进行征集,经过几番讨论,最后由李一兵提名的“大兵养猪场”被党委会通过。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