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篇文章,就知道这是宋春晖老师的一篇挖掘历史、描写故乡悠久风土人情的文章。访古,古者,有人说人过七十就是古稀之年,也有人说要超过至少百年以上才能叫古。但,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二百年,这肯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人文的地方。跟着宋春晖老师的文笔,我也去这个地方观光了几次,收获满满。根据个人的理解,我对宋老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了一个简单的赏析。
一、全面铺开,稳步推进
首先,这不是一篇单纯走马观花的记叙文,而是融入了宋春晖老师思想观念的夹叙夹议文,而这些观念是宋老师亲身履历,以及从大量的资料中总结而来。文章一开始就描绘了石泉村的概况及光辉历史。它具有三个特点:
1、历史悠久,石泉村始建于宋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村史,有大片的古民居群,大都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少则上百年历史。建筑形式保存完好,内部特色明显,功能布局精巧,有很浓郁历史感和观赏性,这当然算得上真正的古迹了。
2、光环闪耀,载人史册,早在上世纪初期就被誉为“湘南第一村”,随后又陆续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被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后来又入选了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泉村古民居、上古寨遗址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谓光环靓丽,引人注目。
3、历史人物衬托出石泉村的风土人情,这里出了一个身世显赫的大家族——三塘胡氏家族,并因“胡氏先祖淑政公号石泉”,故以石泉定为村名。从宗祠朝门上方悬挂着“尚书第”三字的牌匾来看,就知道这里出了一个当朝的大人物。而后来的胡凤璋也是近代史中一位风云人物,被载人史册。从宋老师这些文笔之中就足以说明石泉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古老之村。
二、景物描写,丰富多彩
对石泉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看宋老师对景物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宋老师渊博的知识层门。走进石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泉村的布局,整个村子座北朝南,北靠一座高峰,村前左右各有一座小山,据说,谓之左青龙,右白虎,藏龙卧虎,风水甚好。古人对风水尤其看重,青龙代表着阳刚之气,代表着事业与财富。而白虎暗示阴柔绵延之意,风水中要求青龙高于白虎,青龙越高事业与财富越发达。反之,则事业和财富会受损。可能正因为石泉村的古人看重这一点,才有石泉村绵延数百年不倒的历史。
来到石泉村胡氏宗祠,在宋老师的描绘中,祠堂也是很有讲究的。前面有一口池塘,祠堂前面有一排矮房,从朝门进入,朝门很精致,上方悬挂着“尚书第”三字的牌匾,祠堂的大厅内寂穆森严,空旷庄重,蕴含着数百年延续下来的古老的气息。看得出,这座祠堂是石泉村的缩影,也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离开祠堂,穿过古巷道,来到了胡凤璋故居。从宋老师的笔下看到:故居前,有一口数亩宽的半圆型池塘,现在池水已经干涸。故居有正门和侧门,四座独立的三层楼房和两排偏房组成的院子,幢与幢之间有架空走廊相连,现走廊毁了,只留一些残痕。整体结构既有中式特征,又有西式风格,这是当时乡村富豪的象征。
与胡凤璋故居一巷之隔,还有石泉村另一位知名人物,当地人叫“团长”的胡湘的故居。这是一座两层楼的独院。这里曾经作过红军的指挥部和农会的办公室,刚粉刷过的墙面还留下一些苏维埃时期的红色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也能想象出当年苏维埃运动的轰轰烈烈。
离开村庄,来到上古寨。这是一座不到百米的山头,山上奇峰突兀,四面均为悬崖峭壁,地势非常险要。早年,是石泉村民众的一个避难场所,后来胡凤璋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建加固,成为他的巢穴。在上山的路口,有一座碉堡仍保存完好,三面留有枪眼。接近山顶时,有一道石门,仅能容一人入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胡凤璋正是依据这险要之地,频频与红军作对。这些宝贵的资料当然不是宋老师凭空所写的,而是经过多方考证,在宋老师流畅的文笔中更加完美的表达了出来。
三、人物刻画,生动细腻
看了宋春晖老师对景物的精彩描写,再看看其对人物的刻画。在这篇文章中着重写的人物就是胡凤璋,在宋老师的笔下:胡凤璋,又叫胡炳堂,是胡氏家族460多年后出生的一个子孙。7岁时,父亡母嫁,由其姐收养。成年后,胡凤璋曾经是孙中山的同盟会会员,对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有功,他曾率军参加北伐。加入过孙中山的兴中会,并帮助孙中山及时疏散了参加起义的人员。因此,受到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的器重。随后因为镇压瑶民造反有功,步步高升,成为蒋介石的得力打手。
从宋老师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胡凤璋其人的性格,及其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和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灭亡和文明社会诞生的博弈;也让我们看到了工农红军与国民党fan动派生死搏斗激烈场面,胡凤璋的一生,就是中国历史的一段缩影。
四、文笔流畅,见解独到
读罢宋春晖老师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宋老师善于捕捉各种事物的特性,并加以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旅游观光文章,但它并不是单纯记载旅游所看到的表面现象,而是对每到一处除了实景描写外,还结合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更丰富更细致的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描写进入胡氏祠堂时“我静静地踏进这块胡氏族人的圣地,我在呼吸着数百年延续下来的古老的气息,面对先人们的牌位,我点头致意,行上深深的注目礼。”我想,这并不是宋老师对胡氏家人的敬畏,而是对这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敬畏。
在景物描写方面也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把自己所思所想与景色巧妙的组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崇高境界。在登上古寨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站在这山顶的观景台上,极目远望,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山脚下,石泉村新村古村连成一片,界限分明,更远的地方,村庄星罗棋布,公路穿过村庄,穿越田野,向远方延伸。此刻,想起这山上山下发生的故事,仿佛听到了来自山脚的冲锋号,听到了炸塌这八角楼的爆炸声。”就此刻这一句简单的语言转折,却彻底改变了单纯写景的格局,把读者的视野拉入到那战火纷飞年代,让你去遐想,让你去思考。
对人物的评价,宋老师有其自己的观点。像胡凤璋这样的人,许多作者都会把他一棍子打死,而宋老师却尊重历史,对其作了客观的分析。他写道:胡凤璋的人生具有多面性,早年间,常听老辈们讲起,他每次骑马经过高村时,必将下马步行,过了村子再上马,以表示对高村宋氏族人文风和学风的敬佩。如遇到高村祠堂里在办红、白喜事,他也会送上一份礼,讨一杯酒喝。从这一点看,胡凤璋也不是一个专横跋扈,鱼肉乡里的恶棍。他曾经是孙中山的同盟会员,对推翻满清统治,出过力。后来之所以成为人民的敌人,这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他本就出生于富贵家族,要为其家族利益考虑,后来又受蒋介石的重用,成了蒋介石的忠实走狗,为其卖命,是他的职责。而最终被人民所消灭,也是他的必然结果。
纵观宋春晖老师的这篇访古文章,不愧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学功底,见多识广的的优秀作品。他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石泉村的优美风景;更是让我们了解到石泉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也让我们学到了宋老师行云流水般灵动的写作手法,再次感谢宋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文学读物。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