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百年孤独》中的这段话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我很享受每一个独处的时刻。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清晨是一天的起点,生物钟准时敲响,没有一丝挣扎,从梦中回到现实。开灯披衣,斜靠床头,随手捧起昨夜丢在枕边的书。翻动书页,心在文字上游走,整个世界似乎按下了暂停键。阅读是一个人的狂欢,此时此刻,唯有我和我的灵魂。书是挚友,从不远离我的生活,捧起书,就找到了整个世界。我喜欢这段没人打扰的时光,只有独自一人,自由自在,随心随意。
当窗外的第一声鸟鸣划破晨曦,合上书到户外去舒展一下筋骨,让有些僵硬的身子活动开来。慢跑是最好的选择,没有花哨的技巧,不需过多的前期准备。跑前拉伸后便可在晨光中释放。打开蓝牙随机播放几首音乐,按着习惯的跑步节奏,听听音乐中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清风吹拂面颊的清爽。还可以让思绪飞一会儿,偏离航道,跳到一些连自己都不曾知晓的地方,天马行空,每当回过神来,不禁哑然失笑。总会有擦肩而过的人,从不关注他们,不揣度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清晨慢跑也是一种独处方式,在运动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在慢跑中与身体对话,享受跑步本身带来的快乐。
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生活从不因为谁而改变,大多数人的日子就像是预设好的电视脚本。而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具有社会性。工作是必要的谋生的手段,与他人产生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想独处也是不大可能,但只要愿意,依然可以享受一个人的片刻。除了必要的工作事宜需要交流,我们不必再奢求更多。不必在意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位置,也不必得到所有人的关注,二者都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应付当中,落得心力交瘁。与其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关系中煎熬,还不如成为自己的主角。抛开繁杂的理还乱的关系网,找到独处的空间,听听舒缓的音乐,按按酸疼的肩膀,揉揉发涩的眼睛——我只属于我自己。
独处并不意味着孤僻,而是留给自己一处让心宁静的港湾。挤不进去的圈子不必想方设法,看似不经意的言行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若感觉受伤,请及时止损,远离自以为是的人。知己三两即可,数量过多,绝对真心很少。真正懂你的人很识趣,对尺度的把握精准到位,不打扰,不勉强,默默关注,无言付出,永远停泊在心灵舒适区,不会轻易迈近一步。
夜深人静,自我回归。工作了一天,劳累的身躯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亮一盏灯,坐在淡淡的灯光下发呆,双手托着下巴,任由一天的生活在脑海中闪过,会心一笑后可以继续沉思。也可以翻看信息,不回复,不交流,只是浏览,用这种方式了解身边人的动向,看形形色色的人和文案不一的“圈”。之后开始提笔,随手涂鸦一些不入流的文字,想到哪写到哪。一段,两段,一篇,两篇。有时只有几句,也可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作是一个人的畅想,当文字在笔下听从指挥时,便有一种挥斥方遒的豪情。而有时提笔却无一字落下,索性搁笔。窝在懒人沙发里小憩一会儿,绝不逼迫自己。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关灯上床睡觉,打开听书,在讲述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想象画面,当画面越来越模糊时,我和我的身体慢慢变得轻盈起来……
生活的温柔,藏在岁月的微风里,不急不躁。人人害怕孤独,孤独是习惯了热闹的氛围,孤独是因为自己不具备独处的能力。繁华落尽,终归平静。一个人必须具备这种与自我交流的能力,没有谁可以陪你每时每刻不离不弃。与朋友的交往和亲人的相聚只是生活的点缀,生活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拾起自己的灵魂。做自身的主人,不要害怕,一个人的时光是最曼妙的,不用顾及他人的感受,不必在乎别人的目光,让身体自由呼吸。
我喜欢独处,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面都耐得住寂寞。当安静下来的时候,学会和自己的心灵对视。尘世的喧嚣把我们包裹得密不透风时,可以在独处中将其化为无形。独处是精神自由心灵飞翔的快乐时光,独处是生命回归取悦自己的美妙时刻。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人生最好的风景,不是外人的肯定,而是内心深处的淡定与从容。喜欢独处的人并不是孤独的人,反言之,敢于独处的人才是内心最富有的人。想到这,突然庆幸自己能拥有这样一种能力了。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