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日志大全 > 伤感日志 >

儿时的冬

时间:  2024-05-03   阅读:    作者:  哈哈

  儿时,我是在家乡安徽肥东农村度过的。六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火炉、火炕,更是没有暖气、空调、暖风机等取暖设施。一到冬天,那真是个非常难熬的季节。但是在父母和长辈们的关心和呵护下,我感受到了无比温暖的亲情,又觉得冬天是一段充满情趣的美好时光,那一桩桩、一幕幕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冬天,天寒地冻,大地萧条,漫山遍野一片枯黄,时不时刮起的凛冽寒风,夹带着灰尘和草屑,吹得人无法睁眼,寒气袭来让人不停地打着冷颤。路上行人稀少,大多数人都是窝在家里忙些家务。可是,家里也并不暖和。那时,家乡农村的房子都是茅草屋土坯墙,墙上留有几个很小的镂空的格子窗或十字窗。格子窗用白纸糊上,一年下来经过风吹雨打早已破损,只是过新年时才重新糊上新的透明的纸。十字窗平时一直畅通着,用于采光和通气,直到风实在太大时,才用稻草团起来或用其它物品堵塞。为了屋里采光,往往是在房顶上开一、两个很小的玻璃天窗,让光线射进屋子里。所以,家里的房屋是四处漏风,一到冬天凛冽的寒风便呼呼地往屋子里钻。加上家乡的风俗习惯是不管天气有多么冷,白天家里的大门也要对外敞开着,所以屋里屋外的温度都差不多。

  那时,家里用于取暖的只有用泥土烧制的火钵子(火盆)和火坛子(火罐)。火钵跟大的洗脸盆差不多,高度和沿口直径都在30厘米左右。火坛像半截小罐子,高度和沿口直径都在20厘米左右,火坛有弧形提把手,可以走到哪提到哪。取暖方法是在火钵和火坛里面放入稻糠和细碎的干牛粪,最上面铺上一层做饭后灶膛里还没有熄灭的草木灰,慢慢地将下面的稻糠等引燃,再视情况不断地添加稻糠等燃料,让它持久地散发热量。火钵和火坛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在火钵或火坛的上面,放置一个用毛竹条子编的罩子(烘篮罩),用于烘干衣物。

  为了让我和家人能温暖过冬,父母操碎了心。冬季来临之前,母亲总要拆洗旧棉衣,往里面增添新棉絮,或是给我们做御冬的新棉衣,一针一线为我们缝制新棉帽,用自己纺的棉线请织袜的师傅为我们织袜子、手套和只露着两只眼睛的套头帽。母亲经常在昏暗的油灯旁纳鞋底,提前给我做好棉鞋和桐油鞋。母亲将厚厚的鞋帮和鞋底的外层用桐油浸泡,凉干后再刷桐油,如此反复多次,鞋帮和鞋底就比较坚韧了,将鞋帮和鞋底缝制在一起,铺上厚厚的鞋垫,鞋底再安上圆圆的泡钉,桐油鞋就做成了。母亲为我做的桐油鞋外硬耐磨、不透风、不渗水,内软宽松、暖和、舒适,鞋底还防滑,使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冬天,脚始终是热乎的,从没有发生过冻伤。穿戴上这些新棉衣、新帽子、新手套和新棉鞋,不仅能抵御风寒,而且心里时时都感到暖暖的。

