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虫子在歌唱!”这一发现对我来说,是十足的欣喜,以至于兴奋。我住在一座高层楼上,距大地泥土遥遥乎远矣。在都市,水泥地和高楼林立处,正是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而人均恋乡土,对秋虫多有好感。这才惹得性情温和的圣陶先生也发了愤然的牢骚:“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许多年的都市生活,渐渐淡忘了虫子们的“美声”或“通俗”歌声的韵味了。近来却在深夜常听到“一只虫子在歌唱”,似在墙的某一角缝隙中,或竟是远处街心花园草坪上传来?声音十分轻柔,似有一点儿怯。叫几声,停停,怕惊动了人似的。稍歇,又重奏,如在琴弦上悄然叩拨两下。当我俯耳细听,想辨出其所在方位,总也拿不准。忽在这,忽在那,是虫子在移动,还是不止一只,有几只虫彼此呼应,做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呢?
提起捉迷藏,我又想起那年在崂山游玩。仰日湾海上飘来的湿雾像一些灰翅膀的鸟,转瞬便遮住了蜿蜒的山径,和山脚下一片小树林子。秋日的黄昏说来就来了。我和一个朋友坐在草地上,看牧羊的孩子赶羊下山,扫落叶的老人从林中背着筐篓归去,这时,山坡草地和小树林中,陆续传来了虫子们的吟唱,初始时断断续续,渐渐地彼此应和,一场无主题,无指挥的虫声大合唱就自然形成了。
“一只虫子在说话!”我的朋友说。
“她说什么呢?”我问。
“猜不出。”朋友年轻,站起身向出声所在方向走去。我跟着,蹑足而行。
待走到,虫声骤然而止。虫子是敏感的。当我们折回,声音又开始了。
“在逗我们玩呢。”是在捉迷藏么?
不懂得与虫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只好放弃,老老实实坐下来听树林里众声喧哗的音乐大狂欢了。
虫声是欢乐的吗?至少,树林里的大合唱,轻快,跳跃,杂乱,自由放荡,如同超级市场上的人声鼎沸,或是小学校放学时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并不是姜白石咏蟋蟀词中状写的那种“哀音似诉”,也不是欧阳修《秋声赋》中形容的“淅沥潇飒”和“波涛夜惊”,充满悲凉的萧条气息。我想,小小虫子哪有那么多悲秋情怀,多半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在借虫抒发自己的一腔怨愤罢了。今日的虫子,现代化的虫子是否也随着时代而变异,变得如此之开朗,泼辣,调皮和快乐了呢?只是,欧阳先生已听不到了,无法为我们写出一篇新的“秋声赋”来,可惜。
温馨启迪
本文叙述秋虫的叫声引起的遐思,文笔朴实沉稳,抒情内敛含蓄。读了此文,由衷感觉能够倾听虫子的歌声是一种幸福。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