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个财主叫孙富贵。六十来岁,从小在苦水泡大,贫穷贯穿他的整个年轻时代。后经自己的努力拼搏,变成了拥有良田千亩房屋百间的大财主。孙富贵发了财之后,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吃不浪费,穿着朴素。从苦日子过来的他,到老了也闲不住,每天没事就背着一个大背篓,走街转巷地去拾牛粪,然后倒在地里当肥料。
一天,孙富贵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大家都不认识他的小镇上。他放下背篓想休息一会,找了一个台阶刚坐下来。这个时候旁边有几个做小生意的人,坐在一起吃着从家里带出来的干馍馍。那年头,能吃上干馍馍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料想,一个人手一滑掉下来一个馍馍,他也没有捡,又拿了一个接着吃着自己的干馍馍。孙富贵一看,这几个人都穿得很体面,一看就是有钱人。他是从苦日子过来的,那年头吃不上饭的饿死的人都有,他那见得别人浪费呀。看着地上的干馍馍他心疼呀,就弯腰捡起来吃。这几个商人一看,哎这个老头儿在捡地上这个干馍馍,顿时啊就有点同情他。其中一个大高个赶紧从包里取出来一个干馍馍,递给孙富贵,“哎!老伯这个掉在地上这个馍馍不能吃了,我这里还有一个,给你吃这个吧。”孙富贵并没有伸手去接他这个馍馍,而是看了一圈儿这几个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呵呵,年轻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哎!你们啊,是没有过过苦日子啊,不知道这粮食的珍贵,我捡这个干馍馍并不是因为我饿,而是看到你们浪费粮食我心疼呀。老话说:吃了不疼撒了疼,老天见了不收成,丰收不忘欠收年,人要富贵莫忘穷,要懂得勤俭节约呀。”说着便从兜里拿出几个干馍馍,以示我并不是没有吃的。这几个年轻人见状又听了老人一席话,满脸通红,都有点不太好意思。就有一位稍大一点的中年汉子他就说:“老伯您说得对呀,有粮食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没粮食啊,我们都是收粮食的人,更应该明白这个粮食根本不能浪费。”说完那几个年轻人也连连点头。孙富贵一听他们是收粮食的,就问他们“你们都收什么粮食啊?”“嘿嘿,老伯呀,只要是粮食我们就收,杂粮价位就低点儿,细粮价位就高一点儿。”孙富贵看这几个年轻人呀,也挺有同情心,于是就说:“我家里有多余的粮食要卖掉,粗粮细粮个卖一半。要不你们去我家看看。”几个生意人同时抬起头来看着孙富贵,怎么看都觉得她不像是个有多余粮食的人,一脸不屑地说:“嘿嘿老头儿,我看你个头不大你倒是口气不小啊,吹起牛来你是呜哇呜哇的。”为首的这个中年人,说话比较委婉一点儿,他是这么说的“嘿嘿,老伯,您的粮呢留着自己吃就行了,我们收的粮食很多,就不浪费时间去您家了。”孙富贵看了他们也就有七八辆牛车,于是就说:“我家的粮也不太多,但是装满这几辆牛车还是够的。”年轻人他火气大,一听老头还在吹。“哎!老伯呀,你别再吹了行吗?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啊?”“哎,有没有你们看看去不就知道了吗。反正也不远,去了你们肯定不会白跑的。”老人语气肯定而又诚恳。几个生意人一商量,反正也都是收粮,去谁家收不一样呀,不管是真是假,先看看再说吧。
七八个人干着各自的牛车,跟着孙富贵到了孙宅的门口,嘿,一看青砖碧瓦,三进三出的大宅子,都有点不相信。“嘿嘿,老伯这这这是您家?”“哎,对呀这是我家啊。这就带你们去看我家的粮仓。”说着就把他们领了进粮仓。中年人这一看,那足足有十几个大粮仓每个都是满满的。大伙儿都没想到,一个穿得如此寒酸,还在地上捡馍馍的人,竟然拥有这么大的宅子还,有这么多的粮食,几乎内心都有感慨。这可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老伯这些粮您是都卖吗?”“啊,我只卖一半。”几个人一看这些大粮仓着卖掉一半,剩下的十年他也吃不完啊,顿时都搞不懂孙富贵这个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呃,老伯您留下这么多,十个年头也吃不完啊,为啥都不卖呢?”“哎,年轻人啊,有句老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啊。现在是有吃,但谁能保证将来呢。我们这个村有几百口人,万一有个天灾人祸这粮食能救所有人的命啊。”孙富贵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几个生意人没想到,这个老伯有这么高得觉悟,这么远的打算。开始从心里佩服他,富不浪费,勤劳善良,居安思危,哪一样都比大家强。中年人带头收下孙富贵的粮,并给出了市面上最好的价位,分三次把这些粮都给运走了。运到城里的粮行,以后每年新粮下来,他们都先会到孙家来收多余的粮食。而孙富贵每次都会留下一半,防患于未然。
听完了这个故事让我们不尽感慨,现在的我们啊太奢侈了,不应该浪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千万别看不起老年人,老年人看年轻人,是用秉性、心气和人品来衡量一个人在他心中的地位。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看人是用金钱、外貌和利益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拿金钱和人品做比较,您不觉得是我们的目光太短浅了吗?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