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本次列车终点是你

时间:  2024-01-27   阅读:    作者:  梁凤莲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铁轨很长,在东欧风景平素的野地里伸延,房舍与田地,都显得有点落魄,不太富足,恍若有点国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的况味,并没有多少东与西的差异,西欧那些如诗如画的旷野,再也没有出现在东欧的取景框里了。

  在列车似曾相识的摇晃里,我在前往华沙的列车上读着这本诗集,深情款款的诗句,诗人的眼泪叹息都渗进了岁月的缝隙里,我读得浮想联翩,这样的诗句能向谁一点二点地展开?就像内心的私密能向谁一点一点地铺陈?

  书页翻开/所有的文字四散/只留下一个数字我的座位号码/靠近窗户本次列车的终点是你。

  焦虑只剩下一点,像心脏疼痛或者头痛一样,只聚拢一点,却又分明地扩散开去。原来,什么东西都可以潮涨潮退,很多的情绪都可能烟消云散,而唯有终点站或者那个命定的结果,是理性与现实所无能为力的,就突现在时间的尽头,迫使人不得不面对。诗句一句一句沙子一般地硌着眼睛,人生的列车最终要驶向哪里,没有人知道答案,我更不知道终点会有什么等着我,或者,我只是最终和自己相遇,然后孤独地回到出发的地方。所有的东西都会四散,思虑和浮想都会无影无踪,最后,只留下什么呢?

  灵魂煎熬,也许是永无止境的精神跋涉,甚至是年复一年都在持续的内心长途,即使万里之遥,能邂逅什么风景、能收获什么正果,并不一定是有答案的。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向一个地方持续地赶赴,向一个向往的对象永远的奔赴,时间的列车或快或慢,带着自己的意愿前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可以中途下车吗?谁能预先告诉我什么时候能够靠站呢?于是,这首诗就变得意蕴无穷,和这一次远行的疑虑相撞,就多出了很多的怅惘。

  那时候,还未有缘感知北岛的这首诗,学生时代曾坐过漫长的火车,从广州始发乌鲁木齐的列车,途经兰州,五天四夜的路程,我在火车的等待里已经参透了什么叫前行的茫然,时间把很多的热情与兴奋都绞干了,我只是知道出发,向着愿望中读完万卷书后的万里路与远方出发。

  如今,则是在杂乱中挤出一点空隙,往远方走,用陌生的探望,来填满因匆忙而空置的内心,让它变得厚实充盈起来。生命的意义不在因果而在过程,较长的旅途关乎的还是经历,得与失不过是在绝望的临界再进一层,去障归省,信与不信全在己心。如远方,如臆想中的你我,仅是审美的对象而非期待的客体。

  于是,很多的记忆就排列在岁月的轮转里。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往时间的深处延伸,往命运不可知的远方延伸,往生命的无常延伸,不知道会把我们带到哪里。我只是感叹,此时与记忆相遇。

  小时候扯着母亲的衣袖赶火车。那时的火车只是连通广州城外的乡镇,不是通往远方的。我就是坐着火车去到珠三角的河滩和粤西丘陵上的山村。

  那些曾经频繁地来往的或近或远的亲戚如今已经星散了,母亲家族的很多亲人在“文革”时就下放在珠三角的河涌村镇里,嬷嬷的一些亲戚就在火车通达的粤西或粤东的乡下。火车把我捎去了那时的远方,童年的我就见识了那里的乡野,贫瘠、荒芜,却又素朴、坦诚,自由自在,可以在长满野果子的山丘里乱走,可以在稻谷齐腰的田垄里疯跑,泥屋后面的菜地里都是肥硕嫩绿的叶菜,沙地池塘里有的是西瓜番薯莲藕慈菇,有意思的乡野和面善亲近的父老乡亲,并没有一齐来到扩张又扩张着的城里。

  少年长成的时候搬了一次大大的家,从老城搬到离铁轨不远的西村,对城市距离的想象就是这样从东面的东站到西面的北站,汽笛鸣叫过后喷出的烟岚,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向往,绿莹莹的信号灯,让我渴望着什么是神秘的远方。

  那时候就把走万里路设置成一种理想了。坐火车是一种路上的感觉,从此时间开始转向,朝着一个叫做梦想的地方出发。对远方的解读就是从火车开始的。

  读书写作的时间久了,神思开始麻木的时候,就会听见有一声汽笛,从愿望的深处深深浅浅地响起,先是在城里打转,想象着从东山港九车站开来的火车,就像一个阅兵的仪仗,把不大的广州检阅完了,才把视线留在西关,就停在西村的北站里。逮着时间,就该走向城外了。火车就是这样把人的视线一直带往远方,甚至把少女时遗落的一段心事重新捡起,从两关到东山,从没想到本次列车还有终点,终点上还可能有你,北岛诗句的抒情只是臆想吧。

