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母亲的心事

时间:  2024-10-19   阅读:    作者:  李荣华

  “小曹,我妈妈想你们想得厉害呢。”

  “郑大娘身体好吗?”

  “比不上从前了,现在她年纪大了,爱回忆往事,净想着从前发生的事……”

  “好,我与战友们联系,争取尽早成行。”

  “好。”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接电话的小曹,其实,已是六十二岁的退休老人了,可他为何被对方称为小曹呢?这与他的一段军营生活有关。都因为郑大娘口口声声称他是小曹,当年,他离开郑大娘时,的确是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生龙活虎的形象,一直定格在郑大娘的记忆里。

  这个电话,一下子将他拉回到四十多年前的过去时光里。那时,他正年轻,是一个刚入伍的新兵,在浙江丽水当兵,电话就是他当年房东的大儿子郑大哥打来的。

  四十年前,小曹所在部队起初驻扎在江苏连云港,突然有一天,上级命令他们这支部队转移到浙江丽水去,而且,部队营房尚未建成,他们临时住到当地的村民家中。小曹与17名战友一起住到房东郑大娘家,郑大娘家是三层楼房,一楼是猪舍与厨房,二楼是郑大娘一家人居住,她将位置最好的三楼让给18位年轻战士居住。郑大娘是一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她不但将最好的房间让给与她孩子年龄相仿的战士们居住,她还在生活中处处留意与照顾着这些年轻的战士们。

  一天,小曹忽觉得身体不舒服,腰间系裤带的身体部位疼痛不已,自己低头一瞧,只见疼痛处冒出许多小红点来。他连忙去找连队卫生员,卫生员撩起他上衣,查看了他腰间的红肿情况后,初步判断他患上了蛇盘疮。当即,为他用药医治,在患处涂上一层药膏。叮嘱他去向班长请假,及时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

  第二天早晨,小曹腰部疼得更厉害了,那数粒红点已连成一片,并流淌下粘乎乎的液体来。卫生员有点惊慌失措,他知道昨日涂上的药膏没有疗效,可是,他手上除了这种药膏,别无其他药品可用。这时,郑大娘从旁经过,撞见了他们为这蛇盘疮犯难的情形,郑大娘查看症状后,以轻松的口吻对他们说:

  这是蛇盘疮,在我们丽水属于一种常见病,山上有一种药草,治疗蛇盘疮效果好得很。我现在就上山去采药。

  说着,郑大娘放下手中的扫帚,她原准备进猪舍打扫卫生的,现在,她放下这活,先去做要紧的事。她背上竹篓,上山采药去了。

  约两小时后,郑大娘背着沉甸甸的竹篓回来了。卫生员忙迎上前去,只见,郑大娘满头是汗,一缕缕长发被汗水浸湿,贴在脸上,像是画在脸上的一道道细线。大概,她在采药时用粘泥的手指去拨弄过潮湿的头发,又在她脸庞上留下明显的泥手印。卫生员连忙走上前去,帮郑大娘卸下背上的竹篓。只见,竹篓里满是药草,上面被几支新挖的竹笋压着。郑大娘兴奋地对卫生员说:“这就是专治蛇盘疮的药草。”

  “”你腿怎么了?”这时,卫生员发现郑大娘负伤了,她走路的姿势与先前不同了。郑大娘却轻描淡写地说到:

  “不碍事,就是在下山返回的路上跌了个跟头,差点将篓里药草都倒掉。”

  原来上山时,郑大娘小心翼翼地登上陡峭的山坡去采药,到是平安无事。可采完药草下山时,她却一不小心被凸起的石头拌了个跟头,将采好的药草都倒出竹篓来。她忍着脚崴了带来的疼痛,将洒在地上的药草重新收集起来,并且,她又特意挖了三支新竹笋压在药草上面。

