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如此小的时候,它是能够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的近旁耸立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立刻就变成了可怜的茅舍模样了。可见凡事都怕攀比,一攀比所有的问题都产生了。
有一位爱和别人比较的妻子对丈夫说:“我们绝对不能输给别人,你看你的同事小王,他职位不比你高,能力与你旗鼓相当,因此他有什么我们也一定要有。记住了吗?我问你你知不知道他家最近又添了什么?”丈夫回答:“他最近换了一套新家具。”太太说:“那我们也要换套新家具。”丈夫又说:“他最近买了一辆新车。”于是太太又说:“那你也应该马上买一辆啊!”丈夫接着又告诉太太:“小王他最近……最近……算了,我不想说了。”太太马上大声追问:“为什么不说,怕比不过人家呀!快点说!”丈夫便小声地跟妻子说:“小王他最近换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太太终于没有话说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人和人之间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的,盲目地和人家攀比,只是徒增无谓的烦恼。许多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是因为我们在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来比。如果我们多一些理性,对自己多一份自信和从容,不去盲目地和别人攀比,生活会增添很多快乐。
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厨房里放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铁罐曾有几次掉在地上的经历,但依然完好无损:而陶罐则整天待在橱子的最里边,所以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你敢碰我吗,陶罐兄弟?”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显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失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很长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尘土,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一群考古学家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积土,发现了那只陶罐。“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毫光可鉴。“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轻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难受的了。”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铁罐,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铁罐”的悲剧就在于没有自知之明,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自吹自擂,最终的结果是变成了尘土,无处觅影踪。生活中的我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无论我们比别人强也好,弱也好。我们总有不如人的地方,也总有优于别人的地方,和别人攀比就等于是抹杀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像下面故事中的小老鼠一样,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
在一个丛林中住着一只忧愁的小老鼠,整日闷闷不乐,它自感形象不佳,本领又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次看到猫都要逃跑。苦恼的小老鼠来到了上帝的面前,再三哀求上帝给予帮助,把它变成一只猫。上帝终于被缠不过,答应了它的要求。于是小老鼠变成了一只神气的猫。没高兴几天,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猫怕狗。它又去求上帝,把它变成一只狗。可谁料,狗怕狼,于是它又跑去请求变成狼……如此这般一路请求一路变化,小老鼠终于变成森林之王——大象。它昂首挺胸,在丛林中散步巡视,威风凛凛,动物们见了它都点头哈腰,恭恭敬敬,它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可是没过多久,它有了新的发现: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这时它眼中最伟大的形象又变成了老鼠,于是它又去哀求上帝……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与祖辈相比,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却体会不到幸福。因为我们的目标与梦想承载了太多的欲望,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攀比,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到天平上去衡量。与别人相比,多了,无名地生出一种优越感;少了,自信心顿时受到打击,开始埋怨时运不济。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永远在追随着别人的脚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似乎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攀比其实是一种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但是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拥有了几百万,见到别人上千万就会痛苦,有了几千万看到亿万富翁又会郁闷。为了能够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所谓的幸福早已失去了它真实的意义。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