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两首己经传唱了70多年的经典歌曲,一首是《歌唱二郎山》,一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不仅因为其两首歌以激昂的旋律,豪迈的气概,精炼的歌词,感人的故事,感染了无数人,鼓舞了几代人,更是因为这两首歌与我所在的老部队产生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已经70多年了,我的老部队建团也是70多年了,而这两首歌的歌声也己经飘过了70多年。广受喜爱且传之久远的歌曲,必是经典。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的老部队与这两首歌的故事。
我的老部队具有着光荣的传统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每当部队官兵走进团史馆,都会看到"二郎山筑路英雄"和“大渡河漕渡英雄”两面锦旗,还有一些当年筑路和漕渡的现场图片,但文字记述部分都很简单。所以大家知道这一史实,对具体故事不甚了解。近年来,曾在这个部队任过团长的光善福同志,利用退休后的闲遐时间,挖掘团队历史,多方查找资料,用多种形式寻访健在的建团初期老同志,并且还欣喜地寻找到了两位。一位是时任团供应处长现年97岁的王务益,一位时任卫生队长现年88岁的刘志明,并找到50年代初期老团长高万祺的子女,找到了高万祺老团长留下的回忆文章。这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活着的口述团史,进一步丰富了团史内容,使大家对建团初期团队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对团队前辈更加敬仰,对这两首红色经典歌曲,听起来更加入脑入心。正是因为这个历史的渊源,老团队长期以来,一直把《歌唱二郎山》歌曲作为团歌,把二郎山精神作为团宝,传承至今,生生不息。
二郎山筑路、大渡河漕渡,这两件大事与两首经典歌曲联系在一起,统一于我团初期艰苦奋斗的历史之中。据团史记载,当时西南军区文工团的洛水、魏风、时乐濛等词曲作者及文工团员,曾深入筑路及漕渡现场,采风和慰问演出,时乐濛等文艺工作者,还深入到我团四连体验生活。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源于当年18军以及我们团等许多工程兵部队的工作生活实践,是筑路大军艰苦奋战,创造奇迹的真实写照。《歌唱二郎山》歌曲,是一首歌唱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开始向西藏进军,而进军首先要筑路,我们这个工兵部队专肯硬骨头,修筑川藏线上雅安至甘孜170公里的道路,
这些大事的简要情况是:1950年5月13日,为支援西进大军解放西藏,我团担负了川藏公路雅安到甘孜段的170公里的修复任务,工程分为6个区段,有西路口至二郎山路段、泸定西岸至巴巴房路段、瓦泽西至拔桑19号桥、拔桑至垭口、郭卡至凯来、道孚鲜水河忠烈桥等路段。这些路段,山的海拔高,路况险,官兵们克服了山高林密,高山缺氧,物资不足等困难,仅用128天的时间,就用青春和生命铺就出了胜利的道路。而《歌唱二郎山》这首创作于1951年的歌曲,“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真实的唱出了人们对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当地人民对跨过天堑通往山外世界的渴望,更唱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投身于川藏公路的修筑之中,我们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据资料记载,筑路大军兵力包括18军及其他工程兵部队,前后共用了4年时间,修通了长达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4963名筑路勇士牺牲的代价,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百上千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而我们团的前辈们,作为筑路大军的一部分,完成光荣而艰巨的筑路任务,必将连同传唱的《歌唱二郎山》歌曲而永载史册!
