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读书随想 >

漫谈社会主义

时间:  2025-03-08   阅读:    作者:  逸文

  最近和舍友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在还算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行不通?这些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和体制的讨论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甚至有些落伍,不过,对于廓清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近代中国在国家道路的选择上,经过了一番周折。各阶级阶层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各自的想法和理念,改造旧中国。旧式的农民阶级希望通过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土地私有的政策;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富国强兵,大搞实务来强化统治,巩固国本;资产阶级或通过温和的改良主义,自上而下进行改革走立宪道路,或通过暴力革命,自下而上走共和道路。但是,这些道路都走不通。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各个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所代表的经济关系发展不完善;其二,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起初只有三十万数量的无产阶级担负其了拯救近代中国的使命,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有着远大的目光,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斗争技巧和无私的革命情怀,从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统一战线,驱逐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完成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颁布宪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电影《建国大业》就是反映在面临国家道路选择的关头上,各阶级是如何同蒋介石国民政府决裂,放弃“中间路线”,接受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共领导等重大政治事件。

  可以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学习苏俄,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看上去是不可思议的,实则是有理可循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最大的社会主体是农民。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看到农民的伟大力量,也没有意识到农民需求的解决会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所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缺乏民众基础,缺乏说服力。自然,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共则充分认识到了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意识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中共从一开始就注意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民的利益,开展土改,分田地,打土豪。所以,为数极少的党员和无产阶级就可以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可以说,中共自身拥有的优良品质也是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获得人民的肯定和拥护的重要原因。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社会主义潮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越来越多,并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困难,再加上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也因为自身国内的问题而自顾不暇,导致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丢失了政权,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了巨大的挫折,社会主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民望一落千丈。

  中国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从而避免了东欧和苏联的厄运,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受到丝毫冲击,反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南也在九十年代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朝鲜和古巴由于外部封锁等各种原因,依然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和体制建设。

  把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这是片面的。资本主义必将消亡,必将会被社会主义代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九十年代,西方人看到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消亡,欢欣鼓舞,一些人抛出诸如“资本主义永存论”等言论和观点,这纯粹是他们自欺欺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只能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失败。由于国内振兴经济的需要,国外两极格局的对峙,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这种体制简单的来讲,在经济发展上,注重高积累,低消费,大力发展工业,排斥商品和市场,否定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甚至粗暴践踏民主,控制言论和媒体。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注定是要失败的。我们可以假设历史,如果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像中国一样,能够适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斯大林体制做出一定程度的改革,甚至抛弃斯大林体制,那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进程不可能就此戛然而止,遭受重大挫折。

  现在很多人都在疑惑,如今的中国,还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他们的这种疑惑是能够被理解的。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商品流通加快,外资企业和私人企业越来越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红色味道”变得越来越淡,从社会体制到人们的心理,呈现出向资本主义国家趋同的倾向。正如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干脆就说,我国正在“给资本主义补课”,是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谈意识形态,谈共产主义理想了,人们正在接受资本主义的很多东西,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生产和消费已经完全被资本逻辑所支配。除了社会主义政党执政之外,还有什么能够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地方呢?

  其实,这些问题邓小平都给出了解释和答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判定一个国家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不在于其公有制程度的高低。无论是社会主义的东西,还是资本主义的,我们都可以拿过来搞一搞,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都担心如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会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当时,由于受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在我国,弥漫起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政权组织上“轮流坐庄”,主张实行完全的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我国的经济改革就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之所以说我国现在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依据是我国的公有制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虽然从数量和比例上,公有制有所下降,这种状况在公有制在一些领域的退出和允许私有制进入某些关键领域和部门后越发突出。不过,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公有制的力量并非表现在它的数量上,而是表现在其质量和控制力上。在钢铁,电信,石油,食盐,粮食等行业领域,虽然我国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控股权仍旧被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中。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经典社会主义所描述的那种情况在我国六七十年代出现过,但事实证明,是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的,因而,我国的经济在当时受到了冲击和破坏,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我国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所以,在体制上过分强调公有制的纯度是不切合实际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平均分配消费品等这些脱离当时实际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之所以如此,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有关,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公有制程度越高,社会主义越发达。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硬道理。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可以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市场经济、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股份制公司等这些资本主义广泛采用的东西,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用,这些都不是姓资姓社的标准。只奥用公有制来领导、约束和规范它们,那么,他们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拿市场经济来说,如果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那么,它就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如果,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建之上的,那么,它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部分。

  有人担心,如果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扩大开放,那么,中国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笔者认为不会,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的领导地位,高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那么,无论我们的改革如何向纵深发展,其广度和范围如何扩大,都不会改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个基本事实的。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少年的你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行至盛夏,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