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文居

首页 > 杂文荟萃 > 现实之惑 >

这一代

时间:  2025-03-09   阅读:    作者:  余仕繁

  前一段时日,一直在苦思自己人生的完整性,因为这个关系到以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前行的问题,从担忧自身的“所为”到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处在时代里的年轻人,所以很多想法就在这种忧虑的状态里自然而然的从头脑中浮上来。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极度反感被别人捉弄的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做到细微备至,开玩笑的时候尽量不扯远,被别人留意的时候做适当提防。有些时候尽管你已经很小心了,但始终逃离不了上当的结局,好在这些都只会给你的情绪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不至于造成弊端或者超越尴尬的影响。长此以往,这种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蔓延到生活的很多个地方,比如,当你在读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时候,你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你很投入,甚至你会赋予自己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富贵,你会同情富贵这个人:一个处在时代里的人。当你读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你会想那些非常简洁的语言后面表达着的是人类历史上怎样一个大型的主题,那些厄运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那里挣扎,然后,你坚信里面住着的又是客观存在的一代人。

  想着想着,我就怀疑起我的晚年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思想的声音真是迅猛,是因为心有所忧,还是真像别人所说,这是心开始衰竭的表现。身体尚佳,心却千疮百孔,如果我到了晚年是这幅样子,倒也开心,毕竟有一样是好的。到了残年,是一定要好好翻一下这一生的,那时候,我愿意用嵌入式的方式来回顾我的一生,回忆那些串在年轮上的印痕,然后一一道来,讲述我以及我的一生。我要从我爷爷开始说起,讲他吃过树皮嚼过草根、穿过正宗的麻绳草鞋、被地主欺压过、数过粮票、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接着讲述我的父亲,讲述他怎样受文革的残酷压迫、封建教条主义的影响、土地改革、土地下放、恢复高考.....接着,新时代到来了,我赶上了。我不会啰嗦半句,就从我有记忆开始,像放电影一样把单独的我的这辈子放出来。我要理清义务教育对我的影响,承认成功学是多么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把中考、高考、考研连在一起比较,然后说明他们是怎样把我的大半个青春占满的。我会重点讲讲我自己和记忆较深的社会现象。最后,我会畅想一下还没有过去的时光,把他们整齐的归类,刚好放在一个时代里。

  就像拿一根凳子到外面晒太阳或者歇凉一样,你会因为时间坐久了而感觉身体不适,尽管这样,你还是会很自然的抱着悠闲的姿态看待门前那棵花有没有开,风不大不小,去年还繁盛的枣树今年恐怕不会发芽了。当我把这些感觉做适当对比再迁移到我的时代,就会发现我所住的时代没有多大的风浪,失望与希望并存,是最容易磨掉年轻人棱角的一个时代,一大批色彩鲜艳的年轻人被安排在一个模型里被定型,最后成了黑白或灰白三种颜色镶嵌的实体。

  我在前行,在大潮里观望。现在的我,经历了这条路:学完公共基础课、背诵了专业基础课,考完英语四级、六级,其实我所处的当前正面临求学之路的又一囧途--考研。这是又一关系所谓“伟大前途”的港口,曾经犹豫过很久,从多个角度颠来复去的推敲,一讲到推敲我就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假设和分析,从国家的性质来看,偌大的国家是不会让拥有高学历的他们自己的人民挨饿的,要不然会被耻笑,也会牵连到自尊和“奉献”的层面上去,一讲到“奉献”,名族精神就不允许被践踏。研究生,博生生,博士后,这些人走着这一代千千万万人所走的共同道路,多多少少的代表着这个时代,国家不会亏待这些人。靠这点理性我就一时心安起来,但在潜意识里我又在想,我们不能把一生交给一个靠制度吃饭的大国,这违背独立自主的原理。如此,很多东西就难以规划起来,所以这一代的很多人在面临各种各样有依赖性的选择时,就难免糊涂一时,然后盲目一生。

  “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一想到这些句子就觉得心酸,我不知道二十岁的我能做什么,不善学,不喜读,更无术。除了喜欢浅薄的漫无边际谈论之外没有什么特质,我对我自己比我对这个社会还要憎恨。不出意外,如我平时混乱的习惯一样,我会把我自己和这个时代叙述得支离破碎。

  我以前在生物课本上读到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伟大句子,说这是尘世间一切生物的生存规则,无论在什么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物种,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生物学中又讲到食物链的问题,说如果处于底层的虫子很少,那么处于金字塔的鹰也会渐渐随着减少,一个良好的食物链往往是在竞争中渐渐平衡的。

  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食物链,当周遭大部分事物开始混杂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不受影响的。我想到生物学上都令自己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论多久以后都值得回忆的瞬间,然后我就想到那一瞬间想说的话:这个时代需要大批人站出来坚持制度,需要少量尖锐的人反对制度,同时更需要极少德高望重的人改变制度。这样,有意义的东西都会在竞争中慢慢适应起来并被供在顶端。我要说我刚好赶上这一时期,一个刚进入迷茫状态的时段:思想家与知识分子难以区别,知识分子很难成为领导者,公权力说不上话,工人与农民苟活,作家在真实性与虚构之间分不清方向,山寨与盗版成了时代敏感性词汇。

