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励志日志 >

麦收故事

时间:  2025-04-16   阅读:    作者:  王向灵

  俗话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对于今年遭遇“烂场雨”的沈丘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来说,更是忙上加忙。

  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每年种植粮食180万亩以上,其中夏粮种植始终保持在102万亩以上,小麦生产更是已实现21年丰。面对多雨天气,夏收一线,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抢”字当头,与时间赛跑,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老刘家一袋烟功夫“麦罢”了

  “老刘,大家帮你收麦来了!”6月2日下午,由该县东城街道办事处、志远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联合由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来到解庄村易返贫监测户刘永轩的家里。

  刘永轩多病,儿子残疾。瞅着别人的小麦入了仓,自家的小麦还未动镰心急如焚。不曾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主动找上门,并带来一台大型收割机。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收割现场,志愿者装运麦子,摊粮晾晒。一袋烟功夫,老刘家的5亩小麦就“麦罢”了。“共产党好,服务队亲!”刘永轩的嗓音呜咽了。

  故事二:“拦车哥”的拦车“秘籍”

  在路上“拦车”是个笨办法,而他却因为“拦车”有了“拦车哥”的雅称。

  “拦车哥”名叫范留胜,是新安集镇镇长。因为早已成熟的麦子还长在地里,天气预报还要降雨,而当地收割机数量有限,群众心急火焚。

  “范镇长,能找来收割机吗?”“范镇长,再不割,今年可要抓瞎了!”村民们纷纷向范留胜发出“求救信号”。

  “师傅,你好!帮帮忙,到我们镇收麦吧!”在G220国道、沈项公路、沈丘高速路口,范留胜对过往收割机师傅热情打招呼。

  “热情招呼、笑脸相迎、递上矿泉水,是他请下联合收割机的‘三招’。”新安镇纪委书记杨书兴,泄露了范留胜的拦车“秘籍”。

  由于范留胜的诚意,先后“拦下”来自河北、安徽、河南商丘等地的收割机34台。

  “1台收割机1天收100多亩,30多台1天就是3000多亩。可以加快全镇麦收进度,‘拦车哥’的本事可不小!”镇村干部群众啧啧称赞道。

  故事三:刘飞的“三连摔”

  6月3日夜至 4日白天,沈丘县又迎来一场降雨,给抢收抢种带来难度。

  “麦子就要烂地里了,快帮俺想想办法!”白集镇刘院村群众焦急万分。

  “马上联系履带式收割机,雨中抢收,机械烘干!”刘院村党支部书记刘飞,把电话、微信视频打到了山东、河北、河南商丘。经过1个多小时联络,纵欲从商丘市请来2台履带式收割机。

  6月5日,雨停。刘飞指挥干部群众、志愿者有序收割,直至深夜,收割机仍在作业。

  “注意安全,赶快装运!”连续在田间指挥的刘飞,由于天黑路滑,不慎摔倒。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倒车,倒,倒……”在易返贫监测户刘书堂的地头,刘飞又摔倒在路边沟里。

  “师傅,来根火腿肠和热茶,按照目前进度,咱们天明前就完工了!”刘飞在递茶杯的当儿,左脚陷入湿漉漉的麦田里。当他用力拔脚时,鞋子留在了泥里,人也倒在了泥里。

  故事四:麦田来了“中交蓝”

  6月3日下午,雨过天晴。在新安集镇郭寨行政村的一块麦田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3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往返穿梭。

  机收现场,一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中交蓝”志愿服务队很是抢眼,他们会同村里的“红马甲”志愿者,分工合作,为村上的帮扶对象户机收运输、晾晒小麦,成为夏收一线一抹亮丽的风景。

  “有了‘中交蓝’,收种不作难。你瞅瞅,今天他们不但帮俺把 2亩多地的小麦收割运到家,还负责扒开晾晒,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前几天还为麦收麦种发愁的监测户王全伟,久经风霜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王全伟口中的“中交蓝”,是指由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中交蓝”志愿服务队。

  据最新气象部门预报,近期仍有几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如不及时抢收,必将造成更大的减损。

  “与时间赛跑,趁天抢收!”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党支部闻“雨”而动,第一时间与收割任务较重的郭寨行政村党支部结成党建联盟,抽调10名党员、青年骨干,成立“中交蓝”志愿服务队,奔赴夏收一线,帮助群众抢收抢种。

  “咱家几亩地?现在还有多少麦子没收?”当日下午,“中交蓝”志愿服务队,来到了监测户郭满良的田间地头。

  今年58岁的郭满良,孤身一人,患有腿疾,今年承包种植了5亩多地的麦子。眼瞅着别人的小麦纷纷入了仓,自家的小麦还未动镰,急得他嘴角直冒泡。不曾想,“中交蓝”志愿服务队主动找上了门,并“捎”来了一台大型收割机。一袋烟功夫,五亩地的麦子就“麦罢”了。

  “是中交二航局的职工帮了俺家大忙,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郭满良握住志愿者朱贺的手连声道谢。

  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中交蓝”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的麦收现场。他们会同村里的“红马甲”志愿者,走村入户,排查壮劳力不能返乡和困难家庭,一一登记在册,明晰底数,制定帮扶名单,确保及时为他们解决小麦收割、运输、储存以及夏种、夏管等一系列难题。