  从东方到西方,断没想到,我在东欧的东柏林,坐上了开往波兰华沙的火车。赶早的时候,天还蒙蒙亮,城市还没醒来,柏林夏季的清寒让人不知季节的深浅,老式的火车,开进老式的站台。本次列车终点还可能是你吗?二十年沧桑,欧洲不过是你的客栈,你的根又移植回了广州,又枝干茂密盛放在东面了。而此时,西关的书写于我则是过于绵长,是时候该画上一个暂时休止的句号了。

  悲情自古伤别离

  原本以为是地理的原因,位居欧洲的边缘,又与东亚靠近,在东西风的交汇碰撞中,总是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两面的波动和影响,于是被瓜分被宰割被使唤,竟然成了无法逃脱的命运,又或者历史带来的后遗症?在“二战”两强对峙三足鼎立的缝隙里,左右为难终难幸免,成了一块归属无宗的肥肉,顺手就被易手的霸主切割来分割去,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运?然而有一点却让来者异常分明地感受到,命运确实逼使这块土地也相应形成了一种性格——悲情,但是,这却是有力量的悲情,活不下去的年代里也还是活着,活得下去的岁月里就竭力地坚强起来。在我从东柏林乘搭慢悠悠的火车走进的时候,波兰的现状已经好多了,哪怕刚刚送走一场大恸,国家的危殆刚刚修复,时间总是很悲悯地愈合着伤口。想来大限之后,造物的补偿,会让一切慢慢好起来的。

  去波兰之前,为了要去看“二战”时举行过重要会议的那片建筑,我在德国的波茨坦迷了路。其实这只是一个在欧洲大陆寻常普通的小镇,战争却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符号,变成了一个隆重的代名词,各种势力的较量就是在这里打上了休止符。这么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烟尘早已止歇,波茨坦已回复成一个宁静的小镇,人口不多,树木葱郁,很舒展,很怡然,有些人家院落里的车厘子树,一串一串殷红的果实就伸出了栅栏外,散发着殷实而宁静的气息,天人合一的状况想必就是这样了。

  车道都在树木的簇拥下越走越远,就走到一大片废弃的建筑前,没有人,没有车,只有把静穆放大的鸟叫蝉鸣。在茂密的树木掩映下,这片建筑依然气势堂皇,廊柱森然,房舍空阔,这莫非就是“二战”里著名的波茨坦协议签署的地方?这里的台阶、走廊、房间,曾经走动过那些撬动战争的风云人物吧?然而,现在呢,烟消云;散,不着痕迹,显赫之后的颓败更显苍凉,亦更现落寞。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当初,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现在?德国人并没有刻意地修复或者重建这种记忆,而只是让过往存在着,让历史在时间深处静待着,让愿意被惊动的人走近好了,历史只是一种存在,而不应该左右现在。我突然发现,这里面是否有着超凡的处理哲学,谨严得意味无穷。这可是个最富于思辨的哲学大国呀。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相对于这种威严有度、庄稳不改的气度,波兰的悲情则有点漫漶流散了。

  这是个被全世界喻之为悲情的国度。已经上了岁数的火车把我捎来这里,停留期间,街景风貌的左顾右盼中,竟然也是不无凄清的。总理府前,有数张大大的图片,正在悼念令这个国度的领导班子全军覆没的空难,摇曳在白天的烛火,刺目的鲜花,行人的肃立,周围的气氛,很是压抑。

  活得不容易跟活得坚强洒脱,应该是两回事吧,国家与个体的存在,呈现方式也是大同小异的。上帝面对波兰的时候,是不是眼里该是贮满了泪水,独立富强;自足的年月远去多久了,命运还在考验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竟然也是无从挣脱的。

  我从总理府前拖着脚步走到对面的马路上,路边有一座教堂,一个突兀的被十字架穿透的教徒雕塑,倾斜着立在门口、扑向来人。我吓了一跳,雕塑神态逼真,悲情满溢,无奈地受难,呼号着被救赎,上帝在哪儿呢?上帝会搭救这些无助的沦落吗?