  郑大娘采完药草回家后,她也顾不上休息一下缓解脚痛,便又一瘸一拐地走动着,继续做事。她将药草放在厨房水池里洗净,又将药草端到院墙下,倒入石槽里,一遍遍地辗动转盘,将药草辗碎,使一片片药草粘结成整体,变成一团草泥。郑大娘将那草泥小心翼翼地涂在小曹的腰间,不久,小曹腰间的小红点都被药草泥覆盖了。在郑大娘面前,小曹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他相信郑大娘的话,认为药草能治好他的病,就像在家里时,妈妈的一碗生姜茶能治好他的感冒一样。当第一勺药草泥敷在他患处时,他立刻感受到一阵药草带来的清凉与舒适。郑大娘叮嘱他,夜里睡觉时,都要保存好腰间的药草,药泥粘贴的时间愈久,它发挥出来的药效就愈大。

  第二天,卫生员来查看小曹的病情,他惊讶地发现,郑大娘的药草,果然比自己的药膏有疗效呢,患处的红点没有增加,流淌的液体也已干涸。他问小曹:“你现在感觉如何?”

  “前晚,疼得睡不着觉。昨夜,我竟然迷迷糊糊地睡一会儿的呢。”

  “行。继续敷草药。”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他们来到石槽前,只见,槽里又新添了一团草泥。这是,郑大娘昨晚上山采回来并连夜加工的药草泥。

  一周后,小曹完全康复,他非常高兴,他打心眼里感谢郑大娘。可郑大娘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我照顾生病的你,就像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要你感谢做什么。郑大娘一席话,说得小曹愈加敬佩郑大娘。虽然,她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可她的思想觉悟一点都不差。丽水是个好地方,这里军民鱼水情深,拥军爱民,蔚然成风。小曹写家信时,将自己生病与他的病被房东郑大娘用草药治好的事,全都告诉了爸妈。他爸妈收到信后,读了,他们非常感动,

  一定要带一些醉螺醉蟹等地方土特产,专程到丽水去感谢郑大娘呢。

  小曹母亲对他父亲说到,他们俩一拍即合,很快,他们就踏上了去丽水看望孩子与感谢郑大娘的旅途。见面时,郑大娘感到意外,同时,也很感动,她连声说,在我们这里,上山采点草药回来治一治病是常事,哪里需要你们登门来感谢呢。小曹妈妈拉着郑大娘手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呀,曹小杰第一回出远门,我们做父母的放心不下呢。可是,我们来到您家,见到您后,从此,我们就放心啦,我们知道,小杰在您家,就像是您家添了一个孩子。

  两位母亲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其实,小曹母亲的觉悟也挺高呢,她将小曹尚在襁褓中时曾让阿黄看护他的故事讲给郑大娘听,郑大娘听了,真心诚意地向她翘起大拇指表示敬佩。

  这事发生在1963年10月8日,当时,小曹的家位于盐城市射阳县的黄海涂滩湿地。这天,曹奶奶抱着孙子(尚在襁褓中的小曹)走出院子去闲逛,小曹的妈妈巧珍留在家里忙家务。

  一会儿,曹奶奶抱着宝宝急匆匆地返回家中。她慌慌张张地用脚踢开被风吹掩上的院门,快步走进屋里,对媳妇巧珍急说到:

  “我有急事,你带一会宝宝,等我回来再替你。”

  曹奶奶说完这话,也不等巧珍表态,便一把将宝宝塞到巧珍怀里,她立刻转身,冲出家门。

  曹奶奶经过院子里时,顺手抄起倚在院中槐树下的硬木扁担,她不断加快步伐,越走越快地奔出院门,出门一拐弯,便消失了身影。

  媳妇愣在屋里,她一时回不过神来,婆婆今日一反常态,让她感到不可思议。过去,曹奶奶从未这样对她说话过。刚才,她并不是征求媳妇是否同意接替她,而是直接对媳妇下命令,要求媳妇代她带一会宝宝,她有急事在身。可她会有啥急事呢?过去,婆婆从未这般着急过呢。媳妇被动地停下家务,抱着宝宝走出家门,打算出门去看一看,弄清楚婆婆到底遇上啥急事了。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巩固海防,保卫红色政权,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南京军区在射阳境内驻扎部队,在双洋闸口南侧驻扎一个连队。驻地部队和当地群众关系十分融洽,民兵们一边劳动,一边加强军事训练,这里的军民联防,成为盐城地区的先进典型。荒凉的海滨滩涂湿地边,到处都是滩涂湿地里特有的约一人多高的盐蒿草,它们生长茂盛,居住的人口倒是稀少,邻居之间,大多相距着四、五里路远的距离。

  巧珍抱着宝宝走出院门后,她四处张望,可哪里有婆婆的踪影。別提婆婆了,就是任何一个人的身影也不见。虽然,平日里就难得遇见一个人,可是现在,巧珍渴望能遇上一位知情人,告诉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约一刻钟后,忽然,从眼前的盐蒿草的草丛里跑出一个人来,他脚下奔跑着,手里却握着一柄鱼叉。巧珍连忙上前拦住他问到:

  “你跑什么?发生什么事啦?”

