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文明之光 --走进上宅文化陈列馆
盛夏时节,单位组织退休人员培训,下榻于平谷金海湖畔的北京市公安局民警培训中心。与培训中心一路之隔是旅游胜地金海湖公园,与培训中心一墙之隔是上宅文化陈列馆。
令人颇感好奇的是,这里宾馆林立,店铺遍布,为何单单建一座文化陈列馆?我决定走进陈列馆一探究竟。
一同参加培训的室友是平谷当地人,他告诉我,离此处几公里有一个上宅村,前几十年村民们建房取土时,无意中在地表深处挖出许多破破烂烂的陶石器具。报文物局后,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是一处代表北京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遗址。
我问:“你看过没有?”
他答:“没有,据说没什么看的。”
我心想,这正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有文化内涵的旅游。
翌日中午,我带着照相机只身前往。
天空是灰暗的,飘着细雨,凉风习习,驱散了盛夏的酷热。被雨水浸润的地面仿佛涂抹了一层清油,光溜溜的,脚步踏在上面发出轻微的节奏。宾馆的大门至陈列馆的大门仅有三、五十米,在我看来仿佛是时空的穿越,由现代前往遥远的历史。
伫立于大门外,我仔细观察,靠近最外面是一座院子,大门下端为长方形、托举着一个三角形;里面是一座二层楼的建筑物,造型奇特,低矮、土气,显得陈旧落伍。整个陈列馆的建筑与两旁的建筑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旁是高楼大厦,造型壮观,颇具现代气息。
眼前的落差更勾起了我的好奇,陈列馆仿佛一个大大的问号,急切地需要我去探寻。然而,我深知从现代走进远古,需要具备解密的钥匙,那便是相关知识的储备,这正是我的短板。
走进院门,一位看大门的保安员接待我,我问:“有讲解员吗?”
答曰:“没有,但我可以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这真是意外的收获,我指着陈列馆问:“为什么如此矮小土气?”
保安员瞟了我一眼,对我的问话显然不满:“老同志,你不知道就别瞎说。”
我赶忙解释:“对不起!我确实不知道。”
他点点头,见我一脸的诚恳,指着院子的大门说:“这是牌坊,三角四方的组合是数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象征力量和探索。”说着,他转过身指着陈列馆:“这座建筑是依据我们先民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设计建造的。”
我不解地问道:“第一次听说,什么是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
他似乎很得意,提高音量,显得很自豪地说:“这个外观是整个陈列馆的点睛之笔,老同志你进去参观后就会知道的。”保安员给我卖了个关子。
我连连点头称是,再不敢随意说话了,一个普通的保安员尚且如此有学问,看来是“近珠者赤”。建筑,既是艺术,也是理念,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其内涵博大精深,像我这类知识浅薄的人是无法深谙其中寓意的。
天灰蒙蒙的,雨越下越大,我急匆匆跑进了陈列厅,里面只有我一人,静悄悄的。兴许是跑得过急,恍忽间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是那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为墙上的文字、图片、实物丰富多彩,尤其是用现代工艺制作的雕塑猿人、动物、房舍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场景,以假乱真,栩栩如生,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时空。
展厅分上下为两层,按四方八卦置形,楼梯设在厅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近千件展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生产工具,石质材料,如石斧、石凿、石锛等;第二类为生活用具,陶质材料,如钵、碗、杯勺等;第三类为装饰艺术品,石质与陶质皆有,如陶羊头、陶熊头、石龟、石猴等。
由于这些石器和陶器系手工制作,且年代久远,因而光泽全无,显得十分陈旧,上面斑痕累累不说,还有一道道裂纹。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这些展品材质低劣,造型简单,工艺粗糙,甚至还不如小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手工作业。但是,这绝对是我们的先民最原始的劳动创造,凝结着智慧与岁月,闪烁着人类历史的文明之光。
或许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并不关心这些深藏于地里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有多大的年龄?然而对于专家而言就不一样了,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仔细辨别、鉴定它们的来源和价值。因为北京地区史前考古自从发现“山顶洞人”、“东胡林人”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再没有重大发现。困扰专家的是,从山顶洞到最初的城市聚落,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北京人去哪里了?他们是如何生存的?于是,上宅遗址的发现,便填补了这一空白,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专家说:北京“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东西文化遥相辉映,珠联璧合,填补了北京史的空白。”
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以及自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以来,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然而,前几年我旅游到内蒙古赤峰,与当地一大学校长交谈中得知,赤峰红山遗址群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群,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6000年。这一发现,将中国的历史朝前推了1000年,当时我非常高兴。然而,上宅文化遗址的发现又将中国的历史朝前推了1000年,作为中国人,当然可喜可贺!谁不希望自己祖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载于人类社会的史册?
然而,我在想,世界公认的4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其它3个国家的文明历史呢?去哪里了?早已消弭于历史长河之中。当今世界唯有我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从未断层,这是何等的波澜壮阔、灿烂辉煌啊!
我在继续参观,外面不时传来“滴答、滴答”的雨水敲打声,节奏分明,缓疾有序。有那么一阵子,“滴答、滴答”的雨声仿佛时钟的运转,把我的思绪带到了远古,我与先人相遇。仿佛看见他们钻木取火的身影,刀耕火种的情形,围畜打猎的场景。他们用杂草、树叶和畜皮遮身裹体,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我多么希望这一刻变为现实,我要将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进行对接、融合,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进一步照耀全世界。
我终于清楚了什么是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
原来,这类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此房屋平面近似圆形,门朝南开。在房屋中央,有灶坑正对门口。房屋周围的墙壁下部是用坑壁作墙基,上部是用草拌泥筑成的。墙壁中间立有很多根木柱支撑屋顶。屋顶用排列整齐的木椽架起来,外表盖着拌泥的草,以便抵御风雨。
马架子窝棚则形状类似于马鞍子,是一种临时性的建筑居所。
走出陈列馆大门,雨还在下,淅淅沥沥地飘洒在我身上,感觉特别舒适、凉爽。雨水洗净了路面,洗绿了树叶,洗鲜了花卉,眼前开阔而温馨。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在旅游胜地建立上宅文化陈列馆?
当考古挖掘出大量珍稀文物后,平谷区决定在旅游黄金地段建造一座上宅文化陈列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平谷,乃至北京悠久、璀璨的文明历史。于是,1987年10 月破土动工,1989年9月27日作为向国庆40周年献礼项目对外展出。上宅文化陈列馆的建立,为京东旅游胜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向世界展示古都辉煌历史风貌的又一窗口。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