说起《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首上世纪50年代轰动一时的经典大合唱,就要从我的老团队执行大渡河漕渡18军进藏的艰巨任务说起。是先有在大渡河上漕渡,后有这首经典歌曲,歌曲反映的内容,正是我团老前辈的实践创举。据建团初期团长高万祺回忆,当年在完成二郎山筑路任务的紧张施工中,上级命令团队渡送十八军过大渡河,保障十八军按时发起昌都战役,进而向拉萨进军。官兵们迎风寒、战恶浪,排除道道艰险,付出了流血牺牲,终于战胜了天险大渡河,体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那还是在上世纪1950年6月初,团队撤出二郎山后,便由泸定桥通过大渡河,驻到了康定。负责修筑大渡河西岸经康定至折多山的一段公路。刚开工两天,团里便接到上级保障大渡河渡口运输的命令。团决定将3连调回泸定,执行这项艰巨任务。团参谋长马成山深入到连队,向大家传达任务。他布置任务说:"公路修到了前面,但由于这条大河的阻隔,支援大军进藏的物资还是送不上去,这就影响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进军西藏命令的执行。因此,团里决定3连担任漕渡任务,把这条断了的路接上。你们的任务是两个:一是要在短期内尽快渡过一个马车团;二是接着要渡过一个汽车团。当前,其它物资主要由民工从铁索桥上往河对岸扛,将来这里还有渡送物资的任务"。接着马参谋长在现场与3连的同志们对情况进行了分析。这里的渡口,河宽约150余米,河水流速最大时,达到每秒7米左右,对岸礁石多,只有一处不足20米的地段能靠船而且回水多,回流急。3连现有的渡河器材少而陈旧,团里给的10只橡皮舟还是日本投降时接收的,后来在黄河上又用了几年现在已旧得不像样子,到处漏气。凭借这些破烂老旧装备,大家不畏难,不退缩,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任务。今天的我们,应该记住马成山参谋长,记住叶子青连长,记住章思武副连长,记住由1排长姚生田等8人组成的渡河研究小组,记住部队驻地的老船工,记住7班长黄贵生。是他们以及没有留下姓名的许多无名英雄们,舍生忘死,连续突击奋战,才完成了任务。
从6月4日开始,3连每天漕渡14小时,经过一周奋战,渡送了粮食26万多斤,马车192辆,以及一些其他物资。这些任务的完成,都是指战员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的结果。有一次,5班渡送马车时,由于横扣在舟上的大车失去平衡,舟被浪掀翻,落水的10名战士在激流中英勇拼搏,有的爬上了朝天的舟底。岸上马参谋长,大车团的领导,兵站和泸定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千方百计组织营救,章思武副连长带着试验小组,乘一只空舟顺流追下去抢救,但战士杨明轩等两位同志还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就在渡送马车团的任务接近尾声之时,3连又开始研究如何渡送汽车团的的汽车。18军张国华军长(开国中将),专程由康定来到3连指导,并给3连做了报告。他告诉3连的同志们,当年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后边有追兵,对岸有敌人守军猛烈射击。红军战士们冒着敌人从对面射来的火力,英勇地从铁索上爬过去,战胜了敌人,保证了红军主力过河。张军长加重语气问道,"难道说今天在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面前,就不能把汽车渡过大渡河吗?"。3连的勇士们响亮地答到:"能!坚决完成任务"。张军长还告诉3连的同志,"前面部队有的已经断粮了,就等着你们战胜大渡河,把粮食和弹药送上去,才能向西藏挺进!你们3连能不能完成任务是关系着解放军能不能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的大事啊!"。听了张国华军长的动员,3连官兵发出了战斗誓言:“干前人没干、不敢干的事!为了解放全中国,敢于冒最大的风险,不怕任何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好任务”。
为了完成漕渡任务,上级还给3连送来两只美制大型橡皮舟。大家苦干加巧干,把汽车化整为零,先拆卸装上门桥,渡送到对岸后再组装起来,这样,就打破了汽车过不了大渡河的神话。汽车团领导和司机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积极和3连配合,主动拆车待渡,渡过大渡河后,马上拼接组装。3连从第3周开始,顺利地将汽车团的汽车如数漕渡过了大渡河。
3连战胜大渡河后,西南军区授予3连一面“大渡河英雄连”的锦旗,中央交通部授予3连一面“开路先锋”的锦旗。
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的同志,根据3连的英雄事迹,以写实和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歌曲,当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比赛,这首歌曲,轰动全场,获得了全军一等奖。直至今天,每当听到这首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英雄赞歌,仍使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尤其是歌曲产生之源,与歌曲联系紧密的老部队的传人,听到这首歌之后,更是感慨万千,心绪难平。之所以经典歌曲有生命力,正是其源于生活,精炼写实于生活。能在这支老部队锻炼成长过,脚踏实地工作过,也是人生之幸事啊!
时空变幻多经秋,岁月催人逐水流。老团队第一代的前辈们多数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创造的业绩早已载入史册,我们这些后来人由衷的向前辈致敬!曾经与我一起共过事的陈宜龙、朴龙万、光善福等三任团长,我和下一任政委尹玉春以及许多战友们,都早己退休,但军旅情怀始终萦绕心间,军旅生活时常入梦。
老部队从川西剿匪战场出发,从二郎山和大渡河走来,经过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经过和平时期的不断建设,包括数次抗洪抢险、训练演习,又创造了无愧于这支英雄部队历史的新辉煌。团队曾经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获得国家和军队授予"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的荣誉。经历了多次精简整编,在新时期的军改大潮之后,战友们继续阔步前行。老团队一代接一代不断奋斗,血脉传承,永葆本色到今天,应该使老前辈感到欣慰,使如今仍在这个行列的战友们引为自豪。2021年八一前夕,曾经的6任团长、连续4任政委以及许多战友们,有机会又在老部队驻地相会,忆往昔,话今朝,真是机缘所致,友谊长存。
新中国发展前进了70多年,歌声也飘过了70多年,老团队成长发展也70多年了。愿《歌唱二郎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的歌声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也伴随老部队在强军路上的新步伐,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让歌声永远响彻祖国大地,永远响在战友们的心中!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