  “有一股美蒋特务刚刚在滩涂湿地上登陆,我赶紧去会一会那帮杂种。”

  那人边走边说,他说完话后,便冲入对面那堵墙似的盐蒿草从里,消失了身影。

  顿时,巧珍醒悟过来,她明白婆婆急匆匆地离家出走的原因了。婆婆没有文化,她尚且知道要守卫海防去抓美蒋特务呢。巧珍已上识字班,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她更懂得保卫海防人人有责的道理。她也留不住了,她也想去滩涂湿地里抓特务。

  可是,家里沒人照看宝宝了,而宝宝尚在襁褓中,必须有人看护的。这时,谁能替她看护呢?

  巧珍抱着宝宝,在院子里不停转圈。当她转到第五圈时,家养的大黄狗在院门口探头进来。她灵机一动,有办法了,就让忠心耿耿的大黄狗来替她看一回宝宝吧。

  “阿黄”

  她轻唤一声,大黄狗欣然跃入院内,奔跑到她身边。她又将大黄狗引入屋里,并对它说到:

  “你在家看护宝宝,在我回来之前,不准出门。”

  说罢,她走出家门,并插上门闩。她从院里经过时,顺手抄起一根木棍,她与婆婆一样,冲出院门。

  在成千上万的军民合力围捕下,很快,滩涂登陆的10个匪徒全部被捉,这段历史在射阳县志和临海镇志中均有记载。而像巧珍婆媳俩热心海防的类似故事,在当地有许多。至今,故事的主人公还健在,故事还在民间流传着。

  郑大娘听完这故事,她紧握住小曹妈妈的手说:你真厉害,曾经亲手活捉过美蒋特务呢。可惜我没遇上这样的机会。但即使遇上了,也未必能像您那样勇敢。可我父亲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战士,接着,郑大娘就自豪地讲起了她父亲的故事:

  1935年,粟裕率突围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500余人,奉中央军委命令组成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刚参军的父亲高兴极了,他以为自己能拿枪打鬼子了。可是,游击队长带领他们去开荒种地,又长南瓜,又种西红柿的,父亲失望了。

  当初,父亲参军的目标很明确,上战场打鬼子。可是,为了粉碎日寇、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与封锁,毛主席号召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部队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开荒种地长粮食。将他手中的真枪换成锄头,这下,父亲的意见可大啦。

  不干。我是来当战士上前线杀敌的,不是到后方当农民种田的。

  你是一名战士吗?

  当然是。

  父亲挺起胸膛,对王队长大声地回答到。

  那么,我问你,红军战士遵守的第一条纪律是什么?

  一切行动听指挥。

  父亲继续以高声回答王队长的问话,虽然,他入伍时间不长,但是,通过新兵的强化训练,他已经明白,作为一名战士,首先要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问答。

  但在这一瞬间里,他猛然醒悟了,既然一切行动听指挥,那么,自己还噘着嘴做啥?他的声音先高后低,显得虎头蛇尾似的。父亲觉得自己被刚起的新觉悟束缚了。

  行。现在我以班长的身份命令你,放下枪来,换上锄头,立刻奔赴原野。我们要向开垦南泥湾的战士们学习,在原野上同样掀起大生产运动的高潮。

  就这样,父亲无可奈何地随战友们一起向原野出发了。

  未开垦的原野,遍地是荒滩,这是父亲初到原野的真实见闻。要将这里改造成遍地长庄稼的好地方,显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很大,必须要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苦累,理想才能化为现实。对于农民子弟的父亲而言,他心里清楚这一点。

