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1,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2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之臣知之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则无以济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所不得闻。群臣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3,然则所谓腹心之臣者,不可一日无也。
后世见三代取天下以仁义,而守之以礼乐也,则曰圣人无机。夫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顾三代圣人之机,不若后世之诈,故后世不得见其有机也。是以有腹心之臣。禹有益,汤有伊尹,武王有太公望。是三臣者,闻天下之所不闻,知群臣之所不知。禹与汤、武倡其上,而三臣者和之于下,以成万世之功。下而至于桓、文,有管仲、狐偃为之谋主。阖庐有伍员,勾践有范蠡、大夫种。高祖之起也,大将任韩信、英布、彭越;裨将任曹参、樊哙、滕公、灌婴;游说诸侯,任郦生、陆贾、枞公;至于奇机密谋,群臣所不与者,唯留侯、酂侯4二人。唐太宗之臣多奇才,而委之深任之密者,亦不过房、杜。
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一也。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有机也,虽恶亦或济;无机也,虽善亦不克。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司马氏、曹氏,贼也,有贾充之徒为之腹心之臣以济;陈胜、吴广,秦民之汤、武也,无腹心之臣以不克。何则?无腹心之臣者无机也,有机而泄也。夫无机与有机而泄者,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设陷阱,设陷阱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5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6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如此等事,何世无之?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谓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垒卵为心7。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
传曰:“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8”。彼冢宰者,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举天下之事委之三年而不置疑于其间邪?又曰:“五载一巡狩9”。彼无腹心之臣,五载一出,捐千里之畿而谁与守邪?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急。奈何天子而无腹心之臣乎?
近世之君抗然于上10,而使宰相眇然于下11,上下不接,而其志不通矣。臣视君,如天之辽然而不可亲;而君亦如天之视人,泊然无爱之心也。是以社稷之忧、彼不以为忧,社稷之喜、彼不以为喜;君忧,不辱;君辱,不死。一人举之则用之,一人毁之则舍之。宰相避嫌畏讥且不暇,何暇尽心以忧社稷?数迁数易,视相府如传舍12。百官泛泛于下13,天子茕茕于上14,一旦有卒然之忧15,吾未见其不颠沛而殒越16也。
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与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变。太祖用赵中令也,得其道矣。近者,寇莱公亦诚其人,然与之权轻,故终以见逐17,而天下几有不测之变。然则其必使之可以生人杀人而后可也。
1有经、有权、有机:有通常的义理,有变通的权力,有国家的机密。
2举:全部。
3济:成功。
4留侯、酂侯:张良、萧何。
5假:借助。
6遂熙然:完全和乐。
7以垒卵为心:堆叠起来的蛋,形容非常危险。
8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百官总摄己政,以听命于大宰。
9巡狩:天子出行,视察邦国。
10抚然于上:志气高亢的样子。
11眇然于下:微笑弱小的样子。
12数迁数易,视相府如传舍:多次变迁,多次改变,把相府看成是旅馆。
13泛泛于下:漂浮的样子。
14茕茕于上:孤零的样子。
15卒然之忧:发生突然的忧患。
16颠沛而殒越:灭亡而毁败。
17终以见逐:最终被放逐。
苏洵这一篇文章说的是无论做皇帝还是做官,都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以及究竟该怎么样来做这件事情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宋朝面临着很严重的外患,可以说在有宋一代,自始至终,这种情况都是非常危急的,但是由于其中一段时间,战事比较少了,所以造成皇帝和官员们都有些麻痹,已经就从此太平了,哪晓得反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后果。介于这种情况,所以苏洵在这里就写了这篇文章,来告诫相关领导,希望他们能够冷静下来,保持警惕,看清楚现实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这样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苏洵在这篇文章中落笔即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无机则无以济万世之功”,“腹心之臣不可一日无”。苏洵认为,君主治理国家主要依靠法律、权力、机谋。法律为了统御百姓,所以百姓必须了解法律;权力为了管理国家,所以群臣要了解为政之务;机谋则要决断未来,关系事业成败,故而只有腹心之臣才能参与谋划。而机谋出自腹心之臣,因此,国家不能一天没有腹心之臣。苏洵看到腹心之臣是参与机密要政的决策人物,并强调他们在政治活动中的特殊作用,足见其睿智慧目。接着,作者展开四个段落,论证中心论点。苏洵认为,历史上的有为之君,无一不是依靠腹心之臣建立了丰功伟业。君子做好事,小人干坏事,都离不开机谋。有机谋,即使坏事也可能成功;无机谋,虽然做好事也失败
阅读感言