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嫩江流域满族“非遗”的融媒体传播研究

时间:  2022-01-01   阅读:    作者:  马风藤 刘熙平 王婷婷

  (二)通过融媒体特点,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传播

  1.加强与官方融媒体中心合作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产,各地政府和各地融媒体中心都应当肩负起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嫩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满族“非遗”资源,分散在各市、乡、镇、村内。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这是各地宝贵的宣传和传播端口,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传播优势,将满族“非遗”传播与融媒体中心工作实现深度重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在这方面,笔者所属项目研究队伍已经和克东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制作出了克东满绣的视频节目,视频节目在克东县融媒体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取得较高关注度和收看量,效果有目共睹。

  2.尝试“非遗”传承人互动式传播

  传承人是“非遗”的亲历者,对“非遗”的了解胜于任何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过程中,传承人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满族“非遗”而言,各地融媒体中心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行满族“非遗”的解读、宣讲,邀请受众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展示满族“非遗”内容,并通过直播等形式向外界输送,还可以将之制作成短视频、访谈节目等材料,在线上线下宣传、展播。以满族“非遗”刺绣为例,融媒体中心负责拍摄传承人日常生活、刺绣过程展示、刺绣作品展示等画面,剪辑成一分钟左右的视频,在抖音或者快手等平台推送,还可以制作采访传承人的访谈节目、受众与传承人互动的综艺节目等,将视频投递到学习强国、视频平台、央视移动网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三)创建融媒体空间,提升受众对非遗的认可

  1.依托大学资源优势,使“非遗”和融媒体进校园

  大学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非遗”保护和传播优势。首先是大学教师研究能力强,能提供专业性建议,对于满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播研究早已形成体系。高校相关融媒体建设效果显著,与“非遗”资源更易纵深合作,实现“非遗”继承、传播、推广的新发展。其次,大学生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兴趣广泛,有充足的时间加入满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播队伍中,是最年轻、最有影响的一支力量。最后,大学校园里有丰富的图书文字资料,对追根溯源、立足当下能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大学中关于满族“非遗”的相关研究也有多年积淀,再着手保护就有所参考依据。

  第一,可以在大学校园内举办满族“非遗”的线上和线下联动式展演,达到宣传和知识科普的效果;第二,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满族“非遗”的知识竞答、视频创作、H5创作、服装设计创作等竞技类活动,以奖励的方式吸引师生参与;第三,可以在校园内开放满族“非遗”的AR和VR体验馆,用高科技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满族“非遗”的体验活动,加深他们对于满族“非遗”的理解;第四,可以将满族“非遗”融入课堂,既可以开设满族“非遗”相关的校公选课,也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课堂讲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各地融媒体中心可以提供硬件支持和技术指导等帮助。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2.依托政策实地展演,借“融媒体”再壮“非遗”

  实景展演无疑是“非遗”文化宣传最直观最有力的方式,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结合,通过展出满族“非遗”相关作品,“非遗”项目真实体验等方式,增加人民群众对其了解与兴趣,并通过融媒体对新闻事件和地方政策的宣传发布,实现满族“非遗”的传播推广。如2021年4月29日于重庆市武隆区举行的“中国满绣艺术交流展”,依托本地凤来镇高寿村参与就业扶贫政策导向的支持,“非遗”项目满族刺绣得以在重庆武隆进行实地展演。通过《人民日报》《华人明星》公众号、新重庆客户端等融媒体机构的报道推广,使得“非遗”项目满族刺绣收到巨大关注,收获反响明显。

  借助相关政策导向和官方支持,打造融媒体空间和实地展演,增加受众参与度,优化满族“非遗”项目体验。在政策推广的同时带动“非遗”项目传播,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互惠双赢。

2/3页
上一页下一页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山村雨后题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唯有暗香来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夏夜,望志路警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