  王队长知道父亲思想上有点抵触情绪,他同时开展两方面工作,一边与父亲一起干活,一边讲革命道理给父亲听,告诉他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什么说当前多收粮食,就是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最有力行动。现在,每挖一锹土,就等于向敌人甩出一颗手榴弹;挥镰收割,就如同将刺刀捅向鬼子。而在原野大生产运动中激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创造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若将这大生产运动的革命精神运用到消灭敌人的战斗中,就一定能打胜仗,得胜利。

  父亲一边聆听王队长讲革命道理,一边卖力地干活。渐渐地,他听懂了许多革命道理,心头逐步开朗起来,他手里的农活也越干越轻松了。他脏活累活抢着干,持之以恒地做出了成绩,部队表彰他是开荒种地的劳动模范,在金色的秋天里,原野上获得粮食大丰收,部队将组织一支运粮队伍,前往苏维埃政府交公粮。父亲踊跃报名参加,但是,张连长见了他一身尘土的模样,便没有立刻批准他。张连长问他到:

  你有干净衣服么?

  要干净衣服做什么?一路上,都挑着公粮的重担,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体力活啊。

  但是,到了苏维埃政府,首长要接见我们呢,我们能穿一身脏兮兮的衣服去见首长么。你赶紧去找件干净衣服,找不到干净衣服,就别来参加交公粮的队伍。

  父亲听了这话,心里很虚,因为,在秋收大忙的日子里,他起早贪黑地干活,将洗衣服的事落下了。其实,他的两套衣服都是沾满泥污与汗水的。这两套衣服,只晒不洗,轮流穿,此刻,纸包不住火,他终于露馅了。

  幸亏,王队长出手相助,替他解了围。王队长没有参加运粮队,他要带领游击队员们继续下地干活,他将自己干净衣服借给父亲。那时,在原野上干活的战士们,没有一个胖子的,大家都是偏瘦的体型,区别只是个子有高矮差别而已。王队长的衣服穿在父亲身上,也就是略长一点。

  父亲感谢王队长的成人之美,他向王队长保证,一路上,他都注意爱护这身干净衣服。到苏维埃政府见过首长后,他一回来,就将干净衣服完璧归赵还给王队长。

  张连长见父亲穿着干净衣服走来,这回,就同意他参加运粮队伍。并且,张连长知道父亲干劲大,是一名劳动模范,就安排他当运粮队伍的排头兵,让他带领运粮队伍,大步向前走。

  父亲明白张连长的意思,一路上,他走得既快又急,但他身后的战友们,也是谁都没有开口要求他慢一点,或是等一等。战友们知道,父亲肩上粮担比他们还重叁拾斤呢,大家平均分配这趟公粮后,多余的叁拾斤就加给父亲了。结果,父亲在前面大步走,后面的战友们,不时地,以小跑步的姿势紧跟上来。

  突然,父亲挑的粮担被路边树枝戳了一下,使得他肩上的粮担急剧动荡起来,父亲大叫一声,不好。原来,粮袋被树枝戳出一个洞来,使得袋里粮食从洞口泄漏出来,父亲赶紧扑下身子去堵漏。

  最终,父亲将粮袋重新调整位置,使得漏洞处于最高点,这样,才止住袋里粮食继续泄漏出来。然后,父亲毫不犹豫地脱下衣服,将泄漏到地上的粮食都包裹在衣服里,放到粮担上,他光着身子,继续挑担前进。

  到了苏维埃政府,交公粮过称时才知道,父亲交的粮食竟然多出半斤来。原来,他包裹在衣服里的,不仅有泄漏到地面的粮食,他还附带地将一些路上的泥灰与粮食都收集起来了,总之,父亲圆满地完成了交公粮的任务,称完粮食后,父亲如重负地重新穿上衣服,与战友们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到大会堂去接受检阅。

  首长热烈欢迎他们送公粮到苏维埃政府来,就像欢迎从战场上打了胜仗凯旋归来的战士们一样,赞扬他们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你们不仅送来了看得见的公粮,而且,还展示出非凡的红军精神来——。

  首长刚说到这里。这时,站在前排的父亲,不假思索地接过首长话茬说到: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平日里,王队长向他讲解了许多革命道理,特别是红军的十六字训词。父亲早已熟记于心,此刻,便派上了用场,父亲脱口而出地回答到。

