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的故事,讲的是1998年夏天发生的事。
23年后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主要是故事一直在我心里,且越积越厚重;故事里许多情节值得讲,故事的精神值得提倡。
是年的长江,一改往日的清澈和美丽。从6月中旬开始,整个长江都疯了,洪峰一个接着一个,洪水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抗洪抢险中。
1998年6月初,安徽省委、省政府长江防汛指挥部成立,时任省委副书记方兆祥任总指挥,时任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任副总指挥。临出发前,他们分别与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指挥部设在安庆市,我作为省军区新闻干事,有幸随沈善文司令员行动,主要是协调和报道防汛期间的新闻工作。6月28日,天下着大雨,气温也特别低,沈善文司令员带着省军区机关200多人入住安庆长江大堤。与此同时,南京军区相继从12军、1军、31军整建制抽调多个师、团驻进安庆市区、枞阳县和望江县,铜陵市也陆续有军队防守。那阵势、那场面不是亲眼所见,万万不可相信。解放军同志吃住在大堤上,严防死守,战士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不让一滴水遛入大堤内侧。作为一线的安庆军分区特别忙,一边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防洪抢险,一边要为驻军提供各种需求。省军区抗洪抢险指挥部设在军分区作战室,可以说上至军分区司令员,下至炊事员、驾驶员,没有一个闲人。
8月中旬的一个早上,大家像往常一样来到军分区饭堂吃早餐,军分区政委徐如栋一脸倦意且眼睛红肿,引起大家注意。用完早餐后,我有意随徐政委并肩同行。“徐政委,哪里不舒服吗?”我试探地问了一句。
“没有,昨晚一宿没睡,刚从合肥回来。”徐政委答道。
“去合肥有任务吗?”我又问。
“军分区驾驶员吴良珠昨天倒在大堤上,送到105医院,查出是肝癌晚期,马上要手术。”徐政委有些哽咽。
“昨天上午在大堤上和大家一起抢险,不还好好的吗?”我感到好奇。
“什么好好的呀,前几天他就吃不下,且胃难受。本来军医让他去检查,小吴总说没事没事,硬坚持在一线抢险。”徐政委越加伤感。
“政委不要太难受,但愿小吴能挺过去,早日康复。”我虽然安慰徐政委,但自己心头也十分不好受。
回到办公室,我满脑里都在不停地闪动着,“吴良珠——抗洪抢险——肝癌晚期”。想着想着,我感到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吗,于是我拿起电话拨通了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马以芝的电话,汇报了我的想法。马主任不愧是政治工作的行家,他立马意识到,吴良珠同志不简单。一边让我继续搜集材料,一边向南京军区宣传部朱争平部长汇报了这一线索。与此同时,马主任让安庆军分区组织精干人员了解吴良珠同志的抗洪表现。仅一天半的时间,吴良珠同志抗洪抢险的一个个感人事迹,送在马主任案头。
现将镜头拉回到南京,正在组织军区部队抗洪抢险宣传的朱争平部长获悉吴良珠同志事迹后,放下手头的正常工作,带着政治部新闻处汪应祥处长和中央电视台驻南京记者站周安银和王家国同志,当即赶到合肥。于当天在安徽省军党委会议室召开吴良珠同志事迹宣传工作协调会。省军区副政委杨洪立(曾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等中央和省、市有关媒体通知参会,会议就深入宣传吴良珠同志事迹形成了一整套计划,认为:吴良珠同志的事迹过硬,不仅生动感人,而且值得推广学习。当晚,朱争平部长和解放军报记者乔林生从吴良珠同志的事迹中,又提炼出吴良珠同志事迹的许多精华。并用“抗洪钢铁战士吴良珠”为题,采写了3000多字的通讯稿。根据掌握的事迹,在协调会上朱争平部长还提出,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龙头,并且要求出8条新闻。在一条都没上的情况下,朱争平部长首先提出上8条,后来不仅一条一条地上了,而且超额完成任务,现在回过头来想,这真的了不起。
