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元帅在战争结束后隐居在蒂福日城堡,按照手下黑魔法师弗朗索瓦・普勒拉蒂的指点,使用孩童的鲜血来召唤魔王巴隆。当地乡民难以忍受孩子不断失踪的折磨,他们挥舞棍棒冲进城堡把元帅大人抓个正着,最后将元帅大人先被送上绞刑架又被推上火刑架。十六世纪的《法国的正义与法庭》一书中记载说:当已经绞死的元帅大人被烧烤时,竟然发出惨叫和呻吟,把围观的打酱油观众吓得不轻。后来法国小说家于斯曼写了本《在那儿》,坚定地认为赖斯男爵是不折不扣的吸血鬼。而英国作家布拉姆・史托克则认为吸血鬼另有其人,他指控多瑙河畔瓦拉奇公国的统治者弗拉德四世伯爵才是如假包换的血族领袖。弗拉德四世曾率罗马尼亚人击退过土耳其的进攻,但是他的人民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君王远比侵略者更为可恶。这位弗拉德四世酷爱把活人用木桩钉死或者是活活烧死,他在杀人的时候不需要理由,仅是享受杀戮的快感而已。于是瓦拉奇公国的老百姓给自己的君王送上两个外号,一个是钉刑刽子手“特普”,还有一个更直白:魔鬼“德库拉”。
《德库拉》正是史托克那本著名小说的名字,这部小说影响极大,成为吸血鬼传说的样板教材。在德库拉伯爵的时代,人们认为血族就等于贵族,弄得那些平民出身的血族晚上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打招呼。当然,还有另一波感到难堪的恶魔势力存在,那就是狼人。狼人其实同样起源自远古神话和僵尸传说,但是他们混的比血族惨得多。在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狼人不过是血族的附庸,例如《德库拉》小说中的狼群就是伯爵大人的忠实走狗。看过《范海辛》系列小说的读者会产生一个印象,那就是狼人凶狠残暴缺乏头脑,只配做血族在白昼的护卫和夜晚的奴隶。而在另一部描写德库拉的《惊情四百年》里,女主角米娜的好友露西在半夜被狼人在冥冥之中的声音催眠,失去理智的她然后径自走到花园中自投魔掌――狼人干脆被描写成在伯爵后院非礼女性的色狼……总之,中世纪时代的狼人是恶魔界的贱民,他们既不敢也无力对抗自己的血族主人。这种情况直到工业革命后才有所改观。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时,梵蒂冈教廷正式宣布恶魔存在,并指控它们为基督教的敌人。而关于血族的恐怖传说也越来越详尽,法国大哲学家卢梭也是相信存在吸血鬼的,他曾说过:“有口头传说的证明,有可信赖的人证明,还有外科医生、神甫和法官的见证。总之,谁还能够不相信有吸血鬼呢?”而这一时期的人类似乎已经确定血族是普罗大众危险的敌人,而不是少数几个躲在城堡里作恶的魔鬼。1725年传出了匈牙利农夫普罗戈约维奇变成了吸血怪物,在基齐罗瓦村杀害八人的故事。此外另一个塞尔维亚农夫阿诺德・帕奥勒在第二年被指控在梅德韦贾村制造了对人畜的大屠杀。就在审理这两起案件的过程当中,吸血鬼这个禁忌的词汇正式出现了。
而随着帕奥勒事件的轰动效应,还有专家冒出来撰写了一大堆关于血族研究的理论书籍,其中克里斯琴・斯托克所写的《论吸血的尸体》和约翰・海因里希・佐普所著的《论塞尔维亚的吸血鬼》非常流行,此外还有塞农修道院院长卡尔梅神父所撰的名字巨长无比的宗教理论巨著《论匈牙利、摩利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尸》等等。我们到底存在吗?有害吗?是基督的敌人吗?上述这些著作论点模糊不清,专家们似乎打算以专业精神来驳斥血族存在的谣言,可是他们的作品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反而是那些被列举的可疑事例更加得到了广泛传播。
受到吸血鬼新闻的影响,英国文学杂志《新月刊》刊登了一部中篇小说《吸血鬼传奇》,作者署名赫然便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乔治・戈登・拜伦!其实这部小说的真正作者是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约翰・威廉姆・波利多里,小说中的主人公卢特芬爵士衣着考究,面无表情,眼神里尽是冷漠,脸色白得发青,这些细节描写成为日后吸血鬼小说的样板形象。受拜伦名号之益这部小说影响极大,于是一轮吸血鬼文学创作的热潮蜂拥而起,在这些质量良莠不齐的作品中,血族的定义被扩大到平民阶层,而血族的外貌也不再是单纯的丑陋僵尸,我们可以是举止优雅的贵族,也可以是粗俗不堪的农夫,总之血族成员保持自己变身前的模样,只是由于投身于黑暗力量而变得更强有力。
阅读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