  父亲的故事,让小曹妈妈敬佩不已,她称赞郑大娘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这次见面,让两位母亲的心靠得更近了。小曹父母在郑大娘家小住两天后,放心地踏上归途。

  这天,郑大娘的小儿子郑小悦从河边担水回来。小悦才十四岁,他个头不高,担起两桶水来,显得高度不足,有些勉强。经过门坎时,郑小悦总要踮起脚尖来,水桶底部才能勉强地擦着门坎过去。这样,水桶总要在门坎上拌一下,门坎处有明显的水迹,就是小悦担水经过时洒下的。

  小曹在外训练完回来,撞见这情形,他主动接过小悦肩上的担子,帮小悦到河边去挑水。乐得小悦轻松地跟在小曹身后,一路蹦蹦跳跳。晚上,郑大娘从地里干活回来,小悦告诉妈妈的第一件事,便是小曹哥哥真好,今天,我担水的活是他帮我完成的呢。

  晚饭后,战友们在楼上休息时,有一名战友下楼来站岗。当天晚上,也轮到小曹值班站岗。两小时后,到了换岗时间,小曹准时下楼来站岗。可是,小曹觉得今晚有点异样,他觉得肚里特别饿。

  夜风习习,周围的树木绿叶,沙沙作响,小曹肚里也是饥肠辘辘。今晚,他已经比平时多吃一碗饭的呢,可是,站岗约一刻钟后,他开始感到饥饿。这时,眼前郑大娘家那片菜园里景色,格外诱人。他已经想象见不远处的黄瓜架下,藏身于黄瓜叶下的黄瓜,正随风晃动着苗条的身材诱惑他;也想象见西红柿枝头上挂着的红苹果似的番茄,在夏日的清风中像钟摆晃动着,反复挑逗他。

  但是,部队纪律约束着他,此时,他不能擅自离开岗哨半步,再说,军人是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除非……

  “小曹,给——”

  “这是啥?”

  “这是铁锅烧饭剩下的锅巴,饭吃完了,锅巴还剩一块,可香呢。”

  “我不能接受。”

  “没事,这不是你讨要的,是我送给你的。”

  “我不饿。”

  “傻孩子,别说假话了,我知道你饿呢。凑巧,今晚我家里剩下一块锅巴呢。”

  郑大娘说完,她转身回去了,小曹手捧这块锅巴,一时,他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处置是好,可他心里却满是感动,郑大娘真好,她就像母亲一样照顾自己。……

  小曹与战友们一起,在乘车前往郑大娘家的路上,小曹幸福地回忆着这些年代久远却恍如昨日发生的往事。车驶入丽水境内,在山间沿着山路上行,虽然,他已到了曾经非常熟悉的地方,在这四十年间,他梦里也不知到这里来过多少趟呢。可他却在现实里找不到熟悉的旧模样了,只见眼前青山绿水美如画,山间公路似长龙,车行驶在山路上并不觉得颠簸摇晃。路两旁好看的花儿,绵延不绝,始终一路相伴。前来迎接他们的郑大哥介绍:如今,新农村建设得一年比一年好,当地政府利用山里空气好景色美的优越条件,大力推动乡村旅游,苏南苏北的人们,到山里来旅游休养,流连忘返,他们虽在深山也有远亲。他家的旧房屋早已翻建成四层新楼,耸立在山坡上呢。

  汽车缓缓地驶上坡去,不久,果然见到了郑大哥所说的四层新楼。老曹与战友们惊讶得睁大眼睛,只见,这座以民宿旅游标准建造的新楼太漂亮了,与过去的旧楼房不能相提并论。这时,有一位老人从楼里走出来,她柱着杖,顺着坡路,慢慢往下走。

  “郑大娘!”

  老曹与战友们几乎同时认出郑大娘来,他们一起呐喊起来。

  郑大娘听见这熟悉的声音,她激动得扔下拐杖,欲大步往前跑,郑大哥的媳妇眼疾手快,她连忙上前来扶稳婆婆,她们加快步伐,一起上前来迎接他们。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无处安放的爱情少年的你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行至盛夏,花木扶疏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