  我坐在教堂里面的告解席上,只是被不由自主涌上来的悲悯弄得很累很累,突然就觉得此行的路途太漫长了,身心都有点负荷不起了。不经意抬头,却看到肖邦心脏存放处的碑刻,就在对面的墙壁上。这个伟大的波兰人,不仅让他的音乐回家,亦要让他的心脏魂归故里,让他的钢琴曲、让他的心,向这个悲情的国度最后致礼吧。肉身消逝后,能做的能成全的,恐怕亦只有这些了。

  在漫长的旅途后走向你

  书写也许让人自大,自说自话情不自禁的,而唯有行走也许永远让人谦卑,个人的脚步是永远也无法丈量完远方的,远方有多远喔。并且,那些意外的收获,突如其来的惊喜,不期而遇的发现,心神共振的契合,跨越时空的美丽呈现,简直就把你完完全全地镇住了,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幸运地出现在那里,被恩准亲临其境,然后被感动得分不清东南西北。“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能来一趟,能在最终迷恋的地方出现,看上好几眼,那是多么幸运啊。

  每年每年,我都在等待出发、远行。走了很多的路,得得失失走到这一步,值与不值都目视前方吧。很多没有答案的生存之谜,让人期待着明天的来临,或者是新的开始。即使是重锤一般的经历撞击,依然改不了这种侥幸,除非心如死水,彻底放弃,就会彻底忘记,也不在乎记忆什么了。

  理悟,或者参透,也就是说有那么些通达吧,这该是漫长旅途的走向了,就像世事人生兜兜转转之后,也只剩下终点,最终也只能走向你,走向你这个臆想中的结局,有点不着边际的虚无,却是心愿念念不已的落实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具象的,空幻的美好,更能引领我们的神思。

  自然的神性与缘分的秘密,把空幻创造出来,并拓印在记忆中。花开花落,日月星辰,很多事情过去了,但故事远远没有完,虽说这是一个多变的世界,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把握住点什么的世界,然而,它一定存放在记忆里,或者是复活在描述中。

  也许,经验不到之处,自有启示之光将思考带入澄明。

  帕斯捷尔纳克的芦苇与人的一体性,脆弱的生物性与尊贵的精神性,每一样都那么真实,那么直抵内心,就像茨维塔耶娃所表白的,心灵毅勇才是真正的活,哪怕精神活动无法适应现实的所谓判断价值,做人大可“凭何是其所是并如其所思”。火车在山川野地穿越,神思在时间缝隙去来,毁灭不过一击,而要孕育则要日月星辰的滋养,为什么要放弃,为什么不珍惜。

  所以,守着初衷,守着承诺,这是多么天真无邪而又坚持到底的信守啊,也只有这样子,人生一趟,或者活一辈子,才显出了那么点意思和可爱,为精神的价值与尊严做出了最忠诚的诠释——为了愿望和所爱消耗,是珍爱和享用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这大概就是一颗完全裸露的内心,没有功利,没有政治的外衣,甚至没有索求与回报的想法,只是因为诺言与信守的愿意,甘愿——有时候是不讲道理也不必符合常规逻辑的,既然有征服自己内心的神奇力量,那就随之而去吧。或许我们要正面一个长久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唯一的这条生命,才能真正体现内心的尊严与价值,才是真正的无怨无悔。

  写潜藏着天性的文字,写不是为了追名逐利,或者巧舌如簧的文字,走没有效益的路,探索没有功利的远方,所有的理由,就是为了衷肠不改,或者向美投奔。

  “人间情热,究竟能操弄人并使之到达怎样的地方呢?”从年轻时起,这就一直成为我最为关切的心结了。对美的渴望究竟强大到什么程度,才能隐去个人的痛苦得失,并在折腾磨砺之后,有足够的资格,可以把自己领到“最终为之迷恋的地方”,并且祈望“本次列车终点是你”,这,该是最大的被赐予了。

  在自己能跨越的音域里从最低音唱到最高音,在自己能达到的空间里从最南端走到最北端,在自己能接触的事物里从最卑微读到最高贵,在自己能感知的情绪里从最彷徨渡到最快乐。

  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走进思考与精神隧道的漫游,这一切的祝福与兑现,就实实在在地降临到我的怀里了。

  开始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落地窗外的阳台上,铺满了初夏的阳光,透明而又纯净,又在咫尺之遥的河水和树冠上流连,让人感受到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一种纯粹的水洗无尘的心境。

  如今,秋天已起,秋露已至,我仍在思考。漫长的旅途后我走向思考,走向回味,走向追忆,走向独悟,走向你,你变得异常真实地突显在我跟前,这就是我的收获。秋天的广州燥热还在,我却已晤遇到内心的清凉。喧闹中有些许的解脱,夫复何求,已经是被造物垂顾,甚至是被搭救了。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