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网络文摘 >

嵇康之死

时间:  2024-03-12   阅读:    作者:  韦墨Ink

  嵇康者,“竹林七贤”之魁首也,三国时期著名大才人,官至中散大夫,素有“嵇中散”之誉,其玄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今人熟知。

  然天妒英才,不惑之年的嵇康,却死于非命:被司马昭所杀。提及司马昭,可谓路人皆知,其小算盘,并不高深。纵观历朝,擒获专制权力,需要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性”。基于此,面对“不听话”的嵇康,司马昭唯有杀之以绝后患。细究之,这正是古代文士的“通病”:不识“时务”!若违背其底线,宁可血荐轩辕。

  嵇康不但貌似潘安,且文采了得,如此才俊,本应著书立说,云游四海,与友人举杯畅饮,与文士促膝论道,快活一生,甚是美哉。盖因趟上这滩“政治浑水”,可谓时也,命也。七贤中,唯嵇康不得善终,今人再论之,是为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古论今,可明得失。

  《晋书·嵇康传》记载:“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钟会的构陷:初,康贫居,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谗:“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政,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从《晋书》可知,加速嵇康被杀的原因,正是吕安一案。

  “性格决定命运”,封建专制并非决定因素,嵇康的性格才是致其死亡的主因。他不同阮籍,虽同为“竹林七贤”,但阮籍善于掩饰,遇事能屈伸,于刚毅中见柔弱,桀骜中见顺服,适应环境的能力颇强。据载,司马昭欲进位晋王,郑冲让其草拟劝进书,阮籍虽不愿,但半推半就,搪塞过去。而嵇康的不愿,则是直抒胸臆,决不苟合,直指司马氏篡位,为自身死亡埋下伏笔。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如同岳飞的“莫须有”罪名,若嵇康乃一介布衣,星斗市民,司马昭断不会把嵇康放在心上。但嵇康的特殊身份,使其成为“重点监控对象”。《晋书·嵇康传》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和何晏有姑侄之亲,又是魏晋大名士,拥有大批文士“粉丝”。嵇康定罪后,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奉嵇康为师。遭拒后,又与嵇康一道入狱。与此同时,嵇康挚友阮籍、山涛也多次央求司马昭,望刀下留人。这充分说明了嵇康在当时文士中的影响力。嵇康以“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暗示方式,直接表达反对,被司马昭看出端倪。在此情形下,罗织罪名便在情理中矣。

  鲁迅专门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道:“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懿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了。非薄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嵇康之死,正是司马昭拿出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的“呈堂证据”。考据该信件,并无谋逆之言,却被冠以“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罪名,判处死刑。这样的判罚看起来强词夺理,不可理喻,但绝非司马氏独创,也非司马氏集团所独有。事实上,中国历朝统治者在对待“不识时务”的名士时,都不屑细选案件,巧设罪名。这种做法看似荒诞不经,但极具构陷罪名的环境土壤。

  从皇族内斗到派系纷争,嵇康之死可视为某个演变节点,被插入历史进程;从历朝更替到政体变化,文士之死可视为某个时代缩影,被推入历史洪流。此时,在赴刑场的路上,响起了嵇康那首脍炙人口的《广陵散》:“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三十九。”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唯有暗香来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少年的你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墙外篱笆,墙内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