  为了取暖御寒,小时候我经常站站桶。木制的站桶高1米左右,桶成圆柱形,上细下粗,上沿口直径30公分左右,下沿口直径50公分左右,站桶中间有一个带缝隙的隔板,隔板下放置火钵,温度上行。我站在站桶里的隔板上,既安全又可以取暖,父母在站桶边做家务,我不仅有安全感,还能随时与父母说话。站桶紧挨着桌子时,我还可以在桌子上写写画画。每天晚上睡觉前,父母总要在床铺中间铺上一块垫子,将火钵或火坛放在垫子上,套上烘篮罩,再盖上被子,一会儿被窝就被烘热了,撤去火盆或火钵后,我躺进热被窝里,感觉不到一丝的寒冷,很快就会睡着。第二天早晨我还在熟睡时,早起的父母已经用火钵和火坛将我的棉衣棉裤烘热了,等我醒了起床马上穿上,就不觉得凉了。为了能吃上热乎的饭菜,父亲和哥哥用泥巴做了一个小炉子,炉膛里点着木柴,炉子上放一口小锅,锅里的菜肴始终是热乎的,锅里最常炖的白菜豆腐。火红的炉火使锅里的菜肴冒着腾腾的热气,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吃上几口浑身就热起来了。这些都蕴含着父母和家人浓浓的爱。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家乡是个丘陵地区,没有河流,为了储蓄水资源浇灌庄稼,在每条山峦间都修筑了水库和水塘,村子的四周都有水塘,如门口塘、后塘、北面塘和南面塘。冬天到了,水库和水塘都结了冰,象一面面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镜子,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滑冰场。虽然天气寒冷,但我和小伙伴们仍三五成群,奔跑在结了冰的水塘里。那时,冬季经常下雪,白雪飘飘,银装素裹,我们不畏严寒,迎着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的雪花,在雪地上欢呼跳跃,抛雪球,打雪仗,堆雪人。雪下得久了,我们还会经常参加为军属、烈属家清扫积雪的活动,既受到劳动锻炼,又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在这滴水成冰的季节,房顶上、树木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缓慢地融化,往下面滴嗒着水珠,遇到凛冽的寒风后,这些水珠迅速凝结成冰,在屋檐下形成了一排非常整齐、晶莹透亮的冰凌,而树木上的冰凌随着树形的变化而排列,层层叠叠、粗细各异,琳琅满目的冰凌造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融化积雪的水滴越多,冰凌就变得越长越粗,实在承受不住重压便脱离屋檐和树枝,纷纷砸向地面,不时地发出哔哩吧啦的的声响。有时我和小伙伴们抢着拣地上的冰凌,含在嘴里,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吃冰棍、雪糕、冰淇淋一样,虽然冰凉,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有时我们也学着做冰灯,找来一些盆、盘、碗盛满水,在水里放上有颜色的碎纸、碎布,或树叶、松针,或倒上红墨水,再将布条或细绳子一半放在水里,一半在盆、盘、碗的外面,尔后将这些盆、盘、碗放在室外冷冻一夜。第二天一早,盆、盘、碗里的水都结了冰,将这些盆、盘、碗放在火上稍微一烤,各种形状、颜色和花纹的冰块便脱离了盆、盘、碗,再用没有冻上的那半截布条或细绳子,将这些冰块悬挂在大门口或树枝上,就好像一盏盏彩灯、一块块玉牌,真是晶莹透亮、美丽高雅。在这些活动中,我与小伙伴们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感情和友谊。

  冬天里,天寒地冻,小麻雀叽叽喳喳到处觅食。我和小伙伴们便学着捉麻雀。在家门口草垛间的雪地上,将筛子用小木棍支起来,筛子下面撒点谷物,小木棍上拴根细长绳子,我们牵着绳子躲在附近,等着麻雀进入筛子下面吃食时,我们突然一拽绳子,麻雀便被突然倒下的筛子扣住。有时我也跟随乡亲们去抓野兔子,先将一张很长的鱼网支在山谷出口处,尔后我们从山顶及两边山垄成包围态势,敲打着木棍、铜锣、脸盆及大声呐喊,由上而下平行推进,将惊慌失措的野兔追赶到山口撞进鱼网而被擒。

  那时,利用冬天农闲季节,乡村也经常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开办扫盲识字班。我家经常是识字扫盲班的课堂,由学校的老师来教课。我也常常坐在小板凳上似懂非懂地和大人们一起听课,从小就受到了学习氛围的感染。

  几十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天里,城里的人们住上了集中供暖的房屋,活动场所、商场、交通车辆等都有暖气。乡下农村人也普遍盖了窗明几净的大瓦房,甚至盖了楼房,采取集中供暖或家庭自供暖气,以及空调、暖风机等,现在冬季的生活真是非常的舒适。在无比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也经常会回忆起儿时那些年冬季生活的不易和艰难,回忆起父母和长辈们对我的关怀和付出,回忆起大自然带给我和小伙伴们无限的欢乐。儿时的冬天虽然十分严寒,但有父母家人的关怀和呵护,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这是“冬暖”;儿时的冬天虽然十分严寒,但有大自然提供的活动场所,使我感到无比的神奇和快乐,这是“冬趣”;这种温暖的亲情和无尽的快乐,在儿时的冬天完美地结合,这是“寒冬中的温暖与情趣”。此情此景,让我永远难忘儿时经历的那些事情和充满欢乐的美好时光。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时光深处,记忆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