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精美散文 > 抒情散文 >

关于养老的两难

时间:  2025-08-23   阅读:    作者:  叶倾城

  我对朋友讲自己最近看的书《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一个美国女画家,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她给父母养老送终的过程,她父亲95岁那年过世,她母亲97岁……”—幸好,她妈妈42岁才生她。

  父母与女儿各过各的,只是经常打个电话而已。父母都在纽约的公立学校工作,享受完善的退休金与医保制度,退休后安养天年,每天欢歌笑语。直到母亲在93岁因摔伤入院,女儿才发现父亲已经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那是女儿第一次感受到养老的艰难。她随时想发脾气,想大喊大叫,但面前的人是一位93岁、脑子渐渐萎缩的老人。同情、耐性早已用尽,那就透支,她再一次温柔地对父亲说:“妈妈在医院,很快就回来。”

  在母亲第二次摔倒后,女儿将他们送入自己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养老院。月收费7400美元,外加600美元“私人护理计划”。

  问题是,父母的健康保险是纽约的,不能转到康涅狄格州;他们有大病人身保险,但只核销住院费用,不能用在养老院。简单来讲,从此,养老院里他们花的每一分钱,都得自费。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衰老的步伐没有停止。4个月后的一天,父亲突然在养老院中摔倒,从此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褥疮和清创都令他极其痛苦。终于,父亲去世,享年95岁。

  现在轮到母亲了。在父亲去世后一年左右,母亲出现了衰颓的所有症状。全身所有的系统都在缓慢崩坏,不太吃饭,大小便失禁,自己不能穿衣服,开始嗜睡。而护理的费用直接涨到了14000美元—每个月,全自费。

  2009年9月,母亲去世,享年97岁。在父母去世后,女儿把护理父母的过程绘成了一本书《我们能谈点开心的事吗》。书名来自当父母还健康,女儿想和他们谈谈后事时,他们的反应。

  我不是没想过死亡,我也正在养老—我的母亲80多岁了。我愿意与她一直相依相伴。我不介意她会一步步老下去,哪怕老到她不认识我。我认识她就够了。她是我在世上最初的爱与最后的慰藉,不管命运如何,我心一横:我母亲一定要看到我女儿结婚生子!

  而我自己也离衰老很近了。我不喜欢养老院,我也不见得那么热爱生命,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女儿也许有和我一样的执念,希望我能看到她的儿女结婚生子。

  那时的我,绝对不愿意成为她的负担。我不想用她的钱,我也不想用自己的积蓄—我宁愿全留给她,买房、买车、付小孩教育费。

  亦舒说她做过一个噩梦,梦见自己躺在医院里,身上插满管子,已经成为植物人,家人围在身边,叹曰:“也不过是把她赚来的钱,用回在她身上罢了。”她在梦中一急,苦苦恳求:“把管子拔掉吧,不要浪费钱了。”

  我理解,我很理解。人生总有个高峰,过了那个阶段就急转直下。再保养也没用,再维修也是白费,一味强求延长是徒劳。

  关于这个,我妈说过,她希望她最先失灵的部件是心脏。说走就走,好不潇洒。

  作为人类,我很赞同;作为女儿,我接受不了,那是晴天霹雳;作为母亲—我得考虑我的女儿能否接受。

  世间安有双全法?原来用在这里也合适。

  【独门秘籍】期待你的来信:你正在为爱情烦恼?人际关系让你头痛不已?经常觉得没有朋友、无人理解?欢迎来信,我们将和你一起寻求答案。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时光是个看客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无处安放的爱情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少年的你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