此时长江防汛正值关键时刻,8月27日,朱争平部长征求省军区领导的意见,谁去北京协调稿件合适。最后,我有幸选中。此时,我从长江一线回到合肥,还穿着迷彩服。朱争平部长见状对我说:“福享同志,就穿这身衣服去北京。”我穿着迷彩服、解放鞋,衣服上甚至还有泥巴。一到北京,第一站来到人民日报社邵华泽社长家中,当时已是下午7时多了,邵社长还没有回家,他夫人张瑞华大姐热情地接待了我。张大姐见我这身着装,连连说:“小同志,辛苦了,辛苦了。”我激动得不知说啥好。静了一会,我把吴良珠同志的事迹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倒”了出来,这时邵社长进门了,没等我开口,张大姐拉住社长说:吴良珠同志的实际感人呀老邵,抓紧给人家好好处理一下,你看人家小刘从大堤上赶来的,多辛苦呀。就这样,人民日报很快决定在一版加评论刊发:从邵社长家中走出来,我暗地里敬重朱争平部长,也知道朱部长让我穿迷彩服的用心良苦。
忙至晚上十一点左右,中央台、中央电视台全部落实。我赶到解放军报社已是晚上十一点半,夜班人员正在工作,我小心翼翼推开了于顺昌总编辑的办公室。于总编是安徽天长人,看到老家来人,分外客气。“小刘同志,吴良珠的通讯稿我们编委同志都看到了,事迹过硬,通讯感人,拟刊发头版头条。”听完于总编这话,我一天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为了第一时间拿回报纸,我从夜班编辑那里得知,凌晨4点印刷厂能出报,我便来到报社印刷厂候着。4点多一点,印刷师傅为我取了50份报纸,我立马打车去了机场。当天上午十点半返回合肥。
《抗洪钢铁战士吴良珠》的通讯在央媒刊发播出后,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张万年感动得流下泪水。专门打电话给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和政治委员方祖岐,陈司令和方政委当时也全身心地战斗在长江防洪一线。9月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事主席江泽民同志来到九江大堤视察汛情和慰问奋战在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陈司令和方政委利用汇报的机会,专门向总书记汇报了吴良珠同志的事迹,总书记听了连说“好样的,好样的!”
这时的吴良珠同志用现在话说,已成了“网红”。全国许多知名肝病专家纷纷或打电话、或赶来合肥,为医治吴良珠同志出谋划策。吴良珠同志在105医院与病魔斗争了70天后,于10月31日不幸病逝,时年26岁。为了加大宣传力量,省军区专门从宣城军分区把政治部刘加莹主任(曾任省军区宣保处处长)抽调回省军区和额尔敦(干休所政委)、汤晓波(安庆军区宣传科科长)一起,编写吴良珠同志的事迹故事,并负责撰写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吴良珠同志事迹报告会的宣讲稿。刘加莹同志对宣传工作可谓是轻车熟路,很快吴良珠同志50个事迹故事传遍江淮大地。可以这么说,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世人都将记住,1998年,一个军人与一场洪水的故事。1998年9月10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授予吴良珠“抗洪钢铁战士”荣誉称号。从吴良珠同志的事迹见诸媒体到军委授称号前后只有8天时间,这足见宣传工作的到位,也是宣传工作的一个奇迹。11月3日,南京军区政治部批准吴良珠为革命烈士。
如今,回想这件事,我对新闻工作者敏锐的眼光,扎实的工作和周密的计划,敬佩有加。朱争平同志当时是南京军区的“新闻大臣”(后在上海市委常委、警备区政委的位置休息),当初计划就以通讯稿牵引,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龙头,中央和省、市媒体全面开花。宣传工作者的这种远见、这种精神,可谓是生就一双慧眼,捕捉民生焦点;练就一枝神笔,字字讴歌美好,这正是热血热情,写尽人间辉煌;独特独到,记载历史瞬间。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