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的一天,山东有名的大户潘守廉走过济州的一条小巷时,看见路边有一个卖煎饼的妇女。他无意中就多看了那么一眼,觉得这个女人不寻常,她虽然穿着寒酸,但是干净整洁,脸庞光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让潘守廉眼前一亮。
潘守廉(1845-1939),字洁泉,号对凫居士。山东微山县马坡镇人。清末官员,学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曾任河南南阳知县、邓州知府。
那个年代,在路边摆摊谋生的人,大多极为穷苦,一般都是蓬头垢面,不注意形象。而这个卖煎饼的女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麻利的手脚,都让潘守廉的心中一动。
于是,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谁都没有想到,他突然的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也在不久之后竟然改变了民国的历史。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靳云鹏曾经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两度担任国务总理,掌握军政大权。论资望, 靳云鹏在北洋派中仅次于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与皖系、直系、奉系等派系要人都有较深的关系, 见证了民国初年的风云变幻。
在邹城市峄山镇南部凫山脚下,有个普通的小山村——苗庄村, 住着二百多户人家。1 9世纪末,靳长生夫妻俩就住在这个村子里。夫妻俩种着一亩山岭薄地,长生有时给地主打点短工,日子勉强过得去。1877年又喜得一子,取名云鹏,字翼青。
随着家庭人口的增长,靳长生不堪重负,暴病身亡。撇下母子三人,靳云鹏的童年没能在父爱的沐浴中成长,七个兄弟姐妹甚至包括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儿嗷嗷待哺,都是靠母亲邱氏每天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煎饼的钱在强撑。
看着母亲每日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维持生计,懂事的靳云鹏小小年纪便带着他的弟弟靳云鹗以及另外几个弟弟妹妹在街头帮母亲叫卖烧饼。
为了养家糊口,靳云鹏和弟弟每天都要推车去售卖煎饼,为了多挣钱,他们还帮着母亲卖水。
有一天,两人推着车,没有注意地上有个石头,于是水晃了一下,溅到了身边路过的地主儿子的身上,当下人家就不依不饶,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外加拳打脚踢之后,还说,这是一件新衣服,要是他们不赔钱,就要拆房子。
靳云鹏吓坏了,回家赶紧告诉母亲,母亲想:自己家里孤苦无依更无权无势,怎么能同蛮不讲理的地主家抗衡讨回公道?于是就开始收拾东西,说:咱们的房子这么破,就算是拆了都赔不起人家,所以她连夜就带着孩子逃离了自己的故乡,一路向前来到了山东济宁。
邱氏找到了合适的胡同口,搭起灶台炊烟袅袅中售卖起了香喷喷的热煎饼,一家八口挤在路边废弃的稻草棚里,生活在历经风浪后也再次勉强继续了下去。然而勤劳的邱氏最终得到上天庇佑,正所谓天道酬勤,几天后邱氏同往常一样出摊售卖的时候,迎来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潘守廉。
因为快要过年了,潘家正缺人手,见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以后,潘守廉就想把她请到家里做一个佣人。
她虽然穿着寒酸,但是干净整洁;她脸庞光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那个年代在路边摆摊谋生的人,大多极为贫困,一般蓬头垢面,不注意形象。所以这个卖煎饼的女人让潘守廉眼前一亮。
尤其是这女人手脚麻利,待人接物温和亲切。这让潘守廉心中一动,突然有了个想法。
一番交谈之后,潘守廉对这个女人更加有了好感。女人叫邱氏,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才刚刚逃难到当地。
他的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还在吃奶,全家8口人,都靠她一个人卖煎饼来维持生计,生活窘迫不堪。
但即便如此,邱氏还是想方设法挤出钱来供大儿子读书。然后让大儿子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弟妹们,以此来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而邱氏自己是一个文盲,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让大儿子去打工挣钱?她却回答说:“打工一辈子都是穷人命,只有读书才可能有出头之日。”
和潘守廉说话的时候,这个在别人看来苦命的女人脸上有笑,眼里有光。面对这个坚强而又富有远见的女人,潘守廉颇有些感动。
于是他给这个邱氏开出来的条件是:到他的府上去帮厨,工资是她卖煎饼收入的两倍,而且还可以把她的7个孩子一起带来管吃管住。
邱氏听了以后很动心,并说:“你已经管了我孩子们的吃住,我就不能再要你的工资了。你只需要让我的儿子能在你家办的私塾读书就可以了。”
当邱氏来到潘家后,潘夫人恰好刚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奶水不足,而邱氏最小的孩子才刚刚断奶,奶水充足。于是潘家就请邱氏做了奶妈,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
但是邱氏勤劳成了习惯,每天都早起晚睡,上上下下都是她忙碌的身影。但她过得非常之开心,因为不仅孩子的吃穿有了保障,两个儿子还能有地方读书。
然而平静的日子才过了三年,潘家就遭受了一场劫难。一伙土匪窥视潘家的财产多时,有一天,土匪趁潘家的男人都外出的时候,突然冲进潘府来抢劫。
因为没有找到钱财,所以就想绑架潘守廉的儿子,以索取巨额的赎金。
而这个时候,潘家的小儿子正在和邱氏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当绑匪把刀架在邱氏的脖子上,逼问她哪个是潘守廉的儿子时,邱氏却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大儿子靳云鹏推了出去。
当土匪将邱氏的儿子绑回山上,仔细审问之下,才发现上当了。然而让土匪感到惊讶的是,那个被母亲推出来顶包的亲儿子靳云鹏,面对穷凶极恶的土匪却毫无惧色。
他大声地对土匪说:“我娘说了,东家有难,当以命相报。”最终土匪也只好将靳云鹏给放了回去。
邱氏的举动感动了潘家,自此之后,他们把邱氏母子都视为亲人一样对待。
因为当时匪患频发,潘守廉担心自己的儿子再次被绑架,于是悄悄地购买了一处僻静处的房产,把自己的宝贝儿子潘馥委托给邱氏,让自己的儿子和他的七个孩子生活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同时还让邱氏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读上书。
潘守廉认为邱氏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勤劳善良,为人正直有担当。更重要的是,邱氏教导子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潘守廉决定将儿子托付给邱氏养育,他坚信,在邱氏的教育下,儿子即便成不了什么人才,也绝不会太差。
最终,邱氏没有辜负潘家的厚望,这个穷苦出身,目不识丁的女人,居然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一个罕见的教育奇迹。
二十年后,他的大儿子靳云鹏两次出任民国总理,并担任过陆军总长,拜上将军衔。
二儿子靳云鹗是吴佩孚手下的一个师长,担任过陕西的督军,而潘守廉得到的收获,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
他托付给邱氏代为养育的儿子潘馥,同样因为才华横溢,担任过北洋政府的总理。
一个单身的、穷苦的、没文化的母亲,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乱世里,竟然养育了两个总理,其教育方式不得不令后人折服。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曾请靳云鹏出山组织华北伪政权,遭到他的拒绝。在民族大义面前,靳云鹏尚能保持晚节。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