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走出去才有安全感

时间:  2024-05-06   阅读:    作者:  姚恋恋

  刘大妈今年70多岁了,身体没有大的毛病,与老伴住在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儿女们周末定期来看他们。刘大妈有时觉得胸口憋得慌,就去看医生,但每次医生都说没问题,只是输输液,就马上好了。这几乎已经成了刘大妈的习惯了,儿女们劝她不要动不动就去看医生,可是她仍然不放心。刘大妈说,她与老伴各住各的卧室,电视也是两台,各看各的,两人只有在吃饭时才在一起坐会儿。由于老伴的听力下降,她一般有什么事也不愿叫老伴。但有时候又担心,万一有什么事,双方互相不能及时发现。刘大妈人特别精神利索,她说她不愿求人,平时也不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每天早晨锻炼,也是一个人。

  像刘大妈这样,退休十几年的老人,以前的同事、朋友可能有许多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变得单一,除了子女、老伴,可能只有邻居了。而刘大妈的子女没有与他们住在一起,老伴的听力又衰退,他们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增加了刘大妈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尤其是身体出现一点不适后,安全感更会明显降低。而且,她不愿与老人们一起活动,喜欢一个人待着看电视,这都减少了她与其他人的交流。

  事实上,人是群居动物,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安全感,这一心理特性已经进入了人类的“集体潜意识”。看上去孤独的人不一定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会用其他的方式,如理想寄托、书信沟通等方式变相地与他人、与世界接触,以消除不安全感。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人,往往想象力变得非常丰富,这可理解为是与世界缺少联系而产生的代偿。

  由于与外界联系减少,得到帮助的机会自然会随之减少,当事人对此是有所觉察的。如果他们在行动上不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变得焦虑、担忧,以至于发展成疑病,即总是怀疑自己有病,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反复求治。

  建议刘大妈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人际交流,如参加插花班、手工班等。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归属感,获得安全感。社会交流还能有效地把人的注意力从自我身上挪开,减少对正常的身体变化的过分关注。最实际的是,如果老年人处在一个群体中,会得到照顾、支持和宣泄情绪的机会。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山村雨后题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蓝色风信子那一季的莲花开落无处安放的爱情青瓦长忆旧时雨,朱伞深巷无故人少年的你南方向北处,似有故人来行至盛夏,花木扶疏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时光深处,记忆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