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还没有进行新的开始,但是应该所有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导师是个很可爱的中年男人,说他可爱,并不是因为见过面对他有多了解。而是从小到大认识的老师中,独有他一个每天都写下一篇文章来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上班路上遇到的陌生人、小草,都是形成他文章的一部分,还有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更可爱的人吗?
他公众号介绍自己的话是:我热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知道导师是个学术著作很多的大佬教授,但是从这句话中,突然间就觉得我们是一样的人,只不过他走在我的前面,现在他要做我的引路人了。很期待研究生的生活,我知道很苦很累,但是已经做好准备啦!况且导师还是个这么可爱的人!
因为加了老师微信,看着他每日一发的感想,深受感动,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老师工作这么忙,尚且能够匀出时间来编写自己的“记忆之书”,我有什么理由搁笔至今呢?我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但至少还有一些平淡的文字供以后的自己来阅读的啊。所以就写一些随心所欲的文字就好了。
今日依旧平平淡淡,很多时候感觉思绪万千,觉得这个想法可以记下,那个想法可以深入拓展,待真正想落成文字,反倒是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下午四点多坐在阳台看着《眨眼之间》,想学习一些剪辑的知识,很多篇章看着也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感想,但是不是在当下马上记下来,再过一会儿恐怕就难以准确想起自己当时的感想。
有几句话我看了很有感触,并且也深以为然:“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剪辑,不是摄影,也不是表演,甚至不是故事,而是情感,是他们的感受。”我只是觉得这句话用在读书这件事身上也非常的恰当,因为在和别人谈论一本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时,我总是烦恼于自己什么故事和人物关系都忘了,只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时的那种特殊感觉,它给我营造的从未体会过的脱离周围一切的氛围。看来这应该是正常的,跟我的“脑子不好使”没有多大的关系。
读到一半妈妈就上楼来了,我问她去哪,她说她要去拾金银花。我说去哪拾,她说去山里找呗。于是我扔下书,把椅子移到房间加入了她。
可以说是去游山,寻找那些开的白白的又或是黄黄的金银花,再把它们一簇一簇地装进袋子里。听起来有些浪漫,但也不尽然,因为与花之间,还隔着很多野树野草的刺以及能隔着衣服吸你血的一群群蚊子。妈妈和同行的阿姨拿着小柴刀的时候我还有些疑惑,我们不是去拾花吗?为什么还拿着小柴刀?原来在我们把花拿到手中之前,还需要砍掉很多阻隔在中间的野草野树,它们互相缠绕与攀附,简直难以分开。
以往的我都很不喜欢这样的行为,人家小草小树好好的长在这,人类却对他们随意砍伐。但是今天我却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一种植物和人类混在一起的生命力。被砍掉的枝枝叶叶散发出或辛辣或淡香的味道,妈妈把它们拉扯着在踩在脚下,好够到那开着黄黄白白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金银花。很多时候我的口头禅都是得了太高了我们拿不到的,但是妈妈总能把那些开着黄花或是白花的枝杈拉到我的面前。
看着一些被我们弄得匍匐在地的枝叶,我没有太多以往的惭愧。我知道,在这山间,被砍掉的植物会更加茁壮的成长,更加稳固的缠绕在一起,而我们正是靠着这大自然的赐予而存活。当我进入了这种生活方式,不再是只会一味的责怪人类又或是农民的野蛮,反而是能够更强的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劲。
妈妈和阿姨背着两个自制的装花小袋子,我们游走在山脚下。我知道,在这些山脚下,在这个村落里,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我们为着每一个季节的花或者果实的馈赠而感到喜悦和奔走。正如小时候的我,在秋天的时候,和小伙伴们游走在各个山脚下寻找野果,并记得它们在山的哪个位置。正如妈妈和阿姨记得每一树花的位置。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