  价值观不论在那一个时代都是一个很有意义并且值得推敲的名词。当你看到一些人难以置信的改变行走的出路时,你会怀疑,已经不足为奇的事情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祟。作家以追求利益为主,清华大学生毕业回家放牛,医生不务正业,某某歌手写出大量歌曲谩骂社会不公,最终这些现象就只能算作新世纪的过眼云烟。我是一个被大潮侵蚀的过的人,已经没有勇气了,要不然新时代的90后或者00后的孩子们性格决定了他们中谁都愿意放弃一些东西给这个社会一点启示,一点失败经验的启发,还可以为某项统计增加一点正实的可靠性。我可能还不算麻木,我憎恨那些盲目的人,不善则恶,用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智商做着谋害社会的高智商危害行为,我猜想,如果这种行为拿出来对付那些没有良心的企业家,那该是新时期革命多好的开端和典范啊。

美文,小清新图片,馨文居

  无论现在还是以后,我只要多说一些话,以后这些话回忆起来就会更加清晰。要说的东西很多,针对的人就更多。

  当你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可以作为这个时代给你的印象时,你的思考就会活跃起来,然后心一直在摇晃。比如,周立波秀非常火,娱乐节目越来越低俗而且笑点低,学校为了晋级重点高中送给评估的专家大礼并开放学校从未开放的实验室,红十字会不敢向社会公开资金用处,富二代被收到广泛关注并被歧视,说实话的人成了中国的鲁迅,有人竟然质疑鲁迅是假鲁迅。继而,你会像我一样不敢想象很多真理,哪怕思索一下种种例子背后的真实性,但确实,这种事情一定会不了了之。

  当我把自己想象得很真实的时候,我就会侃侃而谈,甚至谈论的东西会漫无边际......

  无论哪一代的人都需要启蒙,需要一些鲜活的例子给行走中的人们以启示。李敖对杨澜说,“韩寒是一个只有外表没有内在的臭鸡蛋”,“他没有从一个理论体系上学过历史,因为两个人层次不一样,不可以在一起谈论历史”我在电视面前看得目瞪口呆,我渐渐的审视着这位所谓的“作家”,自诩“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人说出话来也不过如此了。

  每一代都有很多上层的官员,文学家,思想家,高学历教授,专家,评论人,律师,一个国家的方向规则多多少少由这些人影响或者决定,所以这个时代的变革最大限度的由价值观和细想的统一性决定。然而,感叹万千也得承认,他们呈现给社会这些光怪陆离的思想背后凝聚着的是多少浪费的汗水换来的结晶啊。

  很多人说这一代的作家已经成了文字的俘虏,我就揣摩起易中天说的话来,我在想“80后”文坛作家纷纭,真正的“叙事者”有几个呢。“如果一个作家是关注时代,爱憎分明的,激情丰沛,关心百姓疾苦,相信永恒的价值的人,是一个不停留在故事趣味上的人而且能把故事推向存在的人。或者像福克纳所说,永远对人类发展充满希望的,那么他的作品的价值就不容怀疑”。当很多事情都用价值来定论的时候,它也会像作品一样有了差别,有好的饱满又耐读的作品,也有如言情低俗平淡的那些类作品,更有谈不上深刻却蔓延迅猛的下三滥。于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是真正的经典,它与本身高度的思想分不开,天下杂志万千,《茶余饭后》《知音》《女刊瘦美人》等大家小巷铺天盖地,但引领文化潮流的青年杂志却旷古未有。这和这个时代的越来越浮躁我想已经有了联系。我就天马行空的想起这一代人有三种死法和三种活法,不在电影院里兴奋过度而死,就在沉默中苟活。不在电脑面猝死,就在革命中有意义的活着。不在法官的锤音中慢慢坍塌,就在为了道德水平下降而努力奋斗满足的过活。这是多么泰然而又让人忧虑的一代啊。

  不要用坐在凳子上就可以观察到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矛盾的观点来衡量自己有多么睿智,这个时代也在成长,在成熟,在渐渐复杂起来,就如同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一样。我相信“性善论”这一伟大的孟子人性论,社会在开始的时候真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稚嫩美好,只是后来为了要成长不得不染上一些不适应的东西罢了。在复杂中矛盾往往演变得剧烈,“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因为矛盾突出,所以这一代是有希望的,更何况有哲学和各种强大的的体系指导着人们,课本上到处都有这样的文字:哲学中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与实际结合及其之后的对立统一规律都支撑着矛盾的有利性。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只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一代就会是新的。

猜你喜欢

阅读感言

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章推荐
深度阅读
每日一善文案(精选94句)高情商emo文案(精选110句)有一种牵挂叫做:甘心情愿!每日一善文案正能量山村雨后题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精选27句)你在我的诗里,我却不在你的梦里止于唇角,掩于岁月时光是个看客左手流年,右手遗忘唯有暗香来那一季的莲花开落蓝色风信子其实爱不爱,变没变心,身体最诚实少年的你无处安放的爱情那首属于我们的情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为旧时光找一个替代品,名字叫往昔你是住在我文字里的殇行至盛夏,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