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于事情都是批判,愤懑,但现在我对于任何事情的态度都平淡了许多,更多的是不看是非,不踱人心。旁观者清,这句话有道理也没有道理,因为作为旁观者,第三者,我们难免不受自己偏见的影响,难免有着旧思想的桎梏,难免沉溺于流言之中,以至于看不到事件真实的样子。慢慢的人们似乎也明白了,网上开始流传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做圣母,开始在抵制恶人时多了一丝理解。
少时,我更喜欢我的父亲,大概是因为那时母亲总是打我,说话也阴阳怪气,不留情面,甚至我跟母亲吵架时总感觉像是小孩子间斗嘴,每回基本都是她比我先哭,而我却不得不因为她的哭,而去认我从没有觉得错的事,而父亲几乎从没打过我,还在每次母亲打我时从旁阻止。
但当我慢慢长大,上了高中,我却变得慢慢喜欢母亲,也慢慢可怜母亲。有一次的事情最记忆深刻,那天是我分班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十分低落,而上了车父亲还在喋喋不休的问我学习怎么样,课还跟的上。在我想要流泪,想要静静的时候。我用发怒的语气告诉他不要再问我,不要再问我。他却因为我的顶撞而训斥我,从这件事我突然发现,父亲感知情感的能力这么差。
还有一次母亲生气,自己在屋中哭泣,他却没有任何表示,自顾自的买菜,自顾自的做饭,自己还十分生气。
回想这么多年,除非在我母亲向他抱怨时才会给予回应安慰,除非在我母亲与我吵架被我气哭时才会给予安慰,我爸可以说是哪里都好,就是与他过日子的女人不会幸福,结婚纪念日从不会忘,新年做饭时自己全包,月薪也可以说是中上等,就算母亲想离婚恐怕也是母亲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慢慢在我母亲与父亲吵架时我不会再一边倒,母亲在喝斥父亲时我会是旁观者,我还记得少时的一件事,那是我母亲在父亲喝醉酒是第二天的喝斥,是我亲自拦下的,但我渐渐明白那是爱,不然谁会愿意管那糟粕事。
那件事我始终后悔,也在自己成长中慢慢明白了每个人的不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别让句子是一半,也别让同情是一半。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