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空袋难以自立,不学难以自强。饱食,只能让一个人增加重量;饱学,才会使一个人变得有分量。谁能够把书作为伙伴,谁就会成为一个精神富翁。
(二)
一个人的事业顶峰,不会超过他的自身素质。你有多高的素质,你才会担当起多大的重任。一个勤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一个高素质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有力量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三)
学习上有三种人:一种是积极思考,谓之勤;另一种是不肯思考,谓之懒;第三种是不会思考,谓之笨。学习上有两种循环:A、勤学便识博,识博则思远,思远则多惑,多惑则愈学。此谓良性之循环。B、懒学便识寡,识寡便思浅,思浅则少惑,少惑则辍学。此谓恶性之循环。
(四)
读书需借鉴“一、二、三”的读书方略。一,就是书要一本一本地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再读第二本。二,就是要把所读的书分成精读与泛读两大类。精读即细读,泛读即浏览。三,就是一本好书要读三遍。第一遍知大概,第二遍去吟味,第三遍要消化。
(五)
读书犹如吃补药,善吃之有益,不善吃之有害。人要是死读书,书会把活人带死了;人要是活读书,人会把死书带活了。
读书而不去思考,常常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读书而愈去思考,往往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少。世间最渊博的书籍莫过于人生,读书的最佳境界莫过于感悟人生。
(六)
知识与智慧不同。知识是一种原料,智慧是一种结晶。一般来说,回答问题需要知识,解决问题需要智慧。“智谋”这个词,就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智在前,谋在后,有智慧才会有谋略,智是谋之本,谋是智之花。
(七)
学者与智者不同。有知识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有能力才会成为一个智者。
拥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知识的人才会成功。有的人不学无术,干不成一件事情;也有的人博学无能,干不好一件事情。
(八)
资历与能力不同。资历只能说明一个人经历了什么,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够成就什么。
有能力的人,常常会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没能力的人,常常却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能力,都是在人生道路上摔打出来的,当你一次一次摔打的时候,你的能力就一次一次在提高。“摔打”是人生中重要的学习。
(九)
天才与全才不同。全才,都不是天才;天才,也不会是全才。某个领域里的天才,也可能在其他范围里是蠢才;某个方面的能人,也可能在其他事情上是笨人。无所不学的人,很可能是一无所学;无所不能的人,往往是一无所能。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