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严寒,几经颠簸,几经周折,终于在暮霭沉沉中,我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故乡。
放眼望去,整个宛东大地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这当儿,天又纷纷扬扬地飘起雪来,霰雪无垠,彤云承宇,令人不禁有些慨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哀婉凄恻的句子,是很容易想起的。
不过,一个人痴痴地伫立在这空旷寂寥的原野中,静静地听着雪粒簌簌坠地的声音,却也别有一番情趣。在这样的意境中,再美妙的声音也觉得单调。在这样的意境中,再单调的声音也觉得美妙。极目远眺,只见原野上蒸腾的雾气与村落中上升的炊烟融合在一起,袅袅的,柔柔的,淡如云烟,轻若薄纱。在这沉沉的暮霭中,显得是那样的虚无缥缈,那样的扑朔迷离。
忽然想起,10年前,我不也是怀着这样的心绪,离开了魂系梦绕的江南,踏上了东下的客船么?“渝州风雨骤,山川共一愁”,不正是当时所做的小诗么?潇潇暮雨中离去,暮霭沉沉中归来,无论如何,我也不能不为这历史的巧合而有所感触了。
雪依然簌簌地下着,洒落在寒林草垛,洒落在野村荒冢,也洒落在我的心头。于是我便背了行囊,顺着乡间的小路,缓缓走去。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和中国农耕文化的熏陶,使中国人对乡村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一点,是透纳、米勒、安格尔等西方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大师们不可企及的。乡村,尤其是这日暮时分的乡村,总能给人以良多的慰藉与慨叹。
在纷繁扰攘的都市中,我们顶多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套时髦的衣架,为着生计而去奔波,去争斗。在这里,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了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纯真。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乡民与广袤的沃野,无不散发着生命的纯真气息。每一次日升日落的更替,每一个生与息的轮回。当“鸡栖于埘,牛羊下来”之后,这里便沉浸在一片太古般的宁静之中。
是的,就是这太古般的宁静,让我这浪迹天涯的游子,用21世纪的目光去细细打量;用21世纪的步履去匆匆踏访;用21世纪的心灵去叩击。
怀着这样的幽思,不知不觉中,苍茫的暮色已变成了朦胧的夜色。夜雪渐紧,寒气袭人,想想离家的路程,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温馨启迪
本文用淳朴、优美的语言,抒发了怀想乡村日暮的情感,同时思维发散,想到了中国古代,想到了外国,使读者既能领略文章的美妙,又能增加知识的存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