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边屯

时间:  2022-01-01   阅读:    作者:  素素

  也是这间博物馆,让我第一次知道,在边屯之下,可以细分出军屯、民屯、商屯三种方式,其中以军屯人数最多。军屯者,“置军屯田,兼令往来递送,以代驿传”。此外,军屯又有边地和内地之分,“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当年入滇的中原将士,可携家属和亲眷一起驻屯,而且军户耕垦可免三年税赋。民屯者,有边地土著,更多的是汉地迁民。有人说,云南现在的地名仍留有边屯时代的影子,凡是叫什么什么“卫、所、屯、堡”的,彼时皆为军屯,叫什么什么“村”的,彼时皆是民屯。商屯者,属于明代首创。《明史·食货志》载:“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谓之商屯。”招盐商来屯田,种出的粮食依盐价折换,拿着凭证可以取盐,然后再贩卖牟利。于是,商人手里的盐,与茶马古道上的茶,一起成了硬通货。

  亦军,亦民,亦商,曾让云南边屯风生水起,喧闹如市。走在博物馆展厅里,我仿佛听见了从时间深处隐隐传来的嘈嘈切切。是一片金属摩擦撞击的钝响?还是春犁与土地窃窃的私语?抑或是秋镰与稻菽热情的亲吻?又或是茶马古道时断时续的铃声?

  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朱元璋的治国之策,引无数汉人拥入云南,如公元1620年左右编写的《滇略》所云,“衣冠礼法,言语相同,大率类建业,薰陶渐染,彬彬文献,与中州埒矣”。汉以前,云南没有汉人,在司马迁《史记》里可见端倪。明以后,云南已成为传统的汉地十八省之一。

  当地朋友告诉我,汉族人口最多的县是永胜,因为永胜当年是边屯重镇。也对,那些血气方刚的中原将士,出门时大都没有娶亲,转眼却已家山遥遥,于是改客为土,天经地义地与夷族女子通婚,今天的永胜民谚,仍有“夷娘汉老子”之说,在那一座座中原风格的宗祠里,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为永胜一支的始祖。

  博物馆院内,专辟了一间展厅,世居永胜的毛氏,与湖南韶山毛氏同宗同源。几乎所有的文友,都一时看得傻了眼,因为从未听过有此一说。

  墙上有一张毛氏迁徙地图,旁边加有文字注明,始知毛氏先祖原本是姬姓,西周时封于毛地,后以国为姓。几位陕籍文友甚是兴奋,因为陕西之西河郡,便是毛国旧地,想不到自己竟是毛氏乡党。

  至于毛太华祖先一支,不知什么原因,决定离开世居之地西河郡,由陕西迁河南,由河南迁浙江,由浙江迁江西,由江西迁云南,再由云南迁湖南,迁徙路线曲折而迢远。其中,由江西迁云南,适逢元末明初的战乱,毛太华从江西吉安,辗转来到云南永胜,这里稍比中原安宁。毛太华找到了落脚处,便娶当地夷族女子为妻,生下了四个夷汉混血的儿子。

  不管怎么说,避乱入滇,都改写了毛氏命运。明洪武十五年,一介流民毛太华,应募加入平滇明军,后因军功而升任百户,率所部驻屯澜沧卫。据载,毛太华在建澜沧卫过程中大显身手,再立新功,终获“简拔内迁”,携长子和四子至湖南为官,留二子和三子在永胜袭职承荫。至此,毛太华便有了两个身份,既是永胜毛氏的始祖,也是湖南韶山毛氏的始祖。在永胜,有毛太华二子墓碑证之,在韶山,有毛氏族谱证之。《韶山毛氏族谱》载:

  始祖太华公位下,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妻育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官楚,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开种铁陂等处,编为民籍。

  永胜的毛氏,皆是毛太华二子、三子后裔,至今已有两千余人,主要聚居在凤羽村毛家湾。它是一个自然屯,离开博物馆,走几步就到了。途中经过几户人家的宅院,门楣上方皆写有“西河门第”二字,可见毛氏至今仍以西河郡为故土​‍‌‍​‍‌‍‌‍​‍​‍‌‍​‍‌‍​‍​‍‌‍​‍‌​‍​‍​‍‌‍​‍​‍​‍‌‍‌‍‌‍‌‍​‍‌‍​‍​​‍​‍​‍​‍​‍​‍​‍‌‍​‍‌‍​‍‌‍‌‍‌‍​。

  毛家湾有一座毛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初年,比韶山毛氏宗祠早建九十三年。一正殿、两厢房、一照壁,传统的格式,清简的气质,与这片土地的朴质之气倒是恰切。祠堂正中,立着一代一代逝者的牌位,如一片沉默的森林。墙壁上,挂了两张素色画像,一张是毛氏鼻祖毛伯郑(周代),一张是毛氏二十二代祖毛遂(战国时期)。永胜始祖毛太华的牌位,立在二子和三子中间。

3/4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