  同时,在原有大型收割机3台的基础上,又联系大型收割机4台,帮助群众收割小麦940余亩,完成收割任务的76%,种植玉米370亩,拓展晾晒场源14处。

  据了解,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加地方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理,与驻地周边12个村级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20余次,拉近了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要坚持到抢收抢种的最后一刻,确保田间不留一棵麦,不落一粒粮,为沈丘县小麦颗粒归仓,扛起二航局的责任与担当。”中交二航局沙颍河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宋彪信心满满。

  故事五:一“网”情深战“三夏”

  “多亏了网格员小辛帮忙,虽然儿女们今年没有返乡,我的十几亩麦子也做到了颗粒归仓。”6月6日,沈丘县北城处小辛营村的辛大爷,看着黄澄澄的麦子,拉着网格员辛亚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9岁的辛亚,是一名普通的网格员。今年夏收以来,辛亚就投入到紧张有序的“三夏”工作中。

  与辛亚一样,也是洪山镇石关行政村网格长韩永旗最忙碌的时刻,一场“烂场雨”造成的损失很大。连续的强降雨又加大了麦收的难度。这一直牵动着韩永旗的心,他听说村里一直没有收割机路过,急得连续几天没有睡好觉,嘴上长出了火泡。为确保全村麦子颗粒归仓,网格长韩永旗立即买了台收割机,并及时做好生活和油料等物资保障,让机械始终开足马力抢收小麦,解决了全村的燃眉之急。!

  和网格长韩永旗一样,留福镇老寨村的网格员赵银飞从“三夏”生产工作开始以来,已经十多天没停歇了。听说村里收割机械紧缺,不顾身体有恙,连夜驾车去临省安徽寻找收割机,协助村支书组织了12台收割机。轰鸣作响的麦田地头,他打电话的声音震天响:“哪儿?哪儿缺?中,中,马上调!”,他的声音却一直处于嘶哑状态。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他有时出现在孤寡独居等困难群众的地里帮忙,有时在为农机手送饭送水的路上。连续奋战两个昼夜,下雨之前,老寨村完成了小麦抢收1500亩,抢种400亩,打赢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抢种“大会战”。

  瞧!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老城镇各驻村第一书记和网格员们更是忙前忙后,帮助因在外务工无法返乡的群众收麦,确保颗粒归仓。他们奔赴到小麦收割一线,对于无法进机械的麦地,网格员们拿起镰刀下地割麦,并帮助运输到家。连日来,全镇村干部、网格员从凌晨到深夜,人盯一部机,人歇机不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同时,网格员们在各村主线、重要路段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微信群宣传等多种措施,营造“秸秆禁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的禁烧意识和环保意识,从思想源头上遏制秸秆焚烧的发生。

  这些故事,只是全县各乡镇网格长、网格员抢农时,助收“三夏”的一个缩影。沈丘网格队伍积极加入护航“三夏”抢收抢种活动,战酷暑、强巡逻、保平安,俨然成为了田间地头最靓丽的风景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网格治理“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为民情怀,实现了“小网格、大作为”。

  故事六:田间有朵美丽的“梅”

  “村支书为我们不辞辛苦找收割机,自家的麦子不收,先来收我们的!”提及刘庄店镇牛王庙村党支部书记孙春梅,村民们都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她是夏收一线上一朵美丽的“梅”

  今年“三夏”农忙关键期,连续多日的降雨天气给麦收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抓住雨停“空窗期”,抢收小麦尤为重要,人与天气赛跑,“龙口夺粮”大战在刘庄店镇5万多亩广袤农田上拉开了序幕。

  牛王庙行政村辖4个自然村,小麦种植2240余亩,地块分散,收割难度较大。为尽快帮助群众解决小麦收割问题,早在收割前几天,孙春梅便开始谋划这件“心头大事”,千方百计联络收割机。5月30日,村里来了3台收割机,在全镇范围内率先收麦。

  “1台机器一天收割100亩,3台才300亩,这两千多亩地要8天才能收完呀!”孙春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晚她就和村民刘上海开车去汝南找收割机了。一路上多次遇到当地农户拦车,面对农户的阻挠和不解,孙春梅不急不恼,耐心解释用真心化解矛盾,最终克服困难,在第二天中午成功带领收割机回村收麦。从3台到7台再到12台,短短3天时间,村里收割机数量增加到原来的4倍,收割效率大为提升,为保住群众辛苦粮提供了希望。

  回村后,“大忙人”孙春梅不等歇息便立即投入到麦收“战场”,先是召开村委会议安排麦收工作,又驾驶宣传车逐村逐地块宣传抢收抢种和防火政策,确保“三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推进。在她的带领下,村委干部有的通过打电话、广播宣传、村民群发信息等方式让农户赶来收麦;有的帮助监测户和困难群众收麦、拉麦、播种玉米,做好夏收夏种;有的在防火指挥棚里24小时值班,随时做好应急待命,确保麦田防火万无一失。每位村干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三夏”工作保驾护航。

  功夫不负有心人,赶在6月3日下雨前,牛王庙村2240余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颗粒归仓没受一点损失。随即玉米播种完毕,全村人无比振奋喜悦,整个村委也更深受群众拥护和赞扬。最后,在镇领导的安排下,孙春梅又把领来的收割机分配给其他村庄,支援全镇麦收工作。

  “小麦从播种到成熟,农民付出了很多劳动和汗水,不能因为下雨影响收割。我作为村支书保证每家每户的小麦颗粒归仓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看到村民下雨前把粮食都运回家了,我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感觉再累再忙都是值得的!”孙春梅笑得很灿烂。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无处安放的爱情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行至盛夏,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