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她站在千人献词团方阵前面领诵,那情感充沛的声音如清泉般汩汩地流进人们心里。谁也没想到,为了读好“妈妈”这个词,她曾到处喊妈妈。
她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三岁起,她就开始练习舞蹈,是学校金帆舞蹈团的团长。她体态挺拔,声音纯净,举止大方,再加上性格阳光,因此在选拔领诵员的时候,专家们一眼就看中了她。
虽然先天条件极好,但是入选领诵员预备队后,她却因为从未接受过朗读训练而变得焦虑不安。妈妈鼓励她:“别着急,多学习,多练习,要相信自己。”她听了,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我练过9年舞蹈,都是多学多练就能达标,多学多练,争取成为正式领诵员!”
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跑步半小时以上来训练体能,接着练体态、练站姿、练走路的步伐、练手臂摆动的幅度,脸笑僵了,手甩酸了,腿站麻了,但是只要轮到她上场,她马上打起精神,反复练习。
上午和下午训练朗诵献词。她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仔细聆听老师讲解朗诵技巧,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模仿老师的口型、肌肉张弛度,反复揣摩如何把控发声气息,如何处理节奏停顿,遇到问题她就马上请教老师或是队友。慢慢地,她掌握了一些朗诵技巧,能够依靠声音的高低、虚实、气息等的变化以及韵律节奏的把控,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变化。
有一次,她练习献词中的一句话:“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老师评价道:“这句话里‘妈妈’两个字说得不好,不能用生硬而夸张的朗诵腔,要有亲切自然的感觉,得让听众有一种画面感,觉得妈妈真的就站在你面前。”她听了,就认真练习,却怎么也找不对感觉,她急得直掉眼泪。当天晚上跟妈妈视频的时候,她哭着把这件事告诉妈妈,还不停地问:“妈妈,我以前都是怎么喊你的啊?”妈妈安慰她,让她多练习,多找老师同学取经。
第二天,她请大家帮她指导。她看到老师喊“妈妈”,看到同学也喊“妈妈”,大家纷纷提意见,有的说她发音太实,有的说她发音太虚,她不断总结,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每天都练到舌头发直才肯停下来。练呀练,她朗诵的“妈妈”一词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朗诵光靠技巧是不够的,还得有真挚的情感才有感染力。她年纪小,对历史了解较少,脑海里所包含的画面也不够丰富。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倒她。她认真听朗诵稿的原作者讲解稿件的创作历程,加深对朗诵稿的理解。无论是党史学习课,还是心理辅导课,她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她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电影,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听老师播读学习强国上的重点文章,还下载了《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一遍一遍地听。她还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听着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看着革命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复原场景以及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她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深刻地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刻苦训练,她终于通过了老师的考核,从预备领诵员成为了一名正式领诵员。
2021年7月1日,她和队友们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天安门广场,望著天安门城楼,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溢满心胸。“妈妈对我说,在每个人心中,中国共产党都是光荣的模样……”她的朗诵真切自然,仿佛妈妈就站在她的面前;她的朗诵情感真挚,那饱含深情的声音,折服了亿万观众。
人们夸赞道:“这个女孩用真诚质朴的语言,向党献上了最深情的告白!”其实,挥洒了多少汗水,练习了多少遍,只有她自己知道。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但让她在领诵台上大放异彩,还让人们记住了这个12岁小学女生的名字——彭友馨。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