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对文化进行创新。诚如周国平所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不断有人为它注入生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唐宋时期的诗词繁荣,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文化进行创新。五千年后的今天,创新仍旧不可缺少:李子柒录制古风视频讲述非遗故事;樊锦诗构思“数字敦煌”保护文物;白先勇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掀起青年昆曲热……唯有创新,才能使文化继续生生不息。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首要的是坚持融通古今中外的正确价值观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他还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18字”既与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高度一致,又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连接,做到了融通古今中外。只有在这样的正确价值观引领下讲好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才会被当代人理解与传承,才能塑造更多为世界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形象。
在传播者方面,争取使越来越多的当地普通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者、代言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决不能以跟风的态度面对兴起的文化热潮,而要借助这阵东风靠近传统文化